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0日,解放日报·上海观察发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涛甫的署名文章《观察 | 咪蒙,是一种什么“毒”》。文章称,咪蒙的爆款是内因与外因交媾的产物。如果没有多元、浮躁的社会价值现场,没有极度发达的移动互联场景,没有高度市场化的粉丝经济,没有让咪蒙价值变现的外部环境,咪蒙哪怕有天大的本事,只能圈养在传统媒体的围栏里。
文章认为,咪蒙的非理性饱含磁性,将泥沙俱下的社会情绪和浅表化的社会理性吸附过来,团结在她的周围,形成海量规模的粉丝群体。非理性也是一种毒。只不过,这种毒习焉不察,混搭着公众情感,在道义上占据高位,于是获得理性豁免权。咪蒙就是利用了公众的情感正义,夹带私货地将自己的价值观掺和在公众的公共情感中,如此情感先行的非理性,会将本就脆弱的公共理性带到沟里去。
来源:上海观察 作者:张涛甫
原标题:观察 | 咪蒙,是一种什么“毒”
以下为全文:
“一只大象冲进了瓷器店”
咪蒙是马凌的公众号“艺名”,这个爆款自媒体大号如今的当红热度,也许连她自己都难以置信。幸福和生意来得太突然,做梦都会笑醒的,面对漫山遍野的粉丝经济,咪蒙来不及收割,有好多只好烂在市场的麦田里。有言道,遇到风口的时候,猪都会飞起来。面对潮水般的市场追捧,咪蒙自觉地站在风口浪尖上,踩着流量的节点——市场不相信眼泪,这一点,作为《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的作者,咪蒙懂的。
面对一夜爆红的咪蒙,文化精英和精英文化似乎都有点措手不及,就像当年面对王朔的“撒泼文学”,精英文学和文学精英们也都手足无措一样。那些习惯了端着说话的文化精英们,本来就不那么整齐的队形,迅速被半路上杀出来的野生力量冲得稀里哗啦。就像一只大象冲进了瓷器店,那些端着的价值观和话语盆景,遭遇外部野生力量的强力解构,变得似乎不堪一击,格调和价值观碎了一地。
“阴谋与爱情”
咪蒙的爆款是内因与外因交媾的产物。
从内因来说,咪蒙的爆发是她长期蓄势的结果。
众所周知,咪蒙是从传统媒体转世而来,与那些纸媒精英不同的是,咪蒙的知识和才艺准备远在媒体专业主义之外,这得益于她的文学科班训练以及她难得的才艺禀赋,在严苛的新闻专业主义纪律面前,这些文学才艺反而成为咪蒙的负资产,但未成想,在传统媒体大面积凋零的今天,这些不专业的负资产,竟然成了咪蒙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马凌在没有成为咪蒙之前,一直在不务正业的状态下自觉地寻求职业突围。咪蒙认为,自己的写作有三次转变,第一次是《南都》的时候,转向大众写作,不再显示自己读书多;第二次是给《独唱团》写稿,输出幽默、有深度的内容。第三次是给公众号写作。市场眷顾这位有准备的年轻人。
为什么是咪蒙成了网红?这里不排除有运气的成分在,但咪蒙身上具备了市场所垂青的东西。
在咪蒙之外,有很多机缘成就了咪蒙。如果没有多元、浮躁的社会价值现场,没有极度发达的移动互联场景,没有高度市场化的粉丝经济,没有让咪蒙价值变现的外部环境,咪蒙哪怕有天大的本事,只能圈养在传统媒体的围栏里。正因有了巨变的媒体场域,有了野蛮生长的新媒体市场,才让马凌变成了咪蒙。
咪蒙找到了她的变现方式,市场也找得了咪蒙。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才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阴谋与爱情”。
“过量服用,容易伤身”
咪蒙的成功归因于她的“带毒营销”。
咪蒙的毒不是剧毒。咪蒙的毒,不是明火执仗与体制对决的那种毒,也不是冲着正门打家劫舍的那种毒,而是一种轻度、隐性、弥散性的毒。咪蒙的毒性不是棱角分明的政治毒性,而是那种社会化的毒性。有人说,咪蒙的文章类似于春药。这种评价不无道理。咪蒙的文章有催情效果,但过量服用,容易伤身,让人产生堕落的快感,在下沉中失去正确的价值方位。
咪蒙的“毒”性,集中在三个方面:倾斜的“三观”、非理性、话语暴力。
“鳄鱼皮,玻璃心”
咪蒙的“三观”是高度社会化的,是高度体贴当下社会心态和情绪的。
咪蒙的价值观登不了大雅之堂,就像当年的王朔上不了高雅文学殿堂一样。咪蒙的价值观属于社会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是那种逻辑严整、义正词严的价值观,而是那种轮廓模糊、情理兼容且有强烈代入感的价值漂流物。咪蒙的“三观”迎合了巨变中国的世道人心,迎合了疯长在体制外的野生观念和社会情绪。这种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大面积呈现于网络空间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情绪,是即兴的、未成形的,但这种价值观真真切切闹腾于当下的世道人心。
咪蒙以一种明快的方式,输出这种价值观,直戳社会的痛点。
咪蒙以极端露骨的方式,大胆将这种倾斜、下沉的价值观表达出来。为迎合社会槽点,不惜以极端的方式放大社会野生价值观,这种沿着社会价值观斜坡下滑的投怀送抱,纵容了野生价值观的野蛮疯长。
咪蒙的非理性饱含磁性,将泥沙俱下的社会情绪和浅表化的社会理性吸附过来,团结在她的周围,形成海量规模的粉丝群体。非理性也是一种毒。只不过,这种毒习焉不察,混搭着公众情感,在道义上占据高位,于是获得理性豁免权。咪蒙就是利用了公众的情感正义,夹带私货地将自己的价值观掺和在公众的公共情感中,如此情感先行的非理性,会将本就脆弱的公共理性带到沟里去。
咪蒙的语言特别劲爆,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脏字与粗口齐飞,吐槽与毒舌一色,这种话语暴力,迎合了当下受众的“重口味”。从那些刷屏爆文就不难看出咪蒙的重口味:《有趣,才是一辈子的春药》《生活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傻逼甲方》《致贱人:我凭什么帮你》《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调,而是你玻璃心》《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现在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等等,这些标题,拼命用强光灯照你,亮瞎你的眼睛。
标题党开路,紧接着泥沙俱下,喷涌而出。在表达上,咪蒙从不节制她的话语暴力,诸如“独立婊”、“这个时候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句操你妈”“我们大中国好吃!我们大中国生活超!级!方!便!我们大中国有夜!生!活!”这些粗粝生猛的语言,牢牢地抓住了受众的玻璃心,这种刺激的话语,让重口味的受众感觉大快朵颐!
咪蒙之毒,是一种恶之花,妖娆妩媚;如罂粟之花,艳丽刺目。咪蒙之所以有市场,不全是咪蒙的“毒”,而是社会的“病”——由于社会的价值观“走失”,才导致了咪蒙的“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