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如此“渡劫”?霍达的期待之路

从业绩看,招商证券已度过2018年阵痛,但以频频违规、踩到大雷、研报失实等乱象换来的结果,有多大价值底色、又能延续多久呢?

投稿来源:首条财经

导 读

高以翔的去世,引发一场舆论风暴。熬夜录制、超负赶工等问题打破浙江卫视金身,更让《追我吧》站在风口。疯狂娱乐,不止制造了收视率导向,也引发对结果价值的讨论。

结果与过程,到底哪个更重要?当利益洪流,裹挟太多目的导向,低质量的结果,真的有意义吗?如何找回开始的初心,显然是一个严肃命题。

类似考量,也横亘在招商证券面前。从业绩看,其已度过2018年阵痛,但以频频违规、踩到大雷、研报失实等乱象换来的结果,有多大价值底色、又能延续多久呢?

行至年末,总有一些信息挑动神经。

这次的主角是招商证券。

敲不醒的梦中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开出罚单,招商证券兰州庆阳路营业部在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未按照规定履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被罚20万元罚款,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2万元罚款。

单从金额看,20万只是一个小数目,却还是激起了千层巨浪。

原因除了招商本身的头部地位,违规问题的高热度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有媒体统计,仅2019年11月,已有德邦证券、中信证券等9家券商收到罚单,“反洗钱”是监管重点。

结合全年看,包括东兴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等券商因反洗钱工作不到位,被罚20万元至80万元不等。

众所周知,反洗钱工作可有效防范新的犯罪行为,更有利消除金融机构潜在的金融法律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从全球看,洗钱和反洗钱的主要活动都在金融领域进行,几乎所有国家都把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置于核心地位。

聚焦到我国,无论央行还是证监会、银保监会,反洗钱工作也是工作重点之一。

2018年,央行先后强化4份反洗钱管理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益所有人身份识别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旨在要求各类金融机构从身份识别等多方面强化反洗钱工作。

2019年,相应监管更为严格。甚至被计入到券商分类评级。

证监会表示,今年将有关处罚情况纳入分类评价,以引导证券行业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若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因反洗钱问题被作出处罚的,单次扣0.1分,并按次数累加扣分。若证券公司如因反洗钱等问题被其他政府部门采取行政处罚措施的,应当在单元格中标注,并在备注栏中填写具体情况说明。

2019年5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全系统要认识到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反洗钱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遗憾的是,阵阵动作,频频声音中,依然有敲不醒的梦中人。

聚焦头部券商招商证券,中招的原因又是什么?

若没有认识到工作重要性,这是态度问题;若技术、团队、风控等存漏洞,则属于能力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其第一次被罚。

早在2018年4月,人民银行福洲中心支行公布的处罚决定显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福清江滨路证券营业部未按相关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被罚35万元。同时,对2名相关责任人员共处以人民币3万元罚款。

同年7月,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网站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招商证券阜阳人民路证券营业部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20万元,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处以1万元罚款。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主任苟文均近期在2019第九届中国反洗钱高峰论坛上表示,洗钱和各类犯罪总是披着合法外衣在重重迷雾中进行的,其手段、方式和渠道不断推陈出新。

换言之,招商证券还需寻找新思维、新方式,以应对更加复杂、隐晦的洗钱手段。

一些同业机构的经验可以借鉴。

例如,曾在此问题中招的国金证券,近年在加大相关风控体系、专业制度建设。半年报中指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根据FATF对我国第四轮互评估结果及反洗钱工作要求......梳理工作中的风险点,持续采取各项风险管理措施防范洗钱风险,公司业务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

中国银河证券也细化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管理、可疑交易报告等工作流程,加强反洗钱监督检查和考核,加大对历史存量客户持续识别力度。其反洗钱相关系统功能有着一定提升。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行业趋势、竞品精进共振之时,招商证券的重复问题,颇有头部搅局者的异色之感。

频频违规

异色,还有多重表现。

2019年9月11日,招商证券北京朝外大街证券营业部因将融资融券账户错误关联;在代销产品过程中,向某客户进行风险提示的留痕缺失等两项问题,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

2019年5月27日,招商证券下属子公司招商证香港因在担任中国金属再生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申请的联席保荐人时(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没有履行其应尽的尽职审查责任,被罚2700万港元。

2019年5月30日,同样是招证香港,在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因错误处理客户款项有关的监管违规事项及内部监控缺失,被罚500万港元。

同时,因在2009年中国金属上市申请中违反《操守准则》及《保荐人指引》,2019年2月25日起至2020年8月24日,招商证券香港前负责人吴亦农被暂时吊销牌照18个月。

公开信息显示,招证香港是招证国际附属公司,招证国际则是招商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招证香港在香港股票市场承销方面进步迅速。

不过,2018年其业绩下滑明显:2018年收益及其他收益总额约11.19亿港元,净利约0.89亿港元;而2017年分别为14.10亿港元、3亿港元。

雷声滚滚

还有更糟糕的事。

2019年8月16日晚,招商证券发布公告称,因康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履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书,公司已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公司收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案件受理通知书》,法院已立案执行。

一纸公告,又将业界记忆带回2018年。

2018年 4月,康得投资在招商证券办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将其持有的康得新1327万股质押给招商证券,获取1 亿元融资。

