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陷入问题围城,信披违规频暴雷,李玮高质量论受拷

面对严题,以李玮为首的中泰证券高层如何解答,投资者在看、行业在看、监管者在看。

投稿来源:铑财研究院

导 读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李白一句——白日掩徂辉,浮云无顶端。道出了文人的怀才不遇,岳飞一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喊出了武者的志不能抒。

相比之下,企业也有“郁郁寡欢”。探其原因,更多源于自身。比如证券业,上市之路可谓冰火两重天:一些券商凭借硬核迎来高光时刻,如手握A+H+G的华泰证券;另一些券商问题缠身,仍挣扎于寒冬中,如路途坎坷的中泰证券。

细观中泰证券,规模、资历都不算太突出,问题却真真的一箩筐。除虚假宣传、信披违规、资管违约、财务隐忧问题不断外,公司还出现诱导销售、甚至操纵股价。问题围城之下,显然,这与当前着力打造的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调性相差甚远。中泰证券,为何吃相如此难看?又是谁给了它踩踏红线的底气?诸多疑问,拷问着中泰证券的投资价值,更拷问着当家人李玮的高质量论。何以至此呢?

上市,是许多企业梦寐的高光时刻。为了顺利过关,不少企业家不惜重金,请来专业导师全程辅导。问题是,如果导师自己都不靠谱呢?

这样的尴尬之事,并非笑谈。

放眼证券业,君不见,红塔证券、湘财证券等一干大佬仍在IPO泥潭挣扎。各种底料、猛料,让其跌落神坛,暴露出光鲜、专业人设后的另一面。

这种冲突感,很好诠释了资本市场的风云莫测。

在现实、较真的资本面前,曾经的名望、资历都是浮云,教练、运动员都在一个起跑线。要想成功跨越,那就拿出真本事。不然,类似扯档的难堪事就在所难免。

好了,本文的主角开始登场。来看看,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证券”)的扯档之事。

一直奋战IPO一线的中泰证券,可谓话题网红。时不时,给吃瓜群众上些猛料。正能量示人的身后,更堆下了不少麻烦事儿。

违规调性

首先这个就比较雷——关键时刻,中泰证券的后院竟然起火了。

近日,其保荐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因营业部总经理辛宏文利用其母亲账户持有、买卖股票,而遭受了证监会处罚。

众所周知,保荐机构是拟上市企业的重要导师。对其进行辅导、培训,帮助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知悉法定义务责任。上市后,更要持续督导其履行规范运作、信息披露等重要工作。

如此关键角色,竟然出现上述违规行为,显然对中泰证券上市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更奇葩的还在后面:人们发现,中泰证券的审计机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信永中和”),评估机构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竟都曾因审计、评估问题被证监会处罚过。

比如2017年,信永中和甚至因部分审计项目存在实施审计程序不到位等问题,被财政部责令整改。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如此画风的辅导团队,也确实惊呆了不少人,更对中泰证券的信披含金量产生质疑。

问题在于,中泰证券是基于何种逻辑,物色了这样的团队呢?

其实,这并不奇怪。起码,从调性而言,中泰证券频频的违规表现似乎和上述机构有共同的话题感。

梳理中泰证券直接参股公司和子公司,曾频频触碰法律“红线”。

公开信息显示,中泰证券持49%股份的直接参股公司——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其基金经理兼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从事债券过券及代持等形式,非法占有财物。数额巨大,卷入刑事案件。

此外,中泰证券的控股子公司也麻烦不断。相关文件表明,2013年7月,中泰证券的控股子公司——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应尽义务,向客户提供存在瑕疵的交易软件,被判罚赔偿当事人34万元人民币。

值得强调的是,这样的违规教训,中泰证券没有及时总结。甚至在IPO阶段,竟也公然上演。

比如敏感的信披环节,虽然证监会三令五申发行人应披露近三年内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并说明对发行人的影响。

中泰证券,还是违反了这条红线。

2018年6月19日,中泰证券宁波分公司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而被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处以22万元的罚款,这样重要的行政处罚信息,却并未披露在招股书里,显然已涉嫌信披违规。

同时,有业内人士发现,2018年5月2日,中泰证券因作为一家公司的主办券商未勤勉尽责、督促其有效整改,而收到广东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这一关键的违规信息,中泰证券竟也没有信披。

从上述行径来看,中泰证券的粗放违规操手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如果聚焦其业务端,就会发现,上述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虚假宣传,诱导销售

早在去年,就有投资者向媒体爆料,中泰金融销售“泰融1期”基金时,存在虚假宣传和误导销售行为,最终使他们血本无归。

公开资料显示,“泰融1期”基金成立于2016年6月30日,该基金由中融景诚(北京)投资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中泰证券作为基金托管人和销售方。

有投资者透露,购买产品时,中泰证券销售人员称,该产品是保本保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但事实上,这是一款高风险的私募基金产品。

除虚假宣传、诱导销售外,还有投资者认为,“泰融1期”基金在运行中购买了不应投资的C级债,且单只债权的持有量远超过基金财产净值30%,而这些都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旭华曾指出,私募基金宣传保本是违规的,属于虚假宣传。

