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蓝鲸浑水
夏季的清华比平日更充满活力与热情。而5月17日的清华,与往常又有点不太一样。
很多同学都发现,在清华大学的众多角落里出现了蓝鲸财经的“身影”:
▲清华园
▲清芬园
▲清华学堂
▲清华大学草坪
▲第五教学楼
▲黄松益楼
▲新闻与传播学院
5月17日13:30,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清华大学西阶梯教室。
即将在这里开始的,是第五届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论坛。
我们始终秉持最初的理念:
所有的学习都会点滴积累汇成河流,从知识里选择自己需要的,是一门功力,从众多有成就的人中,遇到愿为你指引方向的人,是一种缘分。
蓝鲸财经始终致力于和媒体人、新媒体人一同成长,并且致力于帮助希望进入传媒领域的年轻人成长。
蓝鲸财经创办于2013年,自成立至今先后获得人民日报旗下证券时报传媒集团、鼎晖投资、天风证券等机构投资,主要业务包括蓝鲸财经新媒体、蓝鲸财经记者信息平台、蓝鲸浑水新媒体服务平台。
2018年初,蓝鲸财经、财联社与界面新闻、摩尔金融完成合并,归属与上海报业集团。整合后,集团将集“媒体+咨询+数据+服务+交易”五位于一体,可实现稳定覆盖人群达到亿级规模。
其中,蓝鲸财经由国内多名资深媒体人担纲主编,第一时间财经新闻报道、财经事件解读,力推富有建设性的深度报道。报道行业涉及传媒、TMT、产经、互联网金融、教育、保险、银行、基金、汽车、房产等当下资本最为活跃的领域。
自2014年6月至今,蓝鲸财经已推出155期媒体沙龙,并定期与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高校青年论坛,每年针对TMT、传媒、教育、新媒体等资本最为关注的领域举办行业峰会。
旗下内容创业报道平台蓝鲸浑水,聚焦十万新媒体人,作为新媒体行业的记录者、观察者、服务者,与无数新媒体人齐肩并进,从野蛮生长中一路走来,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前行。与超过1000家主流媒体机构、新媒体公司建立了长期深度合作。
3年前,我们落地线下,希望能以更为坦诚的形式,邀诸位媒体从业者江湖“会师”,直面交流。
如今,5月17日,第五届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论坛·清华大学分论坛如期举办:
论坛上,我们邀请到——界面•财联社副董事长何力;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蓝鲸财经高级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刘瑞刚;Figure创始人、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制片人张悦;蜂群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莫力洋;Vlogger井越;天纳创始人王铮;乐正传媒联合创始人、影视产业观察主编彭侃;干燥文化CEO、回形针PaperClip创始人吴松磊等嘉宾。
与现场300多位媒体从业者及清华学生、风直播上超过8.9万名参与者…共同探讨“2019新媒体短视频发展趋势”。
本次活动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蓝鲸财经、蓝鲸浑水主办;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界面新闻、财联社、凤凰新闻、清新时报特约支持。由风直播提供直播支持。
这一次,我们交流探讨的,是“2019新媒体短视频发展趋势——vlog、高知网红、MCN…短视频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2019年短视频的整体趋势是怎样的?新兴风口应该如何判断?
Vlog有哪些门槛?入门者有哪些可以不踩的坑?
目前哪些短视频定位值得切入?如何塑造vlog主角人设?
从零启动,如何获取第一批粉丝?如何保证持续不断的选题源?
平台规则——抖音、B站、微博、快手、VUE,这些平台的玩法和规则有什么不同?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平台?
目前短视频有哪些变现模式?最利于初级玩家的模式是什么?
MCN机构如何判断签约创作者的内容潜力?
