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年报:全球化发展成效显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提速

国际化业务和全球化网络布局,始终是中行的“金字招牌”。

3月26日晚间,中国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28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税后利润2527亿元,同比增长2.58%。

国际化业务和全球化网络布局,始终是中行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中国银行将全球化作为全行发展战略的核心,持续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跨境并购贷款、国际贸易结算、中资离岸债承销、跨境托管、境外银团业务等保持中资同业第一。

2024年,中行境外机构财务效益稳健增长,集团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全球化优势在财务层面充分显现:境外机构总资产达到1.15万亿美元,集团占比为22.48%,较上年末提升0.17个百分点;实现税前利润111.06亿美元,集团贡献度达26.72%,同比提升4.08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行长张辉在业绩发布会上强调,中行将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坚持将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提升全球布局能力作为首要业务,保持境外利润贡献度稳中有升。

促外贸稳增长,当好外贸金融服务的首选银行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外贸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且明确要求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

在去年年底商务部发布九条措施促外贸稳增长后,中国银行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并发布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行动方案,从强化金融供给、深化金融创新、优化贸易促进、细化专业服务四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出16条具体措施,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助力贸易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在山东,一家企业希望与沙特企业的光伏项目达成合作,作为申请人,该企业向银行申请履约保函,由于申请人对保函条款不熟悉,且缺乏对沙特企业的充分了解,合作因此陷入僵局。面对该企业的难题,中国银行依托全球化优势,通过海外分支机构核实沙特企业的资质,并为双方设计了履约保函方案,及时撮合了这笔业务。此外,通过创新履约保函等跨境金融工具,中国银行能够在关键环节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破解双方信任不足的困局。

在跨境结算领域,中国银行持续推动“跨境汇款直通车”“航运直通车”“航运在线通”“报关及时通”等数字化结算产品更新迭代,不断提升外贸企业跨境结算便利化程度,全年提供国际贸易结算支持超过同期外贸进出口增速。

在金融供给方面,中国银行提出要强化对外贸企业的授信支持保障,2025年力争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结算超过1.7万亿美元;在金融创新上,要深耕外贸新业态市场主体,构建“全客群覆盖、全产品服务、全链条支持、全球化响应”的外贸新业态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

稳慎扎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荣膺最佳人民币清算银行

全球化,是刻在中国银行基因里的鲜明特质。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银行承担起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的重任。如今中国银行也是履行人民币清算行职责时间最久、拥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清算行资格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

远离非洲大陆2200公里,毛里求斯被誉为镶嵌在印度洋深处的“明珠”,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双边关系健康发展,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化。2024年12月3日,中国银行获准担任毛里求斯人民币清算行,进一步拓展了非洲人民币清算网络,便利人民币在双边贸易投资中的使用,推动中毛经济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再算上2023年12月连续“拿下”柬埔寨、塞尔维亚人民币清算行授权,至此,中国银行已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人民币清算行,并包揽非洲地区全部三家清算行。

为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借助全球化业务布局,中国银行已拓展出人民币的“朋友圈”。多年来,中国银行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全球化发展战略要求,建设和完善全球一体化支付清算网络。截至2024年末,集团清算网络已覆盖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直参境外94个清算系统,支持56种货币清算,覆盖范围比肩国际先进同业,相对中资同业具有绝对领先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银行积极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提供高效便利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支持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助力完善跨境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布局、探索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场景等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2024年,中国银行共计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1313.83万亿元,同比增长40.05%,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多次获评《亚洲银行家》杂志“亚太地区最佳人民币清算银行”奖项。

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坚持服务大局,持续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截至2024年,中国银行共有44家机构作为直接参与者加入CIPS,并代理全球近70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间接参与,稳居市场第一,担负起促进人民币资金全球流转的主力军作用。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银行境内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6.17万亿元,同比增长26.27%,整体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稳居市场首位。境外机构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1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8%,其中,RCEP区域内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31万亿元,同比增长57.1%,东盟地区机构办理1.03万亿元,同比增长73.4%。

积极共建“一带一路”,谱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

2006年,中国银行率先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银行,标志着其全球化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中国银行积极服务“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搭建金融桥梁,拉紧合作纽带,全力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积极促进中拉友好交流和经贸往来,助力书写合作共赢新篇章。

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4年,中国银行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充分依托自身专业优势,着力支持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落地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支持其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光伏储能项目,成为中东企业首笔人民币贷款,为多边能源合作再添新注脚。

——作为独家全球协调行、初始委任牵头安排簿记行,成功为沙特国家电力公司牵头筹组20亿美元银团贷款项目;协助南方电网公司成功落地秘鲁配电资产并购项目,有效带动国内输配电和新能源相关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

——独家融资支持的波黑多博伊医院项目落成开业,医院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配备来自多国的先进医疗设备,惠及当地33万民众。

——作为主牵头行与多家同业机构紧密合作,为钱凯港叙做银团贷款,提供咨询、融资、跨境结算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助力钱凯港建设成为南美首个智慧港口,推动“从钱凯到上海”蓝图变通途。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坚持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持续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聚焦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以金融之力支持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超1200个,累计授信支持逾3720亿美元。

服务“走出去”的同时,中国银行犹如纽带一样“穿针引线”,让更多国外“本土好物”飞入中国“百姓家”。中国银行积极支持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投洽会等国家级重大展会服务工作,为外贸企业扩大朋友圈搭建金融桥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作为中国金融“走出去”的先行者、探路者,中国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持续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当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排头兵,以更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