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接连入股永辉超市、家乐福中国和万达商业,迈开了布局线下零售的步伐。与此同时,淘宝中国宣布入股高鑫零售的第二次交割也已完成,占高鑫零售的20.98%。
此前,阿里巴巴已经私有化了银泰百货,持有三江购物32%的股份,持有联华超市18%的股份,持有苏宁19.99%的股份。
王健林的“一石多鸟”
对于腾讯入股万达商业,外界有许多解读。包括万达官方,也解释称,腾讯的投资并非仅仅是资本上合作,也会在万达网络科技公司以及新零售方面有合作。而对于媒体称,万达选择站队腾讯,与阿里巴巴为敌,王健林坚决否认。
在2012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现场颁奖对话中,王健林和马云曾有一个赌约: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
之后,王健林的万达还曾与腾讯、百度宣布建立合资公司,初期投资50亿元。这就是万达飞凡电商,可惜现在飞凡已经宣布失败。现在王健林又找到腾讯、苏宁、融创和京东,四家企业拿出340亿元入股万达。
对于这次的投资,外界普遍认为,万达商业在港股私有化后与股东对赌将在2018年10月A股上市,如果无法完成上市则需要支付本金和10%的利息。从目前A股上市发审排队情况来看,各种负面缠身的万达商业想要在10月之前上市,的确并不容易。
而当时私有化的资金大概就是300多亿港币,现在4家企业投资340亿元人民币,若无法按期上市足以支付本金和利息。同时,股东里出现腾讯、苏宁、京东和融创这样的热门企业,对于上市发审以及上市后股价预期,都会有很好的帮助。这可谓是王健林“一石多鸟”之举。
王健林已然站在了腾讯一方
对于万达这次四大股东入股,媒体更多忽略了苏宁、融创的投资,标题里一般都大谈特谈腾讯入股。其实从金额上看,腾讯投资100亿元,占股4.12%;苏宁和融创中国分别投资95亿元,持股比例3.91%;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比例为2.06%。
腾讯只比苏宁、融创多拿出5亿元而已。但是腾讯作为互联网巨头,本身就自带关注度,另外与阿里之间的竞争也让腾讯的投资更具遐想。虽然王健林矢口否认站队腾讯一方,但是从阿里与腾讯短兵相接的现实来看,王健林无疑已经投出自己的一票。这一票投给腾讯的原因,我认为与腾讯“去中心化”的投资风格有关系。纵观阿里巴巴在UC、高德地图、银泰百货等方面的投资,其实马云更愿意对被投方控制和整合,因此占股比例较大。对于曾坐过首富宝座,又具有称王称霸之心的王健林,怎么可能甘于马云之下?
与苏宁张近东一样,苏宁与阿里交叉持股,阿里并未变卖苏宁股票,可苏宁却已经卖掉阿里巴巴部分股份,换取现金入股万达。张近东也曾称霸一方,苏宁也是连锁经营的No.1,也同样不甘心作为马云小弟。
万达急需资金拯救,可王健林绝不可能放弃主导地位。于是,选择腾讯而非阿里巴巴,也是情有可原。
互联网巨头真的为拯救传统零售么?
