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研究1200家上市公司,市值风云完成A+轮融资,深圳国资入股

近日,市值风云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和投后估值均保密,其中,国资股东持股比例为1%。

投稿来源:蓝鲸浑水

2019年10月11日,市值风云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和投后估值均保密,其中,国资股东持股比例为1%。本轮融资投资方为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中小担集团”);入股的基金为中小担集团发起和管理的深圳市人才创新创业三号基金(简称“人才三号基金”)。

深圳中小担集团总经理温卫民、副总经理汤琪、副总经理蔡涛、首席品牌官陈刚及“市值风云”管理团队参加了本次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

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表示,整个融资洽谈过程非常顺畅,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吾股大数据的研发,和杭州技术中心的业务发展。

市值风云是一家专注于A股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资本运作、市值管理分析的“独立第三方”公司,目前主要提供四大业务:独立风控报告(研报)业务、优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合作、内容版权合作、广告。

据了解,市场风云目前已研究了1200家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全部来自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包括定期报告和公告等。如今市值风云微信公众号拥有40万订阅用户,此外,市值风云自建了App,已吸引了近200万装机量,35万注册用户。

今年,杨峰及团队在杭州组建了杭州吾股技术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发全新版本的市值风云App。

未来的市值风云App,将成为包括:财经资讯+独立第三方研报+上市公司自动化评级系统+行情与交易等主要功能的大型App。

杨峰认为,无论从资本角度、还是新媒体本身的安全角度、还是未来商业模式的可想象空间,都要求新媒体必须自建渠道。

01

从券商研究到媒体,再到内容创业

“正确的方法论会天然地使你无法摆脱第三方的独立性”

2002年,刚毕业的杨峰第一份工作就在券商,并做了近5年的券商研究。后来,他转行传统媒体,在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两家专业财经媒体有近5年的媒体从业经验。

▲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

2010年,杨峰回到一家著名资本系的PE基金里担任投资研究部总监,他告诉浑水,当时的工作需要他每个月都要在天上飞半个月,还得喝酒应酬,看各种项目,确实是把自己身体要折腾坏了。在干了3年多后,他就选择去了新华社旗下的《财经国家周刊》,负责金融部。

待了不到两年,还是喜欢投资和研究的他又回到了某房地产基金,任战略副总裁,与此同时,他还在筹备自己的公众号。

2015年12月底,亲历股市数次大跌的杨峰创建了公众号市值风云,并在上面发布上市公司分析与资本运作研究相关文章。

做公众号第八天,他就接到了今日头条的合作和孵化意向,每个月提供1万元和流量支持,第一个月在头条号上的阅读量就达到103万。也就是说,在创业第八天,市值风云就已经零成本实现了盈利和推广了。

两个月后,市值风云被高樟资本看中,获得36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2016年,杨峰选择辞职并正式开始内容创业,市值风云正式开始公司化运作。

也是这一年,市值风云开始铺设头条号、雪球网、腾讯、凤凰财经等十余个渠道,并自建App,初步完成了“新媒体板块”。

2017年11月,市值风云A轮融资1200万到账,公司估值达到1.2亿。同年,开始启动研发“上市公司评级与智能化自动分析系统”。当时,带着8个人的“新研究团队”,把公司做到估值上亿,杨峰只花了一年半。

2019年10月11日,市值风云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为市值风云的客户,除了一直采购市值风云关于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外,还在财务大数据、财务自动模型方面有着深度合作,双方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信任基础,所以当得知市值风云有融资的想法时,就直接与市值风云进行对接了。

据杨峰透露,整个融资洽谈过程很顺畅,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深圳中小担集团看重的是市值风云的业务模式和专业能力,并认为其符合中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大方向。

深圳中小担集团希望通过对像市值风云这样在市场中已经有一定影响力、并且符合新市场规则需求的创业创新模式的投资和扶持,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效应,积极地推动注册制的圆满成功。

Q1:你对投资方有哪些选择标准?

