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教育12月8日讯,2021年北京将进入高考改革后的第二年。伴随2020年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总结首次新高考下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高校招生录取的深刻变化,以及学生和家长在复习备考、志愿填报、生涯规划中的得与失,成为2021届考生、家长和中学当前尤为关注的重点。另外,由于高二下学期整个学期的网上教学,本届高考生在学习和备考中面临全新挑战。
日前,由北京市教委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主办,精华学校协办的“第三届北京新高考论坛”在北京广播大厦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招生负责人及专家,与到场的50余所京城中学校长一起,在深入总结北京新高考首年经验基础上,围绕“新高考下的教与学”进行研讨。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工作微创新
在上午的主题发言中,精华学校书记、副总裁涂涤非分享了精华学校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工作微创新。
结合对大量市场人力资源及薪酬报告的分析,涂涤非认为,由于所在行业、岗位以及职能的不同,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岗位薪酬待遇差异巨大;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发展空间不同,薪酬待遇随时间分化明显。精华学校引入人才测评、人力市场研究,从而助推生涯规划的设计与落实,并将CPM人才测评引入日常教学中,深入研究认知能力、潜在能力、动机等多个维度的测评结果。
“精华学校在德育领域的微创新探索,来源于我们对学生教育的责任”,涂涤非表示,德育教育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发引导每一名学子“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因此做教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延伸教学算法、完善教师激励
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教研校长魏国则介绍了新高考背景下,精华学校在教与学中的方法论,重点分享了破解教师教学评价的六项举措:即考查教师贡献值增加值;计算班内学生弱科分差位次;对比教师预测学生成绩与学生实际成绩的相关性;学生对老师教学的阶段性评价;教师个人考试成绩的海淀位次;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比如,考试前任课老师要对所教学生的成绩进行预测,考试结束后对比老师预测成绩和学生实际成绩的相关性。此举主要是通过成绩的预测考查老师对学生能力的了解程度,从一个侧面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授课教师必须参加大型考试。这不仅有利于老师了解高考命题方向和考题,也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建立同理心,理解学生在考试中的状态和思考的方式。
通过六项举措不断延伸教学算法,完善教师激励的办法,破解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这一评价系统不仅符合高考改革“注重过程评价”的要求,而且精准匹配新高考选课走班。
魏国坦言,考虑到学生的多层次性,精华学校在新高考中比众多公立校所面临的挑战更大,因为既要满足好学生的发展需求,又要帮助成绩较弱学生提升。同时,教育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其易逝性的特点决定在没有结果之前要重点抓住过程。
多位高考研究专家支招新高考“教与学”
本次论坛中,多位高考研究专家、高校招办主任和中学校长也对“新高考下的教与学”进行专业解读与分析。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姚守梅表示,2020年北京新高考开局,命题坚持立德树人,以能力立意为基础、强化素养导向、价值观引领,体现以“考”育人的自觉,呈现了行大道、求大气、宽广融通的独特风貌。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要强调育人功能始终在场,强调综合、关联,凸显学科思维和学习进阶,注重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内容的深度理解与综合运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邓怡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才培养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然要求我们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思考高校和高中如何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如何通过优化招生专业、设置前沿课程、开展生涯规划等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双高衔接。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认为,《规划纲要》实施的过程显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规范和减少加分上获得社会高度认可,在管办评分离、深化专业评价上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北京高考招生改革需要学习各试点省市的经验,尽量给考生和高校更大的自主选择机会,周全考虑,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