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徐晨华:“社区+社群”,用UGC打破行业垄断

当下短视频、直播火爆,视频号强势入局,在这个“人人皆可创作”的年代,UGC平台对传统内容生产模式的颠覆已经是一种必然。

投稿来源:蓝鲸浑水

成立六年以来,有车以后已获得腾讯、梅花创投、梅花成长基金、新梅资产、蓝色光标、蓝标创投、创金资本、蓝拓资本、蓝图创投、 真成基金、真格基金、海纳亚洲、东方富海等十多家顶级机构累计六轮投资,目前公司估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移动互联网汽车领域估值最高的新媒体公司之一。

在打通了“APP+公众号+小程序+社群”的社交流量之后,汽车用户分享信息的效率被极大提高,用户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平台用户超过7800万,超过320万车友圈活跃用户、超过2万个车友微信群,真实活跃车友会数量全网第一。

徐晨华朋友圈最近的“全网首发”海报

有车以后创始人徐晨华经常在朋友圈分享APP论坛的新车“全网首提”。

所谓“全网首提”,是指新购车用户在全网分享的首个“提车作业”,类似手机买家分享的“开箱报告”。

“用户分享买车经验”——这原来是传统汽车媒体BBS论坛最牛的资产,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媒体能够打破传统BBS论坛上的内容垄断。

但是,去年开始变化悄然发生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大部分新车的“全国首提”分享阵地迁移到了有车以后社区。

为什么“全网首提”的UGC内容都选择在有车以后分享?

UGC战略:社区+社群

传统汽车媒体江湖高手如云,业界对“五门五垂”(五大门户、五大汽车垂直网站)认知固化,如何突围?

有车以后选择了内容和产品的UGC差异化战略。UGC背后是社交。不少敏锐的同行也注意到了“分享”这个词的强社交属性。

“我们怎么去理解一个带社交属性的汽车垂直社区产品?”

“社区+社群”是有车以后祭出的产品大杀器。

传统汽车社区产品已经是一潭死水,用户基本不用了;大量用户迁移到了社群。社群虽然非常活跃,但碎片化严重、内容无法沉淀。

“能不能将两者结合一下?”

“车友圈”就是一个打通“社区+社群”的产品。

有车以后借助“车友圈”产品打通了社区、社群的流量

微信车友群的用户可以通过“群空间”将优质内容发布到社区里,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社区不活跃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社群内容碎片化、无法进行内容沉淀的问题。此外,通过内容标准化、编辑器等工具,则进一步降低了内容创作门槛。这些工具和产品大大刺激了内容创作的积极性。

UGC战略实施半年,有车以后的社区内容数据超越了传统媒体同行

在“社区+社群”的加持下,2019年第四季度,80%的重磅新车“全网首提”诞生在有车以后UGC社区。

打造UGC“核心力量”

“社区+社群”搭建了有车以后UGC平台的产品框架,但搭建一个成功的UGC平台的灵魂是释放用户的创作欲望。这需要设计一套相应的玩法,也就是运营和分发机制。

找到“种子用户”是UGC平台的第一步,但是找到“真种子”还是“假种子”决定了社区产品的氛围。在有车以后,种子用户不是大V,而是以“核心力量”为基础的“红人体系”。

什么是“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就是腰部力量,有车以后在产品设计、运营和分发策略上都是围绕腰部“核心力量”和普通用户来做的。

和我们日常发朋友圈渴望得到点赞评论一样,UGC内容生产者的底层需求是得到其他用户的肯定。平台的运营和分发机制决定了不同内容的曝光量,创作者相应获得不同的点赞、评论、关注,并最终决定了社区的调性。

“TOP车咖”是有车以后的一档UGC栏目,每日精选推荐一位平台的优质内容创作者

每天从平台海量的UGC内容中精选一篇优质内容在首页进行推荐,并且做成海报在车友圈里面曝光,特别好的内容还会放到APP的开屏广告做推荐。但入选“TOP车咖”的创作者很少大V,更多的是小V和普通用户。

有车以后的“UGC红人体系”,并没有引入现成的媒体大咖,而是发掘了大量的改装大神、车友会长、玩车极客、行业KOL、修车师傅以及有内容创作能力的新晋车主。一些特色栏目,如“车友问答”,鼓励用户之间互相答疑解难,还引入了悬赏机制,增强了互动性。

“事实上我们平台不缺乏大V,早在2018年我们就推出了全国首个“小程序+公众号”的汽车MCN平台,目前已经有2000多个顶级的KOL入驻有车以后。但我们不争抢头部流量,无数花大价钱签头部大V砸流量去推的经验被证明注定失败,很多平台都犯过这种错误。”有车以后创始人徐晨华表示。

顶级的头部大V自带粉丝,对平台没有依附性,平台迁移成本低,一旦跑了还会带走现有用户。靠少数大V聚集用户的平台,普通用户没有生产内容的动力,绝大多数用户输出的内容无人问津,只会关注头部用户,这种单向的关注不足以形成社交关系链。

平台自身培育起来的“核心力量”足够强,平台就会足够强。引入大V是假的“种子用户”,“核心力量”是真正的“种子用户”,与普通用户有更好的互动关系,这种扁平化的关系能让普通用户也乐意贡献内容。

趋势: 内容创作再次变天,UGC内容驱动背后是大数据

汽车垂直媒体流量竞争已经趋于白热,但每一次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总会形成新的流量蓝海,驱动平台跃迁。

2012年开始的公众号大潮是PGC对OGC的颠覆;移动时代的微博、短视频、美团点评代表的短内容大潮是UGC对PGC和OGC为代表的长内容的颠覆。微博、抖音、小红书、马蜂窝、美团,无一不是UGC内容驱动诞生的平台。

首页信息流采用了智能算法推荐

“内容驱动的平台跃迁表面上是UGC,实际上是大数据。”徐晨华表示。

“2019年开始,我们通过数据中台战略,内容资产全面数据化,为内容业务提供数据化的决策工具。例如,通过数据中台,大大提高了社群产品的加群率、发帖率,降低水评率,促进留存、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数据化、资产化的UGC用户是未来我们的核心资产之一。”

当下短视频、直播火爆,视频号强势入局,在这个“人人皆可创作”的年代,UGC平台对传统内容生产模式的颠覆已经是一种必然。

在徐晨华看来,UGC平台的价值和普通资讯媒体大不一样,UGC平台比媒体资讯平台有更深的护城河。

“平台的价值体现在平台的用户数量,更体现在用户对于平台的依附性。用户在我们这里不仅仅是单向的内容消费者,同时也是自带粉丝的内容输出者,通过相互关注、车友群等手段,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和平台之间存在比单向内容消费平台更强的社交属性和关系链。”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