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岛马志科:千万营收旅游新媒体的内容秘诀!

旅游新媒体变现的新趋势。

2021年1月,由蓝鲸浑水联合运营深度精选主办,蓝鲸财经、零一裂变、见实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蓝鲸新商业峰会&2021运营人十城峰会北京站”落幕。

本次浑水特别邀请到嘉宾时差岛联合创始人马志科分享时差岛运营团队在内容、运营以及变现上的相关经验。

马志科:时差岛联合创始人。时差岛,旅游文化新媒体,从观世界到世界观。2020年11月推出短视频《丁真的世界》,创造了极具话题性的传播事件。

重点索引:

1.古典自媒体:高度浓缩的地理画像

2.大数据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时差岛的运营逻辑

3.既是内容,也是商品:旅游新媒体变现的未来

一、古典自媒体:高度浓缩的地理画像

“远方的呼唤,近身的体温”是时差岛内容创作中秉持的理念和追求。“远方的呼唤”是指深度的图文作品,而“近身的体温”则是指视频和时差岛新开拓的直播业务,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时差岛的内容矩阵。

时差岛这个新媒体账号的出现也是有特殊契机的;在2018年微信公众号已经逐渐式微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数据,在旅游的新媒体领域,旅游行业它的影响力、它的曝光量是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头部账号和顶流媒体的。

相较于大多追求即时热点的自媒体,时差岛给自身的定位更像是“古典自媒体”。“与其一味的追求热点,不如自己创造出一个热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时差岛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图文内容都是对某个区域地理画像的高度浓缩与深度解析;力求让远方的读者产生对这个地区或者国家的高度浓缩的画像。

这种高度精简、浓缩的符号可以让读者对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城市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兴趣。

时差岛在2018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冰岛,人类的终极孤独》,是时差岛团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的10万字的初稿和一千张图片,最后浓缩成篇6000来字的一百张图片的推文,这篇文章也在当年被刷屏。

在这之后国内旅行社介绍冰岛的产品很多都将冰岛称为“最孤独的地方”,这就是浓缩的符号带来的传播效果。

高度符号化的内容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即传播周期的延长。时差岛在2019年发的一篇爆款《四川,中国人的终极逍遥》,甚至在2020年底阅读量仍有每天几千的增长。

在旅游新媒体领域,目标受众对于内容的需求主要被分为三个层面:

一、消耗闲余时间、获取新鲜感

二、认知世界、表达自我

三、获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时差岛对内容的高度符号化浓缩,即是在主要满足第二种,即中间层需求的同时兼顾上下两层。

在图文业务以外,时差岛的另外一项主营业务是直播业务。

相比于传统的直播行业,时差岛的慢直播业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慢节奏和户外直播。以全天候不间断的直播模式将异域的风景给好的呈现给受众。

在时差岛推出的慢直播节目《百年孤独》中,有百分之六十的直播摄像头都是移动式的,利于观众看到变化的、移动的风景。

这种“慢直播”的传播效果也是十分可观的。仅在视频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四大平台上,《百年孤独》第一季的播放量就达到了2000万次。

时差岛的内容在于帮助更多的中国人理解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每一个城市的科技、人文。

时差岛的团队目前相对扁平,35名员工主要都在一线从事内容相关工作;主要分为四大部门,即视频部、编辑部、设计部以及内容技术部。

以2020年计,时差岛核心业务营收达2500万元,其中45%来自与旅游局等机构的商业服务,30%来自图文广告。

二、大数据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时差岛的运营逻辑

时差岛作为一家新媒体已经有八年的历史了,我们希望成为塑造中国新一代智识阶层的世界观的一股力量。

时差岛一直在和各地旅游局做媒体合作,包括加拿大、瑞士、北欧国家与地区,负责它们在本土品牌推广、新媒体运营、传播等工作。

时差岛的运营逻辑主要遵循两点原则:一、运用底层大数据确定目标受众喜好。二、以多层次多角度富含人文精神的逻辑解读旅行的内涵。

从地理、人文社会、历史、经济、科学、文化、艺术、旅游共八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解读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多层次、多样化的解读会扩大旅游媒体的影响范围,提升一家媒体传播潜力的上限。

时差岛对大数据的运用是多样化的,除了和一些互联网平台进行大数据合作以外,同时也利用城市摄像头数据甚至电表等第一手信息,以整理出最真实的城市印象。

同时,人文精神不仅体现在解读的层面。时差岛与大量的相关领域专职作者、摄影师以及人类学家进行合作,以保障内容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这种大数据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在最近《丁真的世界》这个案例中就很能体现出来。在2020年11月13号丁真这个名字初次登上热搜的时候,我们就通过对数据的敏感性注意到了这个背后有可挖掘的流量。

三天之后,时差岛团队就踏上了去四川甘孜的路程。除了当地风光外,特别关注了拍摄对象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细节。

这样整个作品就会更有人情味和人文关怀,也更利于之后的传播与发酵。

三、既是内容,也是商品:旅游新媒体变现的未来

传统新媒体的变现模式更多的在于以“硬”内容吸引流量,以“软”广告变现。这个模式背后的问题在于流量即观众的需求和商家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二元对立的。

在传统媒体时代和已经过去的第一代新媒体的时代,我们总会觉得内容就是内容,广告就是广告,广告依然是各个新媒体业主的主要的,最主要的收入构成部分。

但是直播带货改变了这种状况。直播带货给新媒体从业者的启发,就在于直播的过程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内容,而对于商家则是商品。

在与包括丹麦旅游局、法国旅游局、加拿大旅游局等多国旅游局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时差岛会同时面临来自旅游局、广告方和来自读者的双重需求,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诉求成了一家旅游新媒体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把内容和商品的属性融合在同一篇作品中或许是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就像上文提到的直播带货,直播本身即可以促进商品的销量直接带来收入;同时也具备有趣的观赏属性。

时差岛的图文以及视频作品以既是内容也是商品为追求,在商家与受众之间尽力平衡。这一方向或许将成为新媒体行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之一。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蓝鲸浑水 | 新媒体对话
相关阅读
课程狂卖3000万元,获高樟数百万元投资,当猩学堂如何搭建知识类IP矩阵?
课程狂卖3000万元,获高樟数百万元投资,当猩学堂如何搭建知识类IP矩阵?
请回答2012-2019:内容创业发展史
界面完成与蓝鲸·财联社整体合并,目标直指“中国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