杨峰:我们通常要求不能干涉我们的具体业务即可。市值风云天使轮和A轮的股东都非常开明和大度的遵守了这个约定,本轮的新股东在入股协议中也非常开明的明确表示不参与公司具体业务和管理。

Q2:市值风云是如何保持第三方独立性的?

杨峰:正确的方法论会天然地使你无法摆脱第三方的独立性。

比如,我们所有的研究报告都是根据上市公司自己披露的公开信息进行研究的结果——这段话其实已经基本确保你的独立性不会发生偏离:

第一,公开信息谁都看得到,第二,你使用的分析方法都是通用方法(财务、金融、证券投资等),第三,你的第三方报告是公开发表出来的。

Q3:为什么这三点可以确保市值风云的独立性不会发生偏离?

杨峰:当你所使用的数据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无差别获取;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又都是书本上的通用方法,那么试问,得出的结论能偏差到哪里去?每一篇报告公开放到市场里供所有从业者、专家、我们的研究对象检阅,又怎敢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报告格式,应该是:非公开信息,论证方法不透明,结论多是定性而不是定量。

科学杂志上发表科学实验论文,是要求论文所描述的实验过程是要能在同等环境下被还原的。我们的报告,因为采用的数据都是公开的,方法都是通用的,所以结论是可以被还原的。

在这种研究的标准之下,方法论会自动约束你的研究结果。

02

3年研究1200家上市公司,“自建App的意义”

据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表示,市值风云的文章曾被作为证监会、交易所、各地证监局作为监管线索采用。

截至目前,3年的时间里,市值风云已经研究了1200家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全部来自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包括定期报告和公告等。

“还有差不多1000家需要研究,但是因为研究员的人数在快速增长,预计只需一年左右,A股研究数据库工程就圆满完成。科创板注册制后,我们的研究员数量预计可以达到100人,启动全覆盖动态跟踪研究。”

杨峰告诉浑水,市值风云研究上市公司有几个纪律:不采访,不现场(调研),不事先知会,不采纳上市公司不承担信披责任的信息(比如新闻采访,都属于非公告信息)。

市值风云的内容专注于解读中国资本市场典型的并购重组、股权战争和脑洞大开的财务舞弊。此外,还推出了独立评级、独立研报、独立审计等栏目。

在文章的内容上,杨峰的要求只有七个字——有料、有趣、有深度。

截至目前,市值风云通过这些内容获得了40万的订阅用户,除了有微信订阅号,市场风云还创建了App和小程序,其中,App已吸引了近200万装机量,35万注册用户。

▲市值风云App栏目

但杨峰表示,目前App的注册用户人数尚未达到他的预期,后期将开发更多栏目,满足用户的全面需求。

因为如此,市值风云在今年组建了杭州吾股技术中心,目前是一个16人的开发团队。核心团队成员由前阿里高级工程师和几家已经上市的著名交易软件的高级工程师组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全新版本的市值风云App。

杨峰表示,未来的市值风云APP,将成为包括:财经资讯+独立第三方研报+上市公司自动化评级系统+行情与交易等主要功能的大型App。

Q4:从去年开始,许多公众号的打开率逐渐降低,对此,你有哪些解决办法或建议可以分享?

杨峰:有条件的,要自建渠道,比如App;

没有条件的,要对所有新兴平台、新兴媒体形态保持敏锐,与时俱进,积极适应。

Q5:自建App有哪些意义?

杨峰:无论从资本角度、新媒体本身的安全角度、还是未来商业模式的可想象空间,都要求新媒体必须自建渠道。

首先,现在越来越多人说微信公众号没有过去那样的活力了;第二,今年已经很少听到有微信公众号融资的消息了。微信公众号的商业形态只是作为创业的起点,它不能作为创业的过程和终点。

你可以从微信公众号出发,从这个平台上发展,但如果商业模式最终还是在公众号上,就很难做大,因为流量和渠道都不在自己手上,你的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微信公众号本身提供的变现模式和交互模式很少,想跟用户互动,顶多就是评论或群发消息,想多一些沟通的渠道,微信公众号是提供不了的。