无论对于阿里巴巴入股零售企业,还是腾讯入股,媒体写得最多的文章就是“互联网巨头拯救传统零售”“数字新零售”。对此,磐石之心认为这个说法过于草率,相比拯救传统零售,更重要的还是以下目的。
首先,完善互联网平台的会员体系。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具备会员功能。抢夺线下零售企业,将线下零售企业的会员体系与微信、支付宝的会员体系捆绑和打通,从而获取会员消费数据。这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争夺的焦点。
因为腾讯和阿里之争已经从线上(建立与用户连接,淘宝、天猫、支付宝、微信、微信支付等),走到了线下(建立用户与商家连接的桥梁,会员体系、信用、消费金融)。
其次,抢夺支付场景和入口。目前,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的主战场之一就是移动支付。无论是投资滴滴、ofo和摩拜、饿了么和美团、口碑和58同城,这些都是为了扩张支付场景。线下支付场景之战也一直在打,去零售店、饭店推广,贴广告贴都是战争的一部分。
而通过锁定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也是抢占支付入口的一部分。曾经星巴克就只能使用微信支付,后来还是被阿里巴巴攻破。所以独家支付合作,二选一,这必须有资本的力量。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可能一些超市和商场,只能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这就牵扯到不正当竞争,应该会引发监管。
万达有什么?很多停车场、影院、游乐场这些地方,都可以与支付捆绑,而且还能做成独家。
再次,征信体系建设。通过入股线下零售,获取了用户的消费、支付数据后,就可以完善个人征信数据画像。而这背后则是消费金融、贷款、保险、基金、理财等一系列金融业务。目前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都已经申请了大量的金融牌照。最终,他们都想成为一家垄断的银行。
因此,将互联网巨头的投资简单看作是为了拯救线下零售,显然是不合理的。入股的目的还是为了壮大互联网巨头的平台,建立更多用户、商家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垄断。
互联网只能消灭传统零售而不是拯救
喝口水,接上面的继续分析。我如果说互联网巨头的真实目的并非为拯救传统零售,你可能不服气。那我们来看事实。阿里巴巴早已私有化银泰,入股三江购物和联华集团,你看阿里巴巴对这三家零售企业有什么样的线下改造么?
银泰百货已经是阿里的企业,算是被改造的最多的。阿里巴巴将一些淘品牌、无人超市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在银泰上做了一些尝试。但是如今,我们走入位于杭州中心区的银泰百货,你似乎也没感受到有什么新气象。仍然是一家以售卖商品为主的百货公司,而不是如同万象城、万达、凯德茂这样的综合性体验式商场。
至于三江购物和联华,这些古老的超市,更是无法被改变。而京东入股永辉超市已经很久了,同样没有什么改造的动静。甚至永辉超市拒绝深度合作,认为电商是自己的对手。
看一看自己身边的线下零售企业吧。去家乐福、麦凯乐等看一看,仍然死气沉沉。企业没有自己进化、升级改造的欲望。老板的思维僵化,员工行尸走肉。这样的传统零售企业,如何被改造?这并不是一个网站,改一改代码这么简单。
拯救传统零售的只能是他们自己,而电商、互联网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萧条。电商的本质就是价格战,互联网的本质是垄断。
在淘宝上,卖10株多肉植物只要10元钱,还包邮。而线下,你如果买10株则需要30元,甚至更多。线上的残酷竞争,已经让线下没有生意。唯有饭店、电影院、儿童娱乐场所还能生存,单纯卖商品的超市、百货都濒临倒闭。
所以传统零售缺少的不是科技元素,不是大数据,而是如何应对电商的冲击。我想只有回归到零售的本质上来才可以,好的产品与好的服务。炫酷的移动支付、手机上的会员,都不能带来好产品和好服务。只是简单的节省了一部分流通环节的成本罢了。
低价的竞争,最终导致的是商品品质的下降。制造业没有利润,零售业没有利润的后果就是研发、创新的不投入,以及产品品质的下滑,零售中没有温情的服务。
日本、美国,甚至中国香港,这些没有被电商、移动支付侵袭的地方,反而有更好的商品、更有温度的服务,而这才是本质。所以中国的传统零售企业,要把握住消费升级的脉搏,为更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提供好的商品、好的服务,以体验式消费为中心,打造自己全新的零售模式。
一句话:电商和互联网不是传统零售的朋友,反而是掘墓者和死敌。(完)
磐石之心,互联网鲁迅,独立评论人,2017十大自媒体、网易号年度作者、专栏作家,著作有《解密小米》《互联网黑洞》等,专注于解读互联网的未来,10年撰写1000万字深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