这一次,蓝鲸浑水为大家进行“现场还原”,看看在清华大学的6个小时,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此外,通过凤凰新闻客户端风直播,可对本场论坛进行全程回顾。
蓝鲸财经高级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
刘瑞刚
开场致辞
蓝鲸财经高级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刘瑞刚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欢迎大家来到第五届青年传媒人论坛,感谢到场奉上分享的演讲嘉宾们。
“蓝鲸财经在过去的五年里举办了两场新媒体峰会,五场新媒体论坛,155期新媒体线上分享课。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和媒体人、新媒体人共同成长。未来我们希望能做一个提供高校大学生与新闻媒体机构交流沟通的平台”。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张铮
开场致辞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这是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和蓝鲸财经第二次合作,又一次延续了去年举办的青年传媒人系列论坛。
“这次聚焦的是当下很火热的方向,未来肯定是一个视频时代,各种类型的作品、各种类型的创作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这个领域表达自我,未来也期待看到更多年轻人在内容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新启发。”
界面·财联社副董事长
何力
开场演讲
界面·财联社副董事长何力在开场演讲中提到,在一个数字化时代或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高度参与的背景下,内容生产的基本原则也在发生一些改变。
第一,文本在发生改变。今天,用户对互联网上文字的容忍度比纸质上文字的容忍度高。适应互联网传播的文本内容一直在改变,所有涉及到文本创新可以有很多方面,包括长短。
比如说镜头的长短,或是说角度,或是说光线,或是说清晰度在调整,是不是都有一个文本的创新问题,要适应今天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型文本是什么。
第二,技术特征发生改变。这个技术特征一定包括了内容的生产,也包括了分发,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包括内容生产和分发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新闻从定型到定量是否随着技术的发展会成为有可能?当一个算法算到足够程度时,对人的随机想法,对这个世界上随机性质算到足够强大算力的时候,其实新闻就没有了,因为偶然性都消失了。
第三,新闻伦理、传播伦理方面发生改变。在一个如此透明的社会,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个人隐私的让度是不是跟过去的边界发生了变化。公和私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一个问题在专业领域和非专业领域之间的界限,所有这些都被打破,包括传播,包括版权。
构建新的理念、新的伦理,包括新的价值体系的时候,可能也是我们在这样一个数字化时代更迭所面临的新的问题。
知名Vlogger
井越
“如何做你的第二支Vlog”
井越2017年入局vlog,是国内最早进行vlog创作的博主之一。
井越在演讲中提到,做“作品向vlog”需要找到一个可持续性的能力。做出爆款vlog当然值得高兴,然而如何制作所谓的“第二支vlog”,或是说“下一支vlog”,则需要创作者对vlog进行反思,并总结出一种可持续能力。
井越说,他认为比风格更重要的是内核,找到内核其实就找到了你所拥有的可持续能力。
“大多数vlogger会将自己的vlog内核默认为分享,认为vlog顾名思义就是分享我的生活,分享我用到的好物,分享我去过的地方。但其实以分享为内核的vlog有可能并不能有效满足观众需求,因为观众完全可以去更专业的美妆博主、科技博主或美食博主那里收获知识。所以vlog的内核是值得反思的,你需要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地方。我在做vlog初期便将内核替换为我更擅长的即兴喜剧”。
▲创作金字塔:内核、风格、标签、角色剧情
井越将如何做出一支好的作品向vlog的方法总结为“录一些好玩的壮美的特别的事件景色或人物,并在这些事件景色或人物面前,以内核引导自己成为故事主角。”
天纳创始人
王铮
“必须理解观众的‘肤浅’”
天纳创始人王铮是嘻咦啊(XIA)系列节目出品人、制作人、创意总监;公众号专栏《这个电影好吃吗》撰稿人。
王铮觉得大家正在面临一个特别巨大的改变,这个改变不仅是传播环境变成了移动互联网,它的量级会塑造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那个时代,现在所面对的改变就是这样。
”我现在讲稍微具体一点的例子,现在我们上一些视频平台,比如抖音、B站,会发现一个现象——重复的东西特别多。抖音的本质就是,一个好听的背景音乐以及呈现的内容你也可以照着做,大家都可以学猫叫。B站上看到大量的今年年初、去年年底的内容,随便打开任何一个B站UP主都可能看到这些内容”。
必须理解观众的“肤浅”,职业创作者如何面对“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叙事”?流量都有价值吗?对谁有价值?平台成就内容生产者,还是生产者为平台做嫁衣?
