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光伏行业年终盘点|从内卷到自律,从“卖到全球”到“全球造”

从年初各自增产、依靠低价打响价格战,再到如今年末主动减产、“携手”自律抵制低价竞争,2024年,光伏企业间的商业竞争逐步在回归理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2月26日讯(记者 崔陆鹏)时值年末,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等企业宣布“减产控产”。事实上,从年初各自增产、依靠低价打响价格战,再到如今年末主动减产、“携手”自律抵制低价竞争,2024年,光伏企业间的商业竞争逐步在回归理性。

据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介绍,从今年6月的SNEC展会以来,行业的主要企业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特别是到了第四季度,基本上达成共识,并逐步采取了一些行动。然而,真正要触底反弹,还有一段路要走,关键要看明年上半年龙头企业如何把握调整机会。

从内卷到自律

产能过剩是近两年困扰光伏行业的核心问题。

自2022年起,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增长,超出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供远大于求,演变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出货价格急剧下降,价格战愈演愈烈。

“确实已经击穿了资金成本线,在bom成本线附近徘徊。”今年年中某硅片头部企业负责人接受蓝鲸新闻采访时就表示,不能单看成本这一项指标,随着出货量的上升,生产成本会进一步下调,同时与之带来市场份额也要计算在内。

这家硅片企业或许代表了绝大部分头部光伏企业的商业思路,自身出货量大,依靠成本、资金优势“拉爆”其他企业,以扩大市场。

据光伏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年初至今,光伏硅料(取N型颗粒硅产品作样本)市场交易均价下降了37.29%,硅片(取N型G10L硅片作样本)价格“腰斩”,电池片中,P型电池价格跌超20%,N型TOPCon电池在加速占据市场的同时,价格也大跌41.49%,各类组件产品价格的跌幅也都接近30%。

截至12下旬,作为终端产品的组件,单晶PERC(182mm)成交均价为0.68元/W,单晶PERC(210mm)为0.69元/W,TOPCon为0.71元/W,而光伏协会给出的12月组件成本价为0.692元/W。

“不少厂都在亏本生产。”据一位接近光伏企业的人士介绍,这次计划减产的几家企业中,有的生产一吨就赔一吨,有的产品过剩到已经需要在外租厂房存放。

实际上,6月份的SNEC上,部分企业继续内卷的想法或已产生松动。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会议现场表示,“我们不能赢了面子输掉裤子,把行业卷坏,把自己卷死。”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也坦言,“当前行业面临‘内卷’‘外堵’交织,无序内卷,低价竞争,从来没有赢家,不可能高质量发展。”

7月25日,在温州举行的光伏行业半年会上,头部企业们终于坐到一起,通过一场闭门座谈会,探讨如何解决当下行业难题。

10月12日,由七大光伏头部企业掌门人共同参与录制的央视《对话》节目《相信中国光伏》,在央视财经频道正式播出,节目最后七位参与者一人一笔,共同写了一个“合”字。

10月14日,又是一场闭门会,反内卷、防止恶性竞争的光伏行业自律行动正式启动。

12月5日,33家主要光伏企业在四川宜宾签署自律公约,限产、限价。

从“卖到全球”到全球造

在国内携手自律的同时,更多光伏企业将触角伸向海外,逐渐由“卖到全球”向“全球造”转变,产能布局也从扎堆东南亚向全球更大范围铺开。

这背后即有全球能源转型的需求,也有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全球光伏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其中中国、欧洲、美国和印度是新增装机规模靠前的四大传统市场。”某光伏组件企业负责人告诉蓝鲸新闻,欧洲、美国是中国头部企业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

年初,随着美国对东南亚四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采取反规避调查、新一轮“双反”调查,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光伏产品出口美国受阻,部分中国光伏企业选择赴美建厂。

更换生产地保证向传统欧美市场出货外,更多中国企业将目光放到了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获取新的增量。

“目前,非洲前五大光储市场包括埃及、摩洛哥、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南非。”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起该公司开始探索非洲市场,经过14年的布局,非洲已成为其海外市场的重要阵地。

某光伏企业市场负责人则告诉蓝鲸新闻,“非洲市场看似潜力大,但中国企业出海风险也不小,像汇率波动、政策变动这些都不好把控。”以目前非洲最适合中国光伏投资的国家南非为例,今年六月底,南非对进口光伏组件征收10%的关税,中国未豁免。

不止于南非,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介绍,另一新兴光伏市场土耳其在9月也宣布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克罗地亚、约旦的光伏组件征收25美元/平方米的关税。在他看来,光伏海外市场不确定进一步增强,其背后是各国对本地产业的保护。

“今年,光伏出海经历了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的转变。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新变化与国际竞争加剧,产能出海在今年也迎来巨大变化,中国光伏企业产能出海从东南亚地区转向美国、欧洲和中东非等地区。”某光伏企业负责人称,不同于以前扎堆一地“抱团取暖”,在全球贸易壁垒加剧的影响下,分散投资建厂是目前中国企业出海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