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个战场,中国快递悄悄做了哪些布局?

为国出征:中国快递企业的海外战场,各家都做了哪些布局?

投稿来源:叶帅

“出海”,成了快递企业的另外一片战场。

诚然,海外市场对于快递企业而言,是难得的增量,尤其是在国内快递业务陷入“价格战”泥潭,以及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

另一方面,近两年的一系列变化,也让我们意识到:必须要有可靠的企业,稳定国际物流大通道。也即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所说的,“当今世界形势深刻变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迫切要求我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动力系统转换、规则体系重构和治理体系变革,聚焦国际物流寄递关键环节不可控等‘卡脖子’问题,建立面向全球的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助力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为此,国家邮政局在2020年开始实施“快递出海”工程,点燃了快递企业的出海热潮。

那么,具体来看,快递企业“出海”情况如何?各自有怎么的谋划?一文梳理:

01

步步为营,造船出海

1、申通国际

“我们要让申通的旗帜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出海”置于经营重要位置的,肯定要有申通。

陈德军不止一次的强调,申通国际是申通未来战略发展的关键之一。而且此前其还曾亲率代表团赴欧洲考察。资料显示,申通国际的发展思路是以众筹思想为指导,以国际转运中心为主体,多点开发,全面铺设申通国际网络,搭建全球网络平台,相互协调发展。共商、共建、共享是申通国际海外布局的重要原则。作为“一带一路”的两端的欧洲和东南亚,将会是其未来海外投入的重中之重。

从效果上看,申通国际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超过100家海外网点和30座海外仓,重点建设中欧、中日、中美和中国东南亚等跨境精品物流专线。申通国际近期将推出欧洲30国寄递专线,持续加码国际网络布局。布点、连线、建仓,申通国际从单一的包裹进出口服务业务,升级为全球仓配综合服务业务体系。此外,申通国际也已成为阿里巴巴、亚马逊、eBay、京东国际、wish等全球知名电商平台的签约物流合作伙伴。

2、百世国际

近期,在海外布局取得重要进展的是百世。

7月2日,百世在马来西亚本土的快递业务全面启动。同时,百世集团还对外宣布,柬埔寨和新加坡正式起网运营。这是继2019年在泰国和越南起网后,百世集团在东南亚地区再添三个国家的本土化网络。至此,百世集团在东南亚地区已完成五个国家的快递网络布局。

不同于寻找海外合作伙伴的方法,百世选择了自建网络的方式。以其在东南亚的拓展为例,可以简单概括为“自建转运中心+末端网络加盟”,不过具体到不同国家又有不同的调整:其在泰国采用“自建快递分拨+末端网络加盟”的方式,在越南则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加盟模式下的加盟商分两类,一种是本土加盟商,另一种是从中国过去投资的加盟商。

从成绩上看,今年第一季度百世国际在东南亚地区的快递包裹量总计884万件。此外,截至今年3月底,百世国际也已在美国、德国、英国、泰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3、中通国际

2015年12月20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乘着这股东风,2016年,中通国际“出海”韩国,全面开启当地跨境寄递业务。如今,韩国中通已经在韩铺设了17个网点,拥有了5000平方米的海外仓库。同时,中通韩国团队已经和淘宝、天猫、菠萝蜜、小红书等几十家电商平台商家达成合作,搭建起一个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平台。

通过中通寄往国内的进口商品,中通在中韩之间开辟了两条运输线路,分别是一周三次的海运路线和每天一次的空运路线。对于国内出口产品的配送,中通则选择与韩国本地快递公司合作,利用山东青岛海关和韩国仁川海关之间的通关便利政策,到岸清关完毕之后直接由韩国本土快递公司配送。

从上述案例可以发现,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成为了关键词。此外,东南亚的案例中,“本土化”则是另外一个关键词。

据悉,中通在东南亚已有五块拼图,包括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以缅甸为例,刚刚进入时,缅甸中通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在经过充分地市场调研后,进行充分本土化,逐步渗透到缅甸快递服务市场中去。在中通国际方面看来:优质服务是中国快递“走出去”的核心,而本土化又可以确保快递服务在“出海”过程中“不打折扣”。

02

飞天乘铁,顺水推舟

疫情之下,将我国航空货运能力的短板暴露,对我国产业的国际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拥有全货机的邮政、顺丰、圆通则担当了大任。数据显示,目前邮政航空、顺丰航空、圆通航空自有的全货机总数已经突破了100架,国际航线30余条。可以说,各家的全货机为国际化运输提供了充足的运力保障,也为中国快递行业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但是,对比美国,我国全货机数量仍然有很大差距。既然航空资源一时难以补足,那么其他运力资源就要综合利用。比如顺丰,2019年8月,顺丰联合Flexport推出端到端的国际海运服务,产品覆盖范围中国内地和香港运往至美国全境和欧洲主要港口,共同助力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再比如邮政,4月3日,全国首趟整列邮包专列——中欧班列(渝新欧)“中国邮政号”从重庆市沙坪坝区中铁联重庆中心站出发。4月10日,满载着汇集四省(市)邮件的中欧班列(义乌—马拉舍维奇)中国邮政专列首次从义乌西站驶出。类似的举措不胜枚举,可以说,其加速搭建“海、陆、空、铁”全方位畅通的国际物流体系。

同样早早布局铁路资源的还有圆通,2017年9月30日,圆通战略投资义新欧运营平台义乌天盟;三个月后的12月27日,圆通又签署增资扩股协议,进一步提升和扩大话语权。借助“义新欧”班列,圆通在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配送体系的同时,加快打造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体系。