肤浅是人性的基本面,回归到对基本面的思考。所谓理解人性的肤浅实际上最本质是要理解自己的肤浅,要找到关于人性基本面的东西,所有关于人性基本面的东西是人类六千年到现在所有创作方法没有变过的东西,变的只是创作版本。
乐正传媒联合创始人、影视产业观察主编
彭侃
“国际精品短视频趋势洞察”
乐正传媒联合创始人彭侃,同时也是影视产业观察主编,知名的内容产业研究专家,对电影、综艺、短视频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发表了超过200万字的论文和评论文章。
彭侃说,近年来国内的短视频行业风声水起,抖音、西瓜视频等平台在崛起,但目前遇到的瓶颈是,过去原生的靠用户自发上传的一些内容,渐渐会遇到版权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创意问题,可能很难实现内容持续的产出和保证内容品质的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微综艺、微剧这些新兴的短视频,统一界定为精品短视频内容形式。
其实就是区别于过去UGC,用户自己原生态生产的一些内容,可能需要更多的创意,更多的专业性能,甚至可能会蜕变为PUGC的模式。
可以注意到国外很多视频平台或社交平台都开始在短视频内容领域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比如Facebook等平台,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台主动在这个领域进行开拓,比如印度有一个非常大的TataSky平台,最近这些年一直在忙着创办一个短视频版的Netflix。
这个平台没有上线之前获得十亿美元的融资,包括所有好莱坞大公司,包括中国阿里巴巴这样一些集团都有进行投资。
短视频内容带给我们的想象和创意空间还是很大的,精品短视频市场也正在成为新的内容风口。
干燥文化CEO、回形针PaperClip创始人
吴松磊
“如何科学地研究当代生活”
回形针PaperClip是当代生活说明书、硬核科普解读,致力于用高信息密度的技术可视化解释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目前抖音粉丝110万,B站粉丝30万,公众号粉丝20万。代表视频《Vol.050如何为13亿人调度列车》,总播放量超过2000万。
干燥文化CEO、回形针PaperClip制作人吴松磊提到,当我们看视频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这个视频的文字稿跟画面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了解一件事,只要看那个视频的旁白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你看一个三分钟的视频,看完一千字的文字其实就了解了。
这样的情况下,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短视频内容其实不是一个有效的、真正发挥了短视频优势的解释类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回形针PaperClip做更多的研究和尝试去展现出让视频信息密度高于文本密度的视频尝试。首先设置拟物模板,相对比较幼稚和扁平化的视觉风格。
比如说老电视、投影、手机、电脑…这些拟物帮助观众更准确的关注到想要呈现内容的语境,观众不需要想文本,或者不需要在观众想文本的时候跟大家说,这是什么样的背景,你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反应。
另外在视频里尝试更多的三维场景,比如研发如何爆炸的现场,汽车电池组成的结构是怎样的等。如果你用文字、用语言向你的观众去解释汽车、电视是如何组成的,是永远没有办法实现像视频这样清晰准确和更高效的解释的。
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看一些公开的资料,你都可以自己去尝试做一些这样的内容。
更多的付出是在做内容的时候,因为回形针PaperClip要呈现出相对来讲的高信息密度,准确的视觉语言,所以团队要求内容必须非常细致。
蜂群文化联合创始人&CEO
莫力洋
“从内容生产到商业运作——创意IP的塑造与变现秘诀”
莫力洋,微博搞笑大V博主@精分君 本人,拥有450万粉丝,现任国内头部MCN蜂群文化首席执行官。
莫力洋从三个角度分享关于抖音的运营策论:一、抖音短视频的新玩法;二、入驻MCN后如何利用抖音的趋势快速破局;三、IP的孵化与商业化的运作过程。
抖音对MCN行业有比较大的影响。抖音出现之前,行业外可能不知道MCN是什么形态的公司,但其实网友看到的很多红人都是背后有团队在操作,这些短视频也就是我们专业俗称为PGC的社交内容,MCN与红人IP间有一个固定的合作模式。
但当抖音出现之后,整个内容创作环境不一样了。你在抖音上刷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素人内容,是由抖音的整体算法机制决定的。
抖音官方自身定位便是偏年轻化,因此很多有才华、技能酷炫的素人在抖音上得以曝光,积攒了粉丝。抖音上很多现象级红人很多都是素人出身,并不是经过定位后谋划出来的。