事实上,2016年7月出台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相关销售机构,不得违规销售资产管理计划,不得存在不适当宣传、误导欺诈投资者,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行为。

显然,中泰证券的上述操作已严重挑战了投资者、监管层的忍耐红线。

遗憾的是,面对投资者、媒体的投诉与曝光,中泰证券似乎仍然任性,逆风而行。一个典型力证是,近期,其又被爆相似的诱导销售问题,甚至还牵出债权违约。

2019年5月28日,就在中泰证券更新招股书不足半月之时。一名投资者突然公开声讨,质疑中泰证券代销产品,并向媒体发了名为“中泰证券诱导销售导致债券违约5.5亿”的邀请函,表示将在6月5日召开发布会,

该投资者称,2015年,其购买了中泰证券三期冠石系列产品5.5亿元。购买过程中,中泰证券多次表示,管理人很强,购买10亿元以内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且资产管理方也出具了保本保息函。

出乎意料的是,该产品最终发生严重流动性风险和兑付危机,最终使其血本无归。

消息一出,行业震动。对此,中泰证券内部人士向某媒体表示“这位客户所说的并不是事实”。而原因究竟是什么,其没有具体说明。随后,该媒体致电山东证监局核实情况,也没收到回复。

事件开始变得迷离。更蹊跷的是,上述投资人所说的媒体见面会也未如约举行。中泰证券和投资人是否就此事达成和解?这一风波又是否招致监管关注,影响上市进程等问题,目前仍是未知数。或许需要时间来作答。

资管违约,评级被降

不过,风波导致的债券违约,暴露了中泰证券一个更敏感问题,即投研能力薄弱。

实际上,近年来,中泰证券多个资管产品出现踩雷。如2015年,中泰证券下属企业踩雷亲亲宝贝;2017年,中泰资管踩雷庄敏;2018年,中泰证券踩雷天润曲轴。

值得强调的是,中泰证券还曾踩雷中弘股份。

2018年10月18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启动中弘股份股票终止上市程序,

这意味着包括中泰证券在内的多个公司,资管计划出现巨额亏损。

连续踩雷,暴露出中泰证券投研能力、风控能力的薄弱,不但惹怒了投资者,更引来监管层关注。

2018年7月,证监会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经过严谨评级,将中泰证券从A级降至BBB级,成为12家降级券商之一。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般券商降级是因为在评价期内受处罚扣分较多。以此来看,上述问题漏洞已经严重影响了中泰证券发展,IPO之路更是充满变数。

“上书”董事长

面对频频问题,不仅外界质疑,内部员工也看不下去了。

有媒体报道,早在去年7月底,“泰融1期”出风险后,中泰证券基层销售人员面对客户和总部多方压力,开始向董事长李玮“上书”。

在信中,销售人员透漏,“泰融1期”基金原定2018年7月2日开放赎回,客户要赎回时,总部通知:由于产品赎回量大,要采取提前终止,已发生实质违约。

销售人员表示“此时,我们一线人员和客户全然不知产品其实早已存在巨大风险(产品内部垃圾债占比已达到55%,并且负债还有9500万元),我们及客户全都被蒙在鼓里。”

就此,这些基层员工质疑,总部在产品已存巨大风险情况下,隐瞒了真实情况。

可以说,这份上书信暴露出中泰证券产品管理方面的严重漏洞,以及上下层级沟通协同的脱节问题。

支撑上述观点的,还有一个现象即中泰证券还投了“16中安消”、“16丹港01”、“16丹港02”等地雷券。

梳理这些低质量产品的投资逻辑,不禁让人对中泰证券产品可靠性、内控管理、投研能力、投资策略等产生疑问,甚至是否存在买垃圾券拿回扣的嫌疑?

操纵股价,领100万罚单

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中泰证券品质性、诚信度的考量。

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

比如作为证券市场的一名大将,中泰证券竟曾违反行业规则、操纵股市、拉抬股价。

据媒体报道,2015年6月,易所试筹划以不低于20元的价格定向增发股份。7月下旬至8月初,易所试股价持续下跌。8月5日,易所试股票收盘价为14.96元。

7月底,中泰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王磊,安排中泰证券场外市场部业务总监郝钢等,测算易所试股市筹码分布情况。8月5日下午,双方进行会谈,通过中泰证券做市交易,易所试公告利好信息、拉抬易所试股价。在上述操纵期间,中泰证券做市户买入易所试股票明显异常。

数据显示,中泰证券做市交易日均买入量14.67万股,操纵前后相比分别增长13.44%、55.84%、260.56%。卖出99万股,合计2065.03万元。

基于上述行为,2018年1月5日,证监会认定易所试、中泰证券构成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对易所试处以100万元罚款,对中泰证券三名从业人员分别处以3-20万元不等罚款。

业内专家表示,操纵市场的行为本质是欺诈,是我国法律制度明确禁止的。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害,更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营业成本高企,负债逐年增长