数据显示,质押日收盘价格20.54元/股,质押物市值约2.7亿元,平仓线约12元/股左右。

2018年6月1日,*ST康得爆雷,股价跌停、停牌纷至沓来。11月6日复牌后又是几个跌停。

2018年 11 月15日,这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构成违约。

随后,招商证券将康得投资诉上法庭。

这就是最知名的“康得新爆雷”事件始末。踩到2018年最知名大雷,侧面说明招商证券的风控漏洞。

当然,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首先,*ST康得股价目前为3.52元/股,以此计算招商证券手里的质押物市值约4671万元人民币,若强制平仓,则会损失超一半本金。

同时,*ST康得还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目前还不见接盘者人影。

而履约还款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ST康得2019一季报显示,净利润为负。同时,统计显示,此前已7次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共计超10亿元。

如此看来,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就是招商证券强制平仓。

尴尬之处在于,据东方财富choice显示,康得投资持有*ST康得的股权99.45%处于质押状态,且为限售流通股。换言之,招商证券暂时不能平仓。

如此看来,招商证券虽已申请强制执行,但从各方面分析挽回损失希望渺茫。

令人玩味的是,这种大雷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打脸”研报

2019年第一季度,从事农药和功能性肥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化集团---海利尔发布财报,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42.16万元,同比减少24.32%。

市场普遍认为,海利尔业绩表现低于预期。

彼时,招商证券却发布研报称:海利尔未来原药产能布局清晰,制剂利用品牌优势不断扩张,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长期成长性确定。

研报认为,预计公司未来目标股价可达49.75元/股-52.72元/股区间,较当时39.84元/股的股价仍有30%左右上涨空间。

“打脸”的是,研报发出后,海利尔股价迅速下跌。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从40元左右高位下跌至28元附近,跌幅达30%。

换言之,如果投资者相信招商证券研报,账面亏损达到3成。

排除利益纠葛,退一万步讲,招商证券也并没有做好基础研究。

从海利尔第一季度财报可看出,其管理费用同比增长明显、盈利能力下降,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诸多利空因素摆在眼前,招商证券却视而不见。这显然是对投资者不负责表现。头部券商的公信力如何呢?

如此“渡劫”?

一定意义上说,身处上述乱象的招商证券也有难言苦衷。

渡劫,是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高度,冥冥中会降下劫难,只有渡过劫难才能再次腾飞。正如日月交替、潮起潮落、股价涨跌,万事万物不可避免。

券商业,同样如此。

2007-2017年,是券商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总资产从2007年的1.73万亿元发展至2017年末的6.1万元;十年累计营收2.7万亿元、净利润累计1万亿元;总人数从2007年的5.7万人发展至2018年3月1日的35万人。

一片繁华之下,2018年成了“渡劫”之年。

整体看,26家上市券商无论营收还是净利均较2017年都有下滑,2018年,26家上市券商合计营收1883.44亿元,同比下降22.7%,净利531.73亿元,同比下滑33.5%。

招商证券,也是“渡劫”大军的一员。

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营收113.22亿元,同比下降15.21%;同期内,净利润实现44.25亿元,同比下降23.52%。

行业寒冬时,招商证券在2019年竟迅速实现了业绩变脸。公告称,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128.99亿元,同比增长65.56%;净利48.24亿元,同比增长57.03%。

只是,这样亮眼的成绩,有多少是在摩擦行业红线中取得、又有多少是薅了漏洞羊毛的呢?

可以看出,招商证券业绩上涨同时,乱象也随之而来。

那么,规模发展,是否真要建立在牺牲质量的基础上?

答案是否定的。

需要明确的是,按照正常发展规律,行业或者企业在历经爆炸式增长后,都会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换言之,2018年的券商寒冬,是行业历经洗牌后,再次升级的开始。

高歌猛进多年后,券商们应静下心来对自身业务进行沉淀精进,以便迎来下一个发展红利期。

但从招商证券的上述案例看,为了业绩,其是否仍在迷恋野蛮生长的老打法呢?这种“规模不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多少可持续性,又有哪些衍生风险?

单从业绩来看,招商证券已实现蜕变。但根本问题的解决,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行业思考题

事实上,招商证券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无论是平安证券还是中信证券,也都出现类似问题。

近期,据证监会网站消息,江西证监局发布关于对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决定。经查,平安证券江西分公司存在以下问题:未按规定公示信息、人员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在为客户办理融资融券业务开户时存在经办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名不清晰、在锐拓融合大厦1单元21楼2109与2110的办公场所未向我局报备。

与招商证券一样,中国平安2018年年度业绩显示,平安证券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具体为,平安集团证券业务2018年盈利159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2043百万元大幅下降21.7%。证券业务盈利占整个平安集团比例1.4%。

同时,2018年营收下滑约14%;净利润下滑近17%的中信证券,也出现违规现象。

近日,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改正决定显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番禺万达广场证券营业部在2019年7月29日至2019年10月24日期间,未按规定及时向广东证监局报告,违反《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第十七条、《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

萝卜快来不洗泥。如何在打破业务瓶颈,提振业绩的同时,做好风控、设好红线,防止粗放式问题式的短视激进发展,是券商业的一道集体思考题。

霍达的期望之路

说回本文的主角招商证券。

事实上,最不应该出现违规与风控问题的就是招商证券。

要知道,招商证券的董事长兼总裁霍达,曾就职于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

公开资料显示,霍达先后兼任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院长、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在经济金融研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管理、资本市场统计监测分析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专业人士掌局下,外界给予招商证券更多期待,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其应是“合规标兵”。从实际表现看,这种期望仍有不短的路要走。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励新图强,敦行致远。招商证券亦或霍达如何表现,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