这让MCN失去了最大的优势,换个角度说,在抖音出现之前,同类型MCN公司很多,抖音出现后跟他们抢热度的已不是同行,而是用户。相反,抖音有多少用户量,就有多少竞争对手。
莫力洋表示,为了扩大旗下IP的爆款率,蜂群在用一个工业化生产的流水线方式孵化红人。
公司开会明确定下未来要孵化的重心,策划好红人的定位和标签,接着确定短期KPI和孵化的周期,通过定期检查KPI完成率来决定他们对这个红人的资源投入是增加还是减少,各项目流水线间互相帮助和讨论,以便IP的成功打造。
“我们公司内部,就像是一个小型的自媒体生态,这样的流水线生产更像一个分布式的系统,各项目组之间的创意都碰撞,竞争,磨合,借鉴,IP的塑造与成型不是一个完全线性的关系。这是蜂群内部孵化的一个机制”。
莫力洋说,总结下来,对于自媒体创业而言,抖音还是一个最好的平台,对每个素人都是利好的,但一定要找准定位。
Figure创始人
张悦
“短视频新兴风口应该如何判断”
张悦是互联网短视频内容品牌“Figure”创始人、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制片人、联合出品人。
张悦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创业两年来的所思、所想和所得。
这个年代,用最有效率的内容形态帮助用户杀时间,本质上是移动互联时代人口红利触顶、蛋糕基本成型之后,业界往VV(视频播放次数)、CTR(点击通过率)里打膨化剂的过程。
短视频风口首先是平台风口,并不是内容创造的风口,这种内容形态膨化剂的定位对内容创作者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噬。
张悦说,有四点结论:第一,坚持创作者的立场,平台风口不等于内容创作者的风口。
第二,内容创造者应该借势寻找自己所在平台的最大公约数。
第三,5G时代,从内容产品上讲,长视频是更大的风口。传播效率增加,那样一个风口在一到两年之后出现,现在做很多准备也是为一两年之后而储备。
所以5G时代短视频的外延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会出现更长的短视频,我的判断是,10-2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内容产品会迎来一轮爆发。
与此同时在另一极,更短的短视频也会更多更繁荣,更快的一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依旧会大行其道。
第四,对于互联网视频产品的商业化而言,5G时代短视频的风口仍将持续甚至进一步放大。媒体的主要变现手段是广告,因为对于一种媒体产品,短更适用于广告。但专业程度更高、内容调性更好的头部团队会吃掉这块蛋糕的大部分。
张悦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你有可能通过前瞻性、专业性赢得未来5G时代的一个市场空间。
“我一直跟我的团队讲,我们只能靠硬工夫去赢得市场,而不是有什么风口就去迎合它。Keep calm and figure it out!不要希冀走什么捷径,你的价值在于把更难的事情做掉”。
圆桌论坛环节
“2019年,内容行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四年间,蓝鲸财经为近千家头部新媒体公司输送了2000+新媒体人才。
本次论坛环节,蓝鲸财经新媒体副总经理郭楠,与Figure创始人、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制片人张悦;蜂群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莫力洋;Vlogger井越;天纳创始人王铮;乐正传媒联合创始人、影视产业观察主编彭侃;干燥文化CEO、回形针PaperClip创始人吴松磊,围绕2019年短视频趋势、平台选择、内容创作;行业岗位设置、核心技能、人才选拔及培养等方面,交流探讨了“2019年,内容行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主持人:今天探讨的主题是2019年内容行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具体来看,大家可能关注两类话题:一是从创业角度,今年入局短视频,整体趋势如何、各平台推荐机制如何?第二是就业,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前景,想进入工作,有什么核心岗位,头部公司在招人时有什么要求?
我们同在座嘉宾和现场朋友,一起交流探讨这些问题。
1、如何看待2019年短视频行业趋势,对今年的入局者有哪些建议?
彭侃:可能整体来看目前商业化这一块做的还不是特别好。对于想入局的创业者来说首先肯定要调整自己的定位,尤其需要提前设想好,在商业化这一块有没有发展空间。因为短视频的门槛没那么高,哪怕是一个人,只要你会剪辑会策划,自己也可以做这样的内容。
但当短视频作为一个产业时,讨论的话题就非常的多了,尤其是商业化这一块。可能现在跟电商能够直接结合一些内容。
但对于入门者而言,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什么?
