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蓝鲸财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蓝鲸浑水、京师传媒大讲堂联合主办的第六届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论坛上,蓝鲸财经高级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刘瑞刚;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周敏;视知TV创始人兼CEO马昌博;视知TV CMO姜悦宁;ONE·一个总经理兼COO付圣强;磨铁集团新媒体总经理袁复生;新世相X研究所负责人孙倩…6位内容行业重磅嘉宾围绕2020年新媒体时代下的内容趋势进行了主题演讲与探讨。
磨铁集团新媒体总经理袁复生在论坛上分享了《超级畅销书与新媒体表达的前世今生》。
袁复生认为,从几本过往的畅销书中,能找到对于新媒体写作的启发:如《明朝那些事儿》,表明超级畅销书是需要有破圈效应的,打破身份、阶层,乃至年龄的局限,最可能地大众化,这与今日头条的标题算法是一样的;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反映出,构建一个独特的题材世界,用对话体呈现,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沉浸式的体验。
袁复生认为,超级畅销书时代,是一种个体阅读意志的胜利。1990年代以后中国的超级畅销书,基本上与最新的内容平台是同步的:从电视,到报纸专栏,到BBS时代,到微博时代,微信公号时代(目前只有混子曰、末那大叔等少数成功转化的案例)。对于新媒体人来说,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跨物种体系,建立起自己的表达体系,或许能够快速突围,成功10万+。
以下内容整理自磨铁集团新媒体总经理袁复生的演讲实录:
我今天的题目非常不讨巧,“超级畅销书与新媒体表达的前世今生”。
畅销书江湖有四大波,最后这个张小波、沈浩波、路金波、安波舜。但是我跟他们之间是有恩怨的。
2007年我做了一个“年度烂书榜”,非常爆,榜单一出大家就讨论不断,一直做到2010年。
我想讲一下,为什么我会从一个对超级畅销书持批评态度的人,变成畅销书的文化产业从业者?
阿多诺曾说,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很被动;唾手可得的快乐让人变得易于满足,温良恭顺,忽视现下的经济环境。各个文化产品虽然看来有别,但实际上还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发现畅销书有多种意义,有它的传播价值,有时代精神的年轮,畅销书里面蕴含着很多痕迹,它是一种文化现象。
《上帝投骰子吗》是曹天元21岁写的,最早在论坛上连载。这本书一开始是写给某位神秘朋友的,带着荷尔蒙的写作。他写这个书的时候,年纪跟大家差不多,马上到香港留学,那个时候网络BBS刚开始兴起。
这本书的写作带着激情、对象感,他是写给他想追的一个人,一个神秘的对象,带着一种非常强的对象感去写作的东西,这是我作为新媒体人在超级畅销书里看到的。
再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就包含了今天我们在写新媒体文章时候的法则,所有的法则都有,而且《明朝那些事儿》没有洗稿、没有被指责。《明朝那些事儿》现在已经卖了一千多万套了,销量全网前十。
我还有一个朋友叫高铭,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我看过一本他写弗洛伊德的书,写得特别的深情。他的稿子特别有温度,有写作的能量。高铭是擅长报道的一个人,他的写作能量非常强。
今天我们写作有很多的技巧、方法,但真正你写东西的时候,你把自己的外壳脱掉,自己发光发热,才有更高的热度来完成这个事情。
高老师的能量、写作的热度比其它东西要强。他有自己的表达方法,建一个独特的题材世界,用对话体呈现,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沉浸式的体验。他的《催眠师手记》也是采用了相同的手法。
现在的写作需要大量的跨行业知识,你才能真正写得好,只有文艺腔已经是落伍的象征。
《失控》和《人类简史》就是特别好的案例,作者的知识结构一定要丰富。这类的书,永远是我们理解这个时代很好的文本。它通过生态演变的框架,跨物种去写人类是怎么发展的。
超级畅销书是个体阅读,是图书领域的最大爆款。它依靠表达,表达比内容更中国,其实表达本身就是很好的内容。
大家看流行的书的时候,一定要去了解它是怎么写出来的。现在很多书只卖一个标题,没有真正的文本价值。
最好的畅销书,一定在思想、观念方面和写作表达是并驾齐驱的,对我们认知的边界有所拓展。
绝大多数畅销书只有对表达的拓展,对思想的拓展是很有限的,它是起到传播和普及的作用。以大学毕业生的读者去要求一个写给小学生看的书籍,有点过于苛刻。
对于新媒体人,重要的其实就是两点,迅速的找到自己的语法和知识结构,美国的特稿写作方法至今还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