诸多乱象之下,不断侵蚀着中泰证券的发展基础,并直接反馈到其财报的核心数据上。

数据显示,中泰证券的营业成本居高不下。2016年、2017年、2018年的营业成本分别为52.06亿、57.87亿元、56.02亿元,占营收比分别62.37%、70.84%、79.75%。

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他业务成本及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

例如,中泰证券2016年其他业务成本,仅8.05亿元,2017年则增长至10.45亿元,增幅达29.81%。

而资产减值损失增长更惊人,2016年中泰证券资产减值损失4293.45万元,2017年暴增到4.03亿元,同比增长8.37倍,2018年再次攀升至6.72亿元。

令人费解的是,面对高企营业成本已,中泰证券还在不断买入。

有媒体发现,截至2017年末,中泰证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215. 92亿元,占比16. 33%,同比增加191. 66亿元,增幅790. 26%。

受其影响,中泰证券的负债自然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中泰证券2016年、2017年、2018年负债分别为902亿元、981亿元、1032亿元。母公司年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7.66%、64.83%、68.20%。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中泰证券应付债券余额出现大幅上涨,2016年末余额为197.38亿元,2017年末余额达373.53亿元,2018年末余额为372.12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这些表现蕴含着不小危机。企业负债过多,期限结构不合理,会引发企业收支性财务风险,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经营陷入绝境,严重还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因此,如何应对高负债和高风险,成为中泰证券的当务之急,更成为其冲刺IPO的重要牵绊。

营收净利连续下滑

同时,中泰证券的营收和净利也已连续三年下滑。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中泰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47亿元、81.69亿元和70.25亿元,实现净利润25.33亿元、18.96亿元和10.70亿元。2018年相比2017年下滑43.57%。

对此,中泰证券也坦言,未来证券市场波动或导致公司业绩下滑,此外,在其他内外因素影响下,公司存在营业利润下降50%,甚至发生亏损的风险。

而在此次卷入风波的资管业务上,招股书显示,中泰证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中泰资管,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2016年至2018年间,中泰证券实现资管业务收入9.38亿元、8.33亿元和5.00亿元。

以此来看,中泰证券的危机着实不少。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

董事长的新任命

那么深陷问题围城的中泰证券,如何变、又怎么改呢?

这考验着企业高层的格局眼光。恰在彼时,董事长李玮又收到了新的任命——成为鲁信集团“新掌门”。

李玮山东济南莱芜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历任莱芜钢铁总厂财务处副科长、科长、处长;莱钢股份公司财务部主任、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等职务。2003年7月起,任齐鲁证券(现中泰证券)董事长、党委书记。2019年4月22日起,同时担任鲁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鲁信集团成立于1987年,2001年7月,在原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等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05年7月,更名为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经营范围包括:资本运营、资产管理、对外投资、托管经营、担保等。

中泰证券成立于2001年,2004年更名为齐鲁证券,2015年更名为中泰证券。目前,中泰证券已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41家证券分公司、280多家证券营业部的全国性企业。控股有鲁证期货、中泰资本、中泰金融等企业,是一家集证券、基金、期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证券控股集团。

掐指算来,李玮担任中泰证券董事长已经16年。据中泰证券年报显示,公司2008年全年营收为26.8亿元,截至2018年9月,营收为523.2亿元,十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

显然,这与李玮的正确领导关系密切。不过,伴随快速发展,问题也接连发生。如上文所言,自2016年递交招股说明书以来,中泰证券的罚单不断,一直处于IPO排队之中。

也基于此,李玮接受新任务,身兼两职,引发了外界关注。以前,“一心一意”推动IPO,成效尤如此,现在又新执掌一家大型企业,这会对中泰证券的上市产生什么影响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会期间,李玮针对《证券法》的修订提出了五项修改建议:其中呼吁加强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更好地维护投资者权益;而不久前,其又在一家权威媒体上表示,要平衡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等五方面关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显然,作为长期深耕证券业的老兵,李玮深知规范、透明、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对金融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这似乎又与诱导销售、资管违约、操纵股市等一系列中泰证券的实际野蛮、粗放表现,产生了不小冲突。

如何化解这种冲突感,避免被打脸,是李玮等中泰证券高层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何突破围城

时间是金钱,时间更是生命,有人用三年时间成就自己,有企业用三年时间完成蜕变。而中泰证券却在三年内,处理各种“麻烦”,IPO一波三折,陷入了问题麻烦的围城之中。

遗憾的是,麻烦越处理越多,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券商总资产较上年末微增,为6.2万亿。各家券商总资产差距扩大,18家券商总资产超千亿,也有19家券商总资产不足百亿。行业竞争加剧,二八甚至是一九效应越发明显。

在铑财看来,强者恒强,这种行业洗牌下的头部效应,对于中泰证券这样的中型企业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

如何抓住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国民投资水平提升的各种利好,沉下心来堵住漏洞,提升自身风控、内部管理、市场预测等核心能力,用一个敬畏之心、创新之心、合规之心突破围城,实现变革进阶。以此,不断迎合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是中泰证券能否成功上市的基础,更是中泰证券能否生存发展的根基。

面对严题,以李玮为首的中泰证券高层如何解答,投资者在看、行业在看、监管者在看,铑财也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