如果把用户留存在自己的App,他会知道他的手机上有你,并和你直接连通。但如果用户只在微信公众号上关注你,你就只是他关注的所有公众号里的一个,而且还会折叠在他的公众号里,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到,除非是那种非常忠实、将你置顶的用户。

所以无论是你的安全、流量的把控能力、商业模式的想象空间、以及用户与你的互动,微信公众号上很难承载,所以一定要自建渠道。事实已经证明,到2018、2019年,还能继续融资创业的新媒体,基本上都在自建App或开展了其它渠道和业务,很难看到靠单独公众号再继续融资的。

Q6:市值风云是如何吸引用户注册App的?采用过哪些方法?

杨峰:主要还是通过文章内容,在我的朋友圈里你基本看不到我们有什么推广方法以及推广活动。我们之前的文章可能会发微信公众号,但我们现在会要求所有的文章首发在我们自己的App,可能在上午就发出了。

很多关心股价、关心股票的用户,都是市值风云的App的用户,所以核心方法还是利用市值风云独特的文章,在自己独家的渠道上首发。

Q7:市值风云的独立评级、独立研报、独立审计在内容上有哪些优势?

杨峰:最难的是独立。不敢说真话,有利益牵连不能说真话,说了真话没扛住压力或者诱惑又收回了真话,这才是做第三方需要面对的最难考验。

其次就是确保说的真话是事实。除了在专业层面上要不断地精益求精之外,更关键的是,千万不能固执地认为自己说的就是真话,就是真理。要尊重客观事实,一旦发生错误,该认就要认,要回来修正自己的研究模型,不能为了捍卫“真话”而认为自己说的就是真话。

“斗志昂扬,虚怀若谷”,才是“独立第三方”这种商业模式应该具备的气质和精神面貌。

Q8:你建议普通读者如何读上市公司研报?

杨峰:比较残酷的事实是:很难。

注册制时代的到来,对投资者的专业素养是有要求的,要么真正地刻苦学习,要么委托专业机构,要么寻找真正能为投资者负责的独立第三方,并辩证地看待和使用第三方观点。

Q9:注册制时代的到来对市值风云意味着什么?

杨峰:意味着我们的商业模式和奋斗方向,迎来了根本性的制度土壤。

03

市值风云的商业进阶之路

“现在还不是着急变现的时候”

一直以来,杨峰对市值风云商业道路的每一步目标都非常明确。在他看来,所有商业本质的模式都是获客和变现,即——得到流量和使用流量。

他把市值风云的商业进阶道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新媒体板块。

获取大量优质读者,形成早期用户群,打造商业模块基础。

第二阶段——关键——新交易系统。

将市值风云的核心研究方法建模,实现上市公司评级、研究和内容生产的标准化,打造注册制时代基于上市公司全方位大数据的“上市公司评级与智能化分析系统”。

“到了上市公司评级软件,自动化分析软件阶段,会快速做起装机量,第一年保守定在30-50万。

会以对C端免费的形式,为投资者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再适度以向B端(机构客户)收费为盈利模式之一。获取市场占有率后,向C端提供增值服务以增加变现渠道。”

第三阶段——延伸——第三方研究所。

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服务特定机构/上市公司。

Q10:目前市值风云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杨峰:1、独立风控报告(研报)业务:为付费机构定制报告。定制报告不得在市值风云平台上公开发表(或者过了脱敏期)。

2、优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合作:通过我们审核的优秀上市公司会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会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年报,半年报),做一些客观分析,并发表出来。

惩恶,还得扬善,有破,也得有立。破什么,立什么,就是“独立第三方”业务模式的重要之处了——只要是公开数据,是客观事实,就可以黑白分明的去表达态度。

3、内容版权合作。门户和一些证券类APP转载我们的文章是要付费的。

4、广告收入。

Q11:接下来在商业发展上有哪些规划?目前已经实现多少?

