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将迎一个半导体检测IPO

发行市值最高近30亿!

文|猎云网  直通IPO王非

苏州,又将迎来一个半导体IPO。

11月22日,被形象地喻为“芯片全科医院”的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胜科纳米),顺利通过上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该公司拟登陆科创板,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上市进程显示,胜科纳米于2023年5月递交招股书,上会前历经三次财务资料过期、两轮问询。此次IPO,该公司拟募资2.97亿元,将全部用于苏州检测分析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按照不低于10%的发行比例计算,其发行市值最高接近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胜科纳米最新的计划募资额,相较于最初的3.47亿元缩水5000万元;同时这一数字也是近两年以来最低的,仅仅略高于2022年8月赛恩斯过会时2.5亿元的计划募资额。

1975年4月,李晓旻出生于山东青岛,在1998年获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学士学位,便赶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工作三年后,他敏锐捕捉到“半导体芯片失效分析是众多半导体企业生产研发活动的刚需”,于2004年10月创办了一家商业化运作的高端分析实验室——新加坡胜科纳米,并担任公司总经理至今。

2012年8月,胜科纳米正式落户江苏自贸区苏州工业园区,李晓旻自此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作为国内较早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的城市之一,苏州是吸引该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伴随越来越多“胜科纳米”的落地,截至今年8月,苏州集聚重点企业350家,已形成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全产业链条。

招股书显示,IPO前,李晓旻直接持有胜科纳米43.79%的股份(IPO后为39.41%),并通过江苏鸢翔控股6.69%、通过苏州禾芯控股5.52%、通过苏州胜盈控股1.98%、通过宁波胜诺控股1.74%,其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59.72%的股份(IPO后约为53.76%)。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稳定控制权,实控人李晓旻大举借债,与外部投资人同步增资胜科纳米的股份进行反稀释。截至2024年10月31日,李晓旻尚未到期的负债合同金额总计为9375万元,应付利息金额合计为814.82万元,其大额负债也两次被科创板上市委问询。

此外,IPO后,丰年资本通过丰年君和持股约6.22%,丰年鑫祥持股约0.17%,成为胜科纳米最大的外部股东;紧随其后,高捷资本通过深圳高捷持股约5.92%;纳川资本通过苏纳同合持股约4.34%,通过同合智芯持股约0.27%;毅达资本持股约1.31%;元禾重元持股约0.94%;国科嘉和持股约0.47%。

作为行业内知名的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室,胜科纳米致力于为半导体产业链提供专业高效的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公司主要服务于半导体客户的研发环节,提供样品失效分析、材料分析与可靠性分析等检测实验。

据介绍,通过专业精准的检测分析实验,胜科纳米能够判断客户产品设计或工艺中的缺陷,助力客户提升产品良率与性能,成为半导体领域产品研发和品质监控的关键技术支撑平台,承担辅助客户研发的重要角色,该公司也因此被形象地喻为“芯片全科医院”。

发展至今,胜科纳米的重要供应商包括赛默飞集团、滨松集团、蔡司集团、日立集团、Micro Control Company等;已累计服务全球客户2000余家,客户类型覆盖半导体领域全产业链,客户群体包括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IDM、原材料、设备厂商、模组及终端应用客户、科研机构及院校等。

今年以来,胜科纳米已与中兴通讯、屹唐半导体、通富微电、中科院微电子所、比亚迪半导体、擎方科技、歌尔股份等新客户进行深度接洽并建立合作关系。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胜科纳米的营业收入分别约1.68亿、2.87亿、3.94亿、1.85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2750.34万、6558.59万、9853.85万、2993.2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则为2275.61万、5158.45万、8587.91万、2648.99万元。

其中,2021-2023年,胜科纳米的复合增长率达48.43%;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8.37%,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最新上会稿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胜科纳米实现营业收入约2.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4.4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75.1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12%,主要原因系深圳、青岛实验室陆续投产并新招聘部分人员。如剔除相关影响,预计公司2024年1-9月扣非归母净利润将同比实现增长。

截至2024年10月31日,胜科纳米在手订单总金额合计约为1.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4.68%。

基于近期发展情况,胜科纳米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约4.15亿-4.25亿元,同比增幅约为5.33%-7.87%;预计可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7100万-7700万元,同比下降约为17.33%-10.34%。

胜科纳米在上会稿中提到,目前深圳、青岛实验室业务拓展均取得明显进展,其中青岛实验室于2024年8月、9月均已实现单月盈利, 深圳实验室收入金额也快速提高,预计2025年全年深圳、青岛实验室均可实现盈利。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