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态势下,在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设立的战略机遇期,如何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构建消费新生态体系,激发新消费需求,促进新型消费发展是当前北京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2020年10月21日,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主办的第十五届京商论坛暨第七届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学术论坛召开。
本届论坛围绕“新消费、新业态”,就商业服务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以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消费新生态体系,激发新消费需求的路径和对策。会议汇集了政府、企业、学界各界嘉宾400余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马龙龙,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王茹芹,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王成荣向论坛致辞。北京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荣大力、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桑锦龙代表上级单位到会讲话。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杨宜校长致欢迎辞,李永生副校长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马龙龙提出,当下,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特别是释放消费需求,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是当前我国商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那么,什么是新消费呢。王成荣表示,目前没有公认的定义,不过,据以往经验,每当重大危机出现,都会出现新的消费行为,因而诞生新的零售业态。眼下正在经历的疫情危机,由于全球化受阻,国际贸易规则、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体系都在发生变化,人类生活模式、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取向也正在发生变化。在此期间,中央提出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对策,这对消费和零售业都产生了直接影响,业态创新是必然趋势。当前新消费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品质消费以及个性化消费,海外消费回流,海浪式消费不会再出现,时尚消费受到抑制。新业态也会引领新的消费,疫情期间,线上线下融合,出现了很多商业新场景、新物种、新模式、新业态、新店铺,除了不断涌现的各类电商平台外,还有前置仓+零售、+即时物流、直播带货等等,有的被固化下来成为常规业态。
提到直播,在北京财贸商业研究所研究员赖阳看来,直播是3.0。他认为,第一代是基于PC的电商,第二代是基于4g网络发展的移动电商。“而通过直播3.0,我们不仅仅实时能够进行购买,而且我们的实时消费能够有更好的对商品的体验和我们喜欢的这些明星能够很好的交流,所以3.0版会快速增长。”
这也带动了我们线上也在出现新的业态,一方面是线上代运营商,有的线上代运营商已经上市了,比如美妆的代运营商已经上市了,第二是我们的直播电商也不是说简单只是由若干个平台,而是由有限的一批直播电商相应的代理机构,MCN机构,成为了新的业态,就是线上出现新业态。
此外,本次特邀嘉宾北京市商务局闫立刚局长在题为“以新消费引领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北京市新消费发展现状,认为新消费的主要特征是升级,在供给端就是新业态和新模式,以现代流通创新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释放消费增长潜力,具有推进经济高效循环的作用。他还从满足多元个性消费需求,丰富新供给;布局新基建,高效链接新消费供需两端;打造新场景,为新消费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提质新服务、打造完善的消费配套服务体系;优化新环境,强化体制机制保障;融入新开放,优化新消费制度供给六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下一阶段新消费发展的重点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