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攻壳特工队》看未来人类发展,终成智能终端?

在可穿戴装备、人体芯片、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加持下,未来的人类都将变成智能终端。

4月7日,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攻壳特工队》即将在中国上映。自从参与了漫威电影以后,斯嘉丽便被中国影迷亲切的称之为寡姐。这几年,寡姐几乎成了未来科技主题大片的女主角主打,她在那部《超体》中的表现,将那种未来科技的酷冷范儿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大概,也是《攻壳》会很找寡姐当女1的原因。

近两年,日本拍了不少动画片的真人版,如《进击的巨人》《寄生兽》等著名漫画已都被拍成了真人版。《攻壳》的真人版则被好莱坞看中,足见这部漫画的影响力之深。说到影响力,后来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的诞生,就是受这部漫画的启发。该漫画诞生于1989年,是士郎正宗漫画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中对于未来科技理念的探讨及预测,即便是在27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旧充满了浓烈的科幻色彩。漫画中所描绘很多超前的科技,现在来看也得多少年以后才有可能实现,尤其是漫画中所描绘的人类未来,竟然也跟现实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相似。

《攻壳特工队》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029年,在这个时代,光、电子和生化技术为基础的电脑、AI和网络主导着每个人的生活。移动通讯向人体靠拢,从可移动通讯终端(mobile、手机等)开始,经由可穿戴通讯终端的阶段,逐渐发展到了可移植通讯终端的阶段。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讯终端直接植入人体成为可能,人类的躯体和思想从此可以直接与标准的计算机和网络互动。这些可移植的终端逐渐的替代了过时的可移动/可穿戴技术,最终的发展形态就是Cyberbrain(电子脑)的原型。

另一方面,通过机械部件来代替身体器官的义体技术“Cyborg Technology”飞速发展,甚至“所有器官都是人造的”这种极端的情况也可以轻松做到。改造一部分身体结构的人有之,只保留大脑而全身机械化的人有之,几乎所有人类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很多人的身体都有着与网络连接的端口(在脖子后面),对他们来说,身体只是一个电脑终端而已,是一个容纳人类灵魂的容器。人类和机器融为一体,人和机器的界限也变得模糊。由于AI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和机器似乎只能通过有没有“灵魂(ghost)”来区分。

简单点说,一个全人造的义体,用程序控制就是机器AI,输入了所谓的“灵魂”就变成了人或者说是生化人。漫画中所谓的“灵魂”究竟是什么,一直没有给予答案。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在没有改装成义体之前是甲,改装以后还是甲,能够让其继续保持甲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灵魂。通俗的讲,如果人类的电脑以及意识能够保存,人的性格就能继续体现,那么人的气质、特征等属性也就能继续保留,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灵魂”。

故事里,每个人都变成了智能终端。在当前的现实中,智能终端是在微型计算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达到量变之后,加上移动网络的大面积覆盖,使得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真正的崛起。在过去几年,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也迎来的爆发式增长,人们衣食住行中的各种生活道具以及用品基本都有智能终端产品出现,智能汽车、智能跑鞋、智能家电、智能水杯等各生活、办公、生产场景中都有终端产品。随着工业4.0技术在生产车间的大量普及,就连生产制造设备也变成了一个个智能终端。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智能终端时代。

同时,各种可穿戴产品也让人类与变成一个人类终端的距离越来越小。只要带着各种可穿戴产品,我们的数据就会源源不断的传送给云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相应的计算,然后更好的指导并监督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而在接下来VR/AR等技术成熟以后,它会把人类以及现实中的各种物体都搬到线上以数字的形式存在,那个时候通过一个VR头盔或者VR眼镜就能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其实人就已经是跟云主机连接到了一起了。按照这个发展节奏,当可穿戴装备技术足够精密与强大之时,人类也就无限的变成一个智能终端。

近些年,生物识别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诸如虹膜识别等技术已经大量的应用到手机等智能产品之中。生物薄膜技术的价值正在被验证,基于此的很多科技技术都在慢慢的变成现实,譬如人体芯片与人体感应器已经在某些病人身上使用,如果人体能够植入足够多的芯片,那就能彻底跟计算机连接到一起了。

在前几天的愚人节,支付宝半真半假发布的那个“如影计划”,支付宝能的操作UI够在人的手掌上悬浮,就是用了生物薄膜技术,从而让人们支付时不再需要手机等智能设备,手掌与手掌一对就能完成支付以及更多的交互,这种情况下的人类而本身,更像是一个超级智能终端。支付宝预计在在2022年能推出这如应支付功能,而《攻壳特工队》的故事发生在2029年。

事实上,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借助人工智能以及超级云计算,生命科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命科学研究人类基因,研究如何用新材料合成真正的人体,包括一直被诟病的克隆技术,实际仍旧有大量实验室在研究。基因加上一个细胞就能成长为身体的超强克隆技术,在理论上可任意复制某个人,当然,也可以随意根据基因来搭配出一个人们所需要的人出来。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大脑至少可以存活300年以上,保留大脑更换身躯,也就成为延长生命的一种方式。如果人类的头颅或者大脑能够离开人体存活,那么给大脑配上一个机器人的身躯,是不是就跟《攻壳特工队》中的“义体”一样了?这种“义体”,连接着计算机与网络,实际上还是智能终端。

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机器人行业也已经爆发。目前各国都在重点推进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已经是越做越好。如果能够找到合成人类骨骼、肌肉、皮肤等构成人体某系器官相应的合成材料,人类机器人将会无限接近于真正的人类,甚至还会像《西部世界》中的机器人一样,通过深度学习产生真正的人类思想。但机器人无论如何发展,其深度学习以软件系统的更新换代,也离不网络中枢。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个智能终端的设计。

前段时间,马斯克也宣布进入了人工智能领域。他的想法是让人类与机器相融合,就像钢铁侠那样,人类可以成为‘半机器人’,才能避免在人工智能时代被机器人所扼杀。估计这个想法,应该是深入美国军方之心,因为美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用具备智能的机器人外装骨骼设备辅助战士翻山越岭,他们在设备的加持下可以轻易举起超过自身体重的物品。

同时,一些具备先进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将一些机械手臂等装备应用在残疾人身上。随着机器与人类融合技术的突破,能够用在人类身上机器人装备会越来越多,最终可能会取代整个人类身体。机器人本就是一个智能终端,那个时候的人类也就变成一个只有大脑的智能终端。

从现在科技的发展以及未来趋势来看,人类的发展正在向终端化过渡,这样才能为即将到来的IOT时代做好基础。所以,未来的每个人都可能会如《攻壳特工队》中的人类一样,变成一个个超级智能终端。但是到2029年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要看科技的进展了。

【王吉伟,商业模式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微信公号:王吉伟(jiwei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