杨峰:等新的App版本上线,注册用户达到100万以上后,我们会成立正式的商务和运营部门,更多地服务我们的用户,并增加我们的变现模式。

比如推出一些独特的产品,通过付费使用。比如我们每年发了上千份研报,这些研报都可以按照季度或半年集结出版,而且我们的文章的研究质量很高,出书完全没有问题。

现在只是因为要集中做影响力,做研究,所以没有在变现上考虑太多。我们现有的变现方式,已经让我们可以正常盈利,现在还不是着急变现的时候,而是做用户量,培养品牌,培养用户忠诚的时候。

▲个人认为“媒体+研究”模式下,一些不能踩的红线——杨峰

04

吾股大数据,“现在只完成了全部规划的10%”

今年7月12日,市值风云的App和小程序里,正式上线了“吾股大数据”系统,包括吾股评级和行业中心两大功能。其中,吾股评级收录了市值风云在过去三年通过人工方法研究的1200家上市公司。

吾股评级是杨峰要求大数据部完成的首要工作,而行业中心则是大数据部负责人自主带队设计的。杨峰当时给他的要求是,大数据部在完成了市值风云的“上市公司自动化评级和财务分析”系统研发工作之后,就可以自主去开发一些黑科技功能与产品,希望大数据部未来成为市值风云的“黑科技部门”。

Q12:做吾股大数据系统的契机和目的是什么?

杨峰:我们在过去的三年里,凭借孜孜不倦的人工的研究,已经覆盖近1200家上市公司,研报的准确率极高,极高的准确率让我们获得了很大的市场影响力。

在这三年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方法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方法论。后来我们发现,这些方法论其实都可以实现自动化,也唯有实现了自动化,把它做成一套独立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系统后,它才可以让所有用户都来安装使用,帮助更多用户形成对上市公司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减少投资失误,为监管部门分担一定的投资者教育功能,也减少社会经济活动的摩擦率,让资金更有效的流动,为健康的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

如果没有自动化系统,那我们的服务对象只能是一小部分人,我们对上市公司的研究速度也是有限的,我们为市场提供的产品也像挤牙膏一样——而且还要天然的面对人工、人力研究的疲劳期,并受限于每个研究员的个人职业素养。

Q13:做吾股大数据花了多长时间?做这个系统投入了哪些资源?

杨峰:从大数据团队开始招人到1.0版本上线,共用了2个月。这要感谢来自加州大学的大数据部总监顾左右,从我给他布置任务,到他开始招人,到开始研发,到1.0版本上线,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

如果一定要问投入了哪些资源,我只能对过往三年里,我们公司所有的研究员表示感谢: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深度研究,为我们的大数据系统积累了大量的独家数据库和独家模型,顾左右同学在这些方法论和数据库的基础上,快速地实现了自动化。

当然,按照我们的规划和大数据部的开发进度,大家现在看到的吾股大数据系统,只完成了我们全部规划的10%。后面的路还很长,我们也一直在招兵买马,夜以继日。

Q14:内测阶段顺利吗?你对产品有哪些要求?

杨峰:很顺利。还是得益于过往三年的研究积累吧。

对使用体验的要求就是:好看,好用;

对产品功能的要求就是:自动化评级和财务分析的结果准确率要达到80%。

Q15:做这个系统有对标哪些产品吗?

杨峰:中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才刚刚开始,我们所设计的产品,所发布的第三方报告,完全都是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下一程:注册制。

所以,相对来说,比较新,找直接的对标标的不是很好找。

Q16: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杨峰:人才。很难找到既很懂计算机又很懂金融的人。

Q17:吾股大数据对于市值风云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这个系统有多大的市场前景?

杨峰:市值风云从创立之初,就设计好了未来的三个主要业务方向:独立第三方、吾股大数据、新媒体。

吾股大数据承载了我们的“上市公司自动化评级和自动化财务分析”的功能,这是我们要在即将到来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时代立足的核心产品。

它把我们所有的人工方法论都变成了自动化的模型,让我们产品从一篇篇的报告,变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使用的系统;让我们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

Q18:吾股大数据和市值风云是否会分拆?

