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一度深陷新能源汽车“骗补”丑闻的金龙汽车,在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晚间披露2017年度报告,完成营业收入117.36亿元,同比下降18.75%,归母净利润4.79亿元,而2016年由于“骗补”事件为亏损7.19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尽管实现扭亏,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似乎并不尽如人意。金龙汽车在年报中坦承,2017年营收远低于去年制定的年度收入增长5%的经营计划;三项期间费用率为13.16%,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销售受阻的同时成本控制也未能达到预定目标。糟糕的经营业绩也使得公司董事会近期进行了大换血,自2018年以来,14名董监高中,包括董事长、总裁、副总裁等在内的5人相继离任。
到底多严重的经营情况使得公司最高管理层如此动荡?被追回补贴又遭重罚的金龙汽车经过整改并恢复中央财政补助资格后,业务恢复的如何?我们在公司骗补风波后的首份年报中探寻答案。
金龙汽车投资指标速览:
(注释:类别指标为新浪财经依据日常投资者所关注的财务标准而分类设定)
28亿补贴产生4.8亿利润 拿完补贴拿退税
作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整车生产商之一,金龙汽车同样无法摆脱对补贴的依赖。但与其他大多数行业“政府补助”不同,新能源汽车补贴可以算做“日常经营收入”,不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因此非经项目中找到的补贴金额1.1亿并非准确数字。那补贴到底是多少呢?
继续查阅年报后,新浪财经发现,2017年在117亿销售收入中,包括纯电式和插电式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是75.7亿,相应的补贴金额加总后为28.3亿,而传统燃油车基本是没有补贴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017年金龙汽车所获补贴大约就是28.3亿,超过当年净利润的6倍。
由于补贴计入营收的缘故,毛利率、扣非净利率以及经营现金流等主要财务指标同比也得到了改善,其中,年报中提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主要是苏州金龙收到2015年补贴款16.04亿元“,而拿到补贴的苏州金龙就是2016年骗补被罚、吊销补贴资质的主体。
金龙汽车从政府拿到的不仅是补贴。
Choice数据显示,与行业内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和安凯客车等同类企业相比,2017年,金龙汽车上缴的税费并非最多,但收到的税费返还却是四家当中最多的,约达6亿,除此之外,也是几家里面仅有的税费返还和上缴税费“倒挂”的企业。
看来,金龙汽车虽然从政府那里骗过补,但政府似乎“不计前嫌”依旧关照有加。
骗补后遗症显现 行业老二地位恐失
2016年骗补事件给金龙汽车带来的不仅是短期财务上的损失,公司在产业链中似乎也渐渐被上下游挤压,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2017年金龙汽车在销售额总体下降近20%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同比却仍然出现了上升,这还是收到了16亿补贴款、已经冲销了部分应收款后的情况,应收账款的背离不仅本身潜藏未来减值的风险,更显示出公司在产业链上、特别是对上游企业的话语权日渐衰弱。
上游话语权渐弱,下游客户也在丢。
年报显示,作为仅次于宇通的客车领域老二,金龙2017年销量58402辆,市占率为11.54%,同比减少了2.63pp,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客车作为金龙汽车的优势领域,在行业整体增长5.6%的情况下,金龙的市占率出现了8.55%的异常下滑,进一步被龙头宇通客车拉开了差距,市场份额在国内各大客车生产商中缩水最多。
减员未增效 前景令人堪忧
新浪财经在年报中还注意到,2015年金龙汽车的员工数量为17474人,2016年减至15967人,到了2017年则进一步降至14373人,而同期宇通等其他竞争对手员工数量总体都在增加,判断并非是由自动化率提升带来的影响而是主动减员。
然而减员并没有增效,从实际经营情况和业绩来看,这几年金龙汽车的表现差强人意,市场也用脚投票,股价已跌回14年牛市启动前的位置。
传统燃油车市场受“国五”标准切换的影响,已在2016年底提前透支;高铁覆盖面持续扩大,不断挤压公路客运的生存空间;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兴建和通车对城市公交车辆形成替代;而旅游车辆和校车等市场缺乏成长性并且市场空间过小根本不足以支撑业绩。
看来,在骗补风波过后,金龙面对的将是更为棘手的难题。(公司观察 文/丁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