微信服务号模板消息即将下线,一箭射中教育企业的膝盖

产品、运营和开发纷纷流下悔恨的泪水。

投稿来源:黑板洞察

导语

“ 模板消息将于 2021年 4 月 30 日 24:00 下线,新的替代方案将和小程序统一:一次性订阅通知&长期订阅通知”

在各位的春节假日即将到来之际,微信团队在开放社区悄然发布了一则公告,文中重申了微信服务号模板消息能力的设计初衷,并对该能力可能会对用户造成困扰的问题做出了调整。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晚的朋友圈里就看到不少朋友在讨论如何应对这个新变化,那么,什么是“模板消息”?全新上线的“订阅通知”相较之前做出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又会对微信生态下的教育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01

模板消息的前世今生

模板消息作为服务号一项元老级能力,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2016 年。为了弥补服务号推文群发次数过少的问题,微信团队赋予了服务号实时定向推送的能力:“模板消息仅用于公众号向用户发送重要的服务通知,只能用于符合其要求的服务场景中,如信用卡刷卡通知,商品购买成功通知等。不支持广告等营销类消息以及其它所有可能对用户造成骚扰的消息。”

该能力推出后迅速受到了开发者的追捧,不少公司甚至放弃了原有的商业模式,从原生 APP + Push 迁移到了微信小程序+服务号。在此后的时间里,模板消息默默地在我们的生活里扎了根,从取餐码到信用卡账单,从会议提醒到开课通知,这项功能逐渐变得像吃饭喝水一样,重要、又稀疏平常。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随着微信平台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加入到了微信生态中试图分一杯羹,这其中不乏头脑发热,游走在规则边缘的极端分子,即便是强如微信这样的国民级平台,也不可能做到 100% 监管到位,无端骚扰用户甚至侵害用户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日益增多。近两年微信团队也多次就服务号违规运营和模板消息能力的权限问题做出了整改和调整,但这些调整所带来的影响远没有 1 月 27 日的公告来的迅猛且深远。

02

你好,订阅通知

微信官方公告及公众号开发文档

据公告描述,新的订阅通知包括“一次性订阅”和“长期订阅”,测试阶段订阅通知和模板消息接口将共存运行,原模板消息使用不受影响(之前未开通此功能的账号将无法新增),收到公告后黑板洞察第一时间进行了测试,具体接口能力和权限变化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订阅通知与模板消息能力变化

仔细测试下来,情况好像没有预想的那么糟糕,咱们慢慢说。

03

从野蛮生长到规行矩止

1、无脑的腹泻式推送成为历史

之前,模板消息的推送频次完全是由开发者决定的,用户只能被动的选择接收信息。一些广告营销类的消息可以肆无忌惮的推送,直到用户忍无可忍选择取关或者举报服务号。

现在,发起通知必须经过用户同意,且大部分行业类目只能选择使用“一次性订阅”接口,同一用户通过同一个订阅按钮可发起多次订阅,微信后台只记录用户同意的次数,不绑定具体的推送内容。也就是说,当后台剩余同意次数大于你要推送的条数时,可正常推送,反之则会提示用户未授权。只要授权次数还在,且推送遵守官方模板库规范,那么微信就不会限制开发者的推送内容和推送时间。

开发者可发送三次通知

2、长期多次推送的能力还在,但离在线教育有点远

根据开发文档我们可以得知,长期订阅通知仅向政务民生、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开放。经过测试,教育信息服务类目下也可以使用长期订阅能力,只是这些模板主要以线下教育为主,众多在线教育企业并不太适用。

教育信息服务类目下的长期订阅模板

3、服务号存在感弱化,通知类消息入口再次聚合

不关注服务号也能正常订阅并接收消息可以说是这次更新最大的彩蛋了,且开发者自建的网页里也能嵌入订阅授权按钮,感谢微信团队在给我们关上门的时候顺手在旁边修了一扇窗。? 对于拥有多个公众号的团队来说,服务号可以进一步退到幕后,只承担用户信息鉴权和微信支付的任务,流量和用户沉淀的部分由订阅号负责。明确账号分工,避免流量分散,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次更新算是重大利好,相信各位产品、运营、开发的同学可以想到更加精彩的玩法。

4、企业端服务通知需要另寻出路

前面讨论的都是用户端的内容,对于企业或者商家自身的业务流程来说,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比如,学员付费后,班主任会收到报名成功通知;教务排课后,老师收到排期提醒等等,这些接收方无法及时主动授权的场景,实现起来就变的非常艰难。目前可行的方案是,这部分通知迁移到企业微信的自建应用里,总感觉微信是故意的,为企业微信在下很大一盘棋(误)。

结语

公告发出后,开发者情绪较为激动

可以看到,本次调整对各个行业的开发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的甚至伤害了企业完整的商业闭环,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了微信团队维护用户权益,净化微信生态的决心。相信在未来,平台和开发者之间还会产生更多的冲突和摩擦,既然在人家生态下掘金,就要遵守既定的规则,只有求同存异,理性沟通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平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十八款违法移动应用,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
播客之“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信公众平台将显示用户IP属地,用户暂时无法主动开启或关闭
流量囿于场景,钉钉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