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调节利润未果,华自科技遭深交所再开罚单

屡教不改

作者 | 湘股策 肖不离

秋意渐浓,凉风乍起,位于长沙高新区的华自科技或许也感受到了一丝寒意。

10月8日,国庆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华自科技收到了深交所的纪律处分决定书。

这并不令人意外。两个月前,因2023年业绩预告有误,公司就被湖南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

令人意外的是,华自科技及当事人“不长记性”。

一年前,2023年7月、9月,公司就因2022年度财务错报,分别被湖南证监局和深交所“监管”了。

一个是业绩预告有误,一个是财务错报,两次挨罚的字面原因看似不同,但其实都涉及“计提减值不充分”和“跨期确认收入”。

而这,通常是某些上市公司调节、操纵利润的惯用伎俩。

从业绩预盈到年报巨亏

10