03

巧借跳板,借鸡生蛋

如果说和国际三巨头相比,谁追的更近,顺丰是不二答案。论及出海,顺丰也是较早的,2010年其就在海外建立起第一个营业网点。从成绩上看,其2019年年报显示,其国际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28.39亿元,在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网络覆盖得以拓展,产品结构日益丰富。顺丰国际标快/国际特惠业务覆盖了美国、欧盟、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62个国家,国际小包业务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

即使如此,顺丰也未使蛮力,而是用巧劲。比如,投资Flexport,再比如成立合资公司。2017年,UPS与顺丰控股宣布将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助力双方共同开发和提供国际物流产品,聚焦跨境贸易,拓展全球市场。2018年,港交所上市企业"金源米业"发布公告称,其附属公司拟与顺丰控股子公司组建合营公司,以在越南提供当地及国际物流仓储服务。2019年,顺丰战略投资一家缅甸物流公司KOSPA Limited,获得其25%的股份并进入其董事会。

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合作双方取长补短,提升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多样的服务,同样也使进入海外市场的速度加速。采取类似方式的还有圆通,其通过圆通国际控股持有先达国际 61.75%的股份,实现对先达国际的控股。这是中国快递物流行业有史以来第一起大规模跨境并购。而今,圆通已经尝到了这笔收购的好处,此前,圆通速递国际在港交所公告,预期上半年净利同比增加1000%。

其实,从国际三巨头发展史看,收购也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

04

稳扎稳打,能力输出

虽然,对比头部领先巨头,国内快递企业仍有差距,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我们也有领先的一面。为此,在出海过程中,一些企业也采取了能力输出的方式。以京东物流为例,其早在2013年就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并围绕跨境业务、技术赋能、本地化三大方面持续探索。

在跨境方面,京东物流跨境网络已全面开放,包含十余个跨境口岸、110多个海外仓,近千条全球运输链路以及中国全境的配送网络,为商家提供包括跨境进口、跨境出口、国际运输、口岸关务在内的一站式跨境供应链服务。而在技术赋能方面,京东物流不断推动自身智能技术“出海”,利用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应用为日本、印尼等国的合作伙伴赋能,为其提供全流程配套解决方案及全套智能物流设备,引领全球供应链效率升级。

本地化方面,举个例子,在东南亚,针对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匮乏的现状,京东物流一方面通过自建仓库,另一方面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协作,完成了一些重要仓储设施的铺设。在此基础上,将“京东标准”输出给当地的合作伙伴与消费者。在服务标准上,其同样做了本地化调整,比如在印尼,为了不影响当地人按时礼拜的习惯,京东物流将其调整为“210”(即当日上午10: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当日送达;夜里10: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次日15:00送达)。

2018年,京东物流正式提出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搭建全球“双48小时”通路网络,在使商品更好更快进出的同时,能力输出也成为了其中的关键词——“以搭建830双通全球网络,十大供应链科技输出,五大全链条数字化赋能为方向。”

05

抱团出海,互相借力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在国内市场,快递企业是竞争对手,但在要在国际市场上搏击,相关企业则要互为倚靠。事实上,不止一位高管有类似的表述。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曾说,中国快递沿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迈向世界舞台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可能通过某一家快递企业独自完成,一定要“抱团出海”、相互协同。顺丰速运的高管也认为:“中国快递‘走出去’,最好的方式是‘抱团出海’。”

“抱团”也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2017年,菜鸟网络和十多家中国主要物流企业,共同在马来西亚打造出中国境外首个国际超级物流枢纽。2018年,菜鸟联合中国航空、圆通速递宣布,将在全球最繁忙的货运空港——香港国际机场启动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物流枢纽,为全球72小时必达的物流网络提供支撑。

事实上,菜鸟已经构建了由国内揽收网络、国际干线网络、海外干线网络、海外配送网络以及背后的物流大脑等组成的全球包裹网路。这张网络,既带着国内企业出海,也实现了互相借力。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菜鸟与新加坡邮政、英国邮政、美国邮政、燕文、递四方、斑马等10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一起提供跨境物流服务,通过数智技术,把不同国家的物流环节连接在一起,不仅实现“秒级通关”,配送范围也可至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

……

除了上述案例,在“出海”这块战场上,还有很多企业取得不错的成果:2016年5月,德邦正式上线跨境业务,目前已开通大陆至日韩、欧美、东南亚等精品线路,提供全程跟踪的门到门服务,其他线路陆续开通中。2019年,韵达“向外”相继开拓了包括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日本、香港等30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国际快件物流网络。

可以说,“无中生有”,“由点到线”,“以线织网”,中国快递企业在海外正在奋力进取。但是“出海”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面对的困难也不少:

首先,在国际市场上,传统国际快递已是非常成熟的市场,无根本性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后发者难以进入。三大巨头的强势地位,也一时难以撼动,尤其是在资金、运力、品牌、人才仍有差距的背景下。不仅如此,一些本土公司也实力强劲。

其次,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快递企业能否进入某些市场?对方的开放程度如何?对当地的相关法律、政策、文化是否有深入研究?采用怎样的模式进入?事实上,有些问题已经不是某家企业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相关部门出面制定相关政策,或者说牵涉到一些系统工程。

再次,能否真正的适应当地市场,能否做到本土化?经营好一块市场,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因地制宜的策略,中国方案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妨看看进入中国的那些巨头,为何没有打开市场,甚至是折戟而归?

最后,“出海”同样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在某些时刻,也会考虑经营者的耐心。

不过,无论如何,疫情之下,让全球快递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局。疫情也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也见证了中国物流快递的强大韧性。当下中国制造业、中国外贸需要稳健可控的国际物流通道。而从长远的国际竞争看,中国经济也需要与之体量匹配的、可与国际竞争的物流寄递企业。无论是抓出商机,还是承担责任,均需要中国快递企业为之奋力一搏。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