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山寨游戏抄袭成风:野蛮生长亟待规范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手机游戏行业连续出现了数起版权风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庸向20多家涉嫌侵犯其著作版权的游戏公司发出律师函,掀起了业内最大维权风暴。近来不少版权热点事件都与手游相关,但凡谈到手游,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版权”。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手机游戏行业连续出现了数起版权风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庸向20多家涉嫌侵犯其著作版权的游戏公司发出律师函,掀起了业内最大维权风暴。

  “手游不容易,诉讼有风险,且行且珍惜。”近日,在2014南湖论坛“知识产权、竞争政策与互联网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分论坛上,吉林省高院民三庭副庭长李广军套用了一句当下时髦的流行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手游版权纠纷的看法。

  《法制日报》记者在与业界代表进行交流时发现,近来不少版权热点事件都与手游相关,不管是国内外的手游企业还是相关法律专家,但凡谈到手游,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版权”。

  手游市场侵权常见抄袭成风

  腾讯公司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腾讯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司晓介绍,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的手机网民已达到5亿;一周前,QQ同时在线人数首次达到两亿,其中有七成用户都是从手机登录的,“这深刻地验证了一句话,‘移动互联网扑面而来’”。

  “扑面而来”的移动互联网加剧了手游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行业面临的版权形势日益严峻,内容抄袭、侵权产品泛滥等现象密集爆发。在会场上,记者临时用“91助手”搜索,发现与“捕鱼”相关的手机游戏有几百款,如《捕鱼大亨》、《捕鱼生活》、《捕鱼人生》、《捕鱼高手》等。

  “这些产品几乎都是抄袭的。”一位参会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游收入成倍增长,成了来钱的“香饽饽”,于是追求短平快的投机行为盛行,“山寨”变成了“捷径”的代名词。

  动漫类手游盗版问题最突出

  艾瑞咨询游戏首席分析师曹笛认为,手机游戏业是一个野蛮生长的行业,“中国的游戏产业当中的中小企业多,版权意识差,这一环境导致大量的厂商会去盗用知识产权内容”。

  曹笛介绍,由于风险较高,大部分上市的游戏公司很少侵权,例如腾讯、盛大、网易等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对于产权在法律上的控制,但移动游戏产业开发周期较短、门槛较低,市场当中可能有3000到5000家中小型研发商,或者是只有几个人的工作室在盗用他人版权来发行游戏,这种行为在追溯上会有难度。

  曹笛将移动游戏版权分为6大类型,即网络文化、动漫、体育、游戏、影视和文学。他认为,其中侵权最严重的当属动漫类,被侵权对象多来自香港、台湾的漫画内容和日本的《航海王》、《火影忍者》等移动游戏。

  侵权成本与收益差距悬殊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监管,也是手机游戏行业乱象丛生的原因之一。

  据与会的业界代表介绍,现有法律中并没有专门针对游戏的规定,单靠著作权法、计算机管理条例等边缘法律法规,对山寨游戏难以界定。

  另外,侵权成本低也助长了山寨之风。一些厂商为了获得高盈利不惜铤而走险,而侵权行为的违法成本与收益相比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记者了解到,在既往的手游维权案中,通常胜诉方最多获得几十万左右的侵权赔偿,但现在大部分山寨游戏,月收入都是千万元级别标准,如此大的悬殊,导致了一些开发商肆无忌惮地抄袭。

  “要想彻底规范手机游戏行业,立法一定要跟得上手游的发展步伐,对手游抄袭的界定,必须形成书面的规定,而且,整治侵权必须用重典,行业才能得以规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诉讼周期超过游戏运营周期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吴一兴律师代理过不少手游侵权案件。他认为,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会遭遇许多障碍,其中之一就是手游的运营周期和诉讼周期在时限上存在严重的冲突。

  吴一兴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司法实践当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审理期限若能达到6个月,已经属于比较乐观的情况,而一个手机游戏的“生命”,在现代商业环境就是3到6个月,个别热门游戏可能再稍微长一点,“这样一来,手游的运营周期和诉讼周期就存在冲突,很有可能官司结果还没有下来,这个游戏就被市场淘汰掉了”。

  吴一兴认为,这种冲突给权利人维权带来了高风险,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权利人不会再采取诉讼的方法。他建议,司法机关应尽可能采取诉前禁令的方式对权利人进行救济,或者针对侵权较低的赔偿额度,法官能够创造性地摒弃法定赔偿额的限制,对于没办法确定赔偿额度、但有一定事实来规定客观赔偿额度是在哪个区间之内的情况,提出一些新的赔偿额方法来计算。(本报记者王晓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