毕导就是这样,基于自己的专业出发,把这些专业知识即视化了,自然能够逐渐吸引商业的注入。
2、通过vlog赚钱容易吗?
井越:并不没有想象中的容易。目前从vlog这个视频形式中盈利最多的是平台,换句话说更多人挣的是vlogger的钱,而不是通过vlog内容赚钱。vlog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做,总体流量会持续增加,但独立且优秀的vlogger并不会随流量激增。
我倾向通过vlog去实现自己的创作以及做情绪表达,所谓的变现从来都应该是实现“更好内容”的途径而非目的。
3、今年B站受众偏好是否有改变?创作者要如何应对?
王铮:每个平台上的受众状态都不太一样,B站有一个好处是,作为短视频来讲,B站用户来到这,就是来看短视频的。相对其它平台来讲,它的短视频更专业,对短视频或对于视频的要求也不一样。
B站用户在B站上状态和在抖音的状态是不一样的。B站有一种天然的素人创作者属性,这个属性非常强,也非常明确,它对创作者是比较友好的。
对创作者而言,首先要考虑你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个平台,你认为什么内容是受欢迎的,你愿不愿意在这个平台上看这个内容,这需要一定的试错。
4、对于其它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如抖音等,如何分析?
莫力洋:按规则来看,各个视频平台的确是去中心化的,但你先要看内容能否火起来,才有进入下一个更大的流量池的可能性。其实就官方推荐机制而言,实际上在后台可能有四个梯度,从第三个到第四个流量池, 直接决定你的抖音粉丝能否从十万变成一百万,这基本上就有很严格的人工审核作为先决条件了。
抖音虽是去中心化的平台,每个素人都有机会火,但实际上能不能被成功推荐,还是由抖音的编辑决定的。所以你在策划IP之初,依旧需要猜测一下抖音官方的心思,这个品类,官方到底会不会希望做成现象级。
5、如何保证选题兼具质感和浏览量?
张悦:我个人的旨趣和价值观会不可避免地地影响Figure。创始人的价值观会决定内容取向。我们选题机制很简单,人物本身的价值和选题背后的社会意义半径,选题通过之后,要求导演团队去记录独一无二的人物故事。
我们拍《创造101》,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聚焦流量人物杨超越或者聚焦娱乐,而是去拍女孩在极端环境极端压力下的成长和变化。逻辑更偏向传统纸媒的方法论,从人本身出发,而非流量至上。
吴松磊:回形针做的话题都非常平凡,一般人一开始都不会关注。
比如说一个路灯怎么发光的,没有人一开始会关心路灯怎么发光的。
当我们真正去研究路灯是怎么发光的,会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可以说。因为涉及到路灯的配光曲线,怎样让行人在路过路灯的时候舒服,用坐标器测量发光角度。
我的经验是,研究任何一个平凡的问题,都可以做成有意思、有价值的内容。选题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一个平凡的问题究竟研究到什么样程度。
6、如何保持观众的新鲜感?如何度过瓶颈期?
井越:在找创作内核的同时不断突破自己。将这种突破看做成创作乐趣。内容上有突破观众就会时常感到新鲜。
至于如何度过瓶颈期,我其实随时都处于瓶颈期。我的创作内核属于即兴喜剧,既然是即兴的,那么便没有那么多规律可遵循。我在一个视频里即兴发挥得再好,我也不能说明下个视频我能发挥出来。我只能通过不断去尝试,去做,才能维持好内容。一旦将创新和不循规蹈矩列为首要目标,那么就要做好随时处在瓶颈期的准备。
7、关于人才招聘、选拔和培养,有哪些独家方法论和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张悦:去年我写了一篇8000字招聘长文——《我用100期视频熬过至暗时刻》。那篇文章在媒体圈刷屏了,在微信上的阅读量是平时视频的好几倍。
那篇文章发出以后不再存在招人难的问题,Figure邮箱每天都有至少若干封求职信。
有一位优秀员工之前是记者,两年前在视频和影视行业可以说是0基础,不会拍也不会剪。我做纸媒出身,乐于招一些有纸媒经验和属性的人。
她虽然不懂视频领域,但当她发现,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她能有这个狠劲去往窗外的新世界奋力一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她只用两年就在Figure从零基础学习到做短视频导演,再做稍长一点的短纪录片,到现在已经成长为可以拍90分钟纪录片电影的导演。
王铮:我们更看重求职者是否有胜任的潜力。如果他一开始就能完全符合我的期望,意味我们的创造经验和水平是差不多的,那他自己就可以做一个品牌出来,不见得选择加入一家公司。
我通常会问两个问题来考量: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遇到的最大挫败感是什么?