杨峰:一定会分拆的。计划中本就是两套系统——

1,市值风云:独立研究和内容平台。主打独立第三方研究,内容,社区,新媒体,社交;

2,吾股大数据:行情和交易系统。主打“上市公司自动化财务分析与评级系统”。如果非要一个噱头,就是:中国注册制时代的第一套交易软件。

预计半年之后启动分拆计划。没有分拆的半年里,主要精力集中在市值风云的优化和吾股大数据系统的开发。

05

“知人、明势、达道”,“好公司的老板应该是无所事事的”

杨峰一直有个观点是:好公司的老板应该是无所事事的。

他告诉浑水,目前他主要负责公司的战略方向,以及一些对外的活动。但他调侃道:“在市值风云的合伙人和整个公司同事的不懈奋斗下,我已经越来越接近这个状态了。所以你问我负责哪些业务,我已经越来越难以总结了”。

Q19:目前有哪些合伙人?他们分别负责哪些业务?

杨峰:除了早期创业的几个合伙人已经直接分到股权之外,每年公司都会有一批优秀的员工可以直接得到股权,我们今年还打算推全员持股计划,让每个符合要求的员工都成为公司的主人翁,享受公司成长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发展,我们目前已经有了6位主要合伙人,除了之前已经介绍过三位合伙人,今年新晋了负责海外研究的付彦龙(同时也是深圳分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大数据研发的顾左右,和杭州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倪伟。

今年年底还会有更多的优秀员工进入股东名单。

Q20:你是如何找到这些合伙人入局市值风云的?

杨峰:如果说的俗一点和实在一点,老板的职责其实只有两个:赚钱,分钱。

这其中,分钱的重要性又优于赚钱。会分钱的才能赚到钱,大家才愿意跟着你一起干。

市值风云延揽人才,就是靠以下两个方法:

1, 把事情做对。让大家看到事业的“前途”,让大家知道你做的事是对的,是能赚到钱的,在商业上可以成功;

2, 把制度定好。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前途”,让大家知道这个老板是舍得跟大家分享胜利果实的,不抠门,不仅可以共苦,还可以同甘。

Q21:目前团队有多少人?团队的分工是什么样的?

杨峰:55个人。

北京是总部:主要负责新媒体、独立第三方研究,以及整个公司是商务和行政工作;

深圳是研究:主要负责独立第三方研究,未来会成为一个独立的证券和经济研究所;

杭州是技术和大数据:主要负责公司所有产品的开发工作,包括吾股大数据系统(注册制时代的上市公司自动化评级与财务分析系统)、市值风云App(包括资讯、研报、行情与交易系统)。

▲市值风云北京、深圳、杭州办公室

Q22:你的招人标准是什么?你通常会对他们做哪些考核?

杨峰:带着专业能力来,去干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我们不要千篇一律的研究员,我们需要有不同特长和不同风格的研究员。

但是专业关是基础关,必须靠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敲开市值风云的门。

Q23:在公司管理上有哪些经验和方法?

杨峰:齐桓公问管仲:何以害霸?

管仲曰: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

市值风云的发刊词是三句话,基本可以代表我们的很多理念:

1、 与时逐,不责于人。

2、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治生之术,终不告之矣。

3、 “知人、明势、达道”。

Q24:你对团队有哪些激励机制?

杨峰:不低于同行的工资待遇+全员持股+每年利润的20%用以分红。

Q25:目前团队正在做哪些重点项目?

杨峰: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市值风云App的改版。

Q26:这些业务的同时发展会分散你在内容方面的精力吗?如何做到平衡?

