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斌:传统监管指标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追踪存在不足

朱海斌表示,金融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必须要和实体经济改革同步配套。

5月25日,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开放”在北京召开。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兼中国股票策略主管朱海斌出席。

朱海斌表示,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中国金融改革金融工作的一个核心的任务,从监控系统性风险来看,传统上更多的依靠央行的金融稳定报告或者是监管机构对于银行的监管指标的追踪,比如说像贷款的不良率。

“但实际我们知道这些传统的指标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追踪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不足”,朱海斌说道,这类传统指标,是一个在周期上,通常它会最多季度甚至是半年、一年,并且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能实时的追踪。

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周皓教授的团队,通过借鉴目前在研究方面,在金融市场研究定价的一些最新的成果,通过对于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的股价的基础上,构建了《2019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报告》里的各种指标。

“相对于传统的银行的监管或者说央行的指标来讲,这些指标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包括及时性和前瞻性”,朱海斌表示,指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不仅是整个系统性风险,也提供了每个机构或者是每个银行、证券各个群体对于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率。

同时,朱海斌也提出建议,若未上市的机构同步的镇痛,出现系统性风险,如果没有股票交易的价格,是否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和手段对报告进行补充。

关于民营企业或小微企业融资,朱海斌也有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民营企业融资难,就是融资需求从哪来,很大程度上我们认为应收帐期的拖长以后导致了民营企业不必要的资金需求”。

对此,朱海斌建议,第一,融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债权的银行体系,更多通过可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包括股权市场;第二,基于风险基础的定价;第三,金融改革和金融风险的防范必须要和实体经济改革同步和配套。(蓝鲸保险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