当然也没有标准答案,因为面试了解的东西很有限,我只想知道他面对压力和挫败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因为创作就是充满压力和挫败感的。
然后我会看他对创作的渴望,很多人所谓的渴望来自“我没有做过、所以我很渴望”,不是这样的。真正有渴望创作的人,不管是职业还是非职业的人,有没有天分,都会不停的尝试。
吴松磊:我们不要求非常有创意的人才,但需要愿意在一件平凡事情上下大工夫研究的人。
第一是逻辑能力。一个作者用五分钟说明选题,但接下来他要花费几个礼拜创作。这样的创作环境下,就需要很清晰的逻辑能力,要有相关的学术经验。
第二是耐心。临摹一个视频是非常容易的,但从什么都没有开始做,就非常辛苦。比如有一个视频最后的文字稿可能是一千字,但我们整理出来的材料初稿是一万字。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耐心的体力活。
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计划”发布
在第五届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论坛上,蓝鲸财经高级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刘瑞刚现场发布了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计划” ,并邀请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Figure创始人、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制片人张悦;蜂群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莫力洋;Vlogger井越;天纳创始人王铮;乐正传媒联合创始人、影视产业观察主编彭侃;干燥文化CEO、回形针PaperClip创始人吴松磊等7人作为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计划”的特邀顾问 。
▲左起:蓝鲸财经高级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刘瑞刚;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Vlogger井越;蜂群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莫力洋;Figure创始人、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制片人张悦;乐正传媒联合创始人、影视产业观察主编彭侃;天纳创始人王铮;干燥文化CEO、回形针PaperClip创始人吴松磊;蓝鲸财经新媒体副总经理郭楠
刘瑞刚提到,蓝鲸财经是一家媒体,但蓝鲸财经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帮助更多想进入传媒领域的人。
这次论坛,蓝鲸财经正式发布“青年传媒人”计划。
计划包含三部分:
1、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高校论坛——连续五届
蓝鲸财经持续走进全国高校,邀请资深媒体人、知名传媒公司创始人、学界导师、业界精英,面向高校学生分享前瞻趋势、最新行业动态、最热就业技能等经验心得。
2、蓝鲸财经新媒体分享沙龙 155期
邀请媒体公司创始人,针对传媒行业的具体技能——如内容选题、平台运营、社群维护、广告变现——进行具体指导和案例分析。累计受众每周一期,累计覆盖受众10万人次。
3、蓝鲸浑水小程序
蓝鲸浑水即将推出一个连接高校学生和媒体机构的小程序。
通过持续不断的高校论坛,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学生在面临毕业就业时,会出现学校经历和工作经验的断层。高校学生的优秀作品因平台限制难以被更多人群看到,一到毕业季简历填写成了难题,实习找不到感兴趣的工作,收获不到经验,又使得就业变难。
但同时,媒体机构年年面临招聘难题,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通过蓝鲸浑水小程序,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品投递给蓝鲸浑水,不仅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还能获得内推主流媒体机构、互联网公司就业的机会。
蓝鲸财经深耕媒体领域4年,旗下产品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聚拢了近两万名资深媒体人,旗下内容创业报道平台蓝鲸浑水,聚集了10万名一线新媒体从业者。
为了打通行业,链接高校学生和媒体机构,蓝鲸财经于今年5月正式发布“蓝鲸浑水”小程序内测版。
目前已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等100余位高校学子参与内测,同时蓝鲸财经也将邀请500家新媒体企业创始人、主流媒体内容负责人、知名互联网公司部门负责人参与。
未来将覆盖国内百所高校,也期待能为在座的媒体同仁、高校同学,提供更多的服务与支持。
蓝鲸浑水小程序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以上就是第五届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论坛·清华大学分论坛现场,9位传媒领域大咖分享精华的梳理与回顾~
下一次,你希望我们邀请哪位传媒人?
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分享内容?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知道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