杨峰:不会分散内容方面的精力。我们各个部门做各个部门的事情,大家有需要就互相帮忙,平时都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干好自己的事,不会互相干扰。

做到平衡的方法其实和我们团队基因有很深的关系——市值风云的核心能力就是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和认知能力,其他所有模式都是这个能力的衍生:

一份写的比较严肃的上市公司报告,就是独立第三方报告;

一份写得比较符合新闻阅读和传播要求的上市公司报告,就是新媒体内容;

把研究上市公司的能力建模实现自动化了,就是自动化评级和财务分析系统。

在注册制时代,如果不具备对上市公司真实性的研究和认知能力,是寸步难行的。

06

打造中国的穆迪、晨星,“别拒人千里,也别泯灭原则”

吾股大数据上线时,杨峰曾在朋友圈说:“做内容的人一定要有这个敏感:就是内容绝不能被道德绑架,否则要么被累死,要么被喷死。商人,赚钱而已,如果能站着赚钱,实乃三生有幸。仅此而已”。

Q27:市值风云发表过一些揭露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造假、违规的经典文章,对于此类文章,市值风云如何规避内容风险,把握事实尺度?

杨峰:跟我们写研究报告的风控的纪律要求是一样的,必须基于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通过公开的方法做了公开的研究,然后把这个结果放到市场里去,不要有任何私心。

不要想通过这篇文章去跟上市公司寻求什么合作,或者跟上市公司搞些私下的事。你必须保证你的心态、出发点、方法跟基础数据都是公正跟公开的,那这篇内容大概率就不会出问题。

如果出现问题了,该道歉道歉,该认错认错。但是因为上市公司是法律定义的公众公司,它所有的公开数据有义务接受研究,市场参与者也有权力对它的数据发表评论。所以从法律关系上说,作为公众公司,有义务接受研究,有义务被研究。那么只要保证研究方法、研究的数据、研究的结论都是公开公正的,一般来说,基本上就不会出太大的错误和问题。

我们通常要求对上市公司只写一次,我们不能追着人家写,如果人家是有问题的,通过一篇文章把人家的问题指出来,你指出来是对的,人家也承认了,那就不要三番五次地追着人家写,今天出一篇,明天又出一篇,没有这个必要。

所以我们是尽到一个第三方的提醒义务,但是不能对投资者尽到“父母”的责任,比如我一定要说服投资者,这家公司就是造假的,千万不要碰它。我们没有这个义务,我们只是第三方,站出来从公众的立场上告诉投资者,这家公司可能出现造假。

我们不会试图去左右投资者是否认可我们的观点,我们不会去说服读者一定要信任市值风云文章的结论,这样会给自己减少很多麻烦。

我提醒了读者我认为的这家公司有问题,读者接受了,我不说了。接下来投资者愿意买就去买,愿意信我们的观点就自己去继续研究,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上市公司因为这样的态度,可能也会比较友善些,因为我们没有追着它不放,我们也没有义务揪着它不放。

我们是独立第三方,有提醒义务,但没有决策义务。我不会、也不能去左右投资者的自主交易,我们并不是我们的读者的资金管理人,我们只是第三方;我们不会、也没有权利要求上市公司必须站出来承认我们的质疑就是对的。

Q28:收到来自公关公司的压力时,你通常如何解决?

杨峰:坚持原则,同时也给人家台阶下。不结死仇,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与人为善。

人家也是职责所在,也不是不理解做第三方的原则和纪律,中国人做事,讲究互敬互重。

别拒人千里,也别泯灭原则。

拒人千里会让大家无法了解你的原则和坚守,缺乏足够对外的沟通就缺乏足够理解你的人,社会就不会形成对你的认可和理解,你的路会越走越窄;泯灭原则会让你要做的事业瞬间崩塌——圈子太小,你的好事不会出门,但是你的坏事却会传千里,所以,坚守原则吧。

如果回忆这三年走过的路,我们会非常明显的发现,理解我们的人越来越多,支持我们的人越来越多,愿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越来越多。

Q29:你理想中想将市值风云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杨峰:独立第三方:中国的穆迪、晨星;

行情与交易软件+上市公司自动化评级与财务分析系统:注册制时代的东方财富网、同花顺;

新媒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证券、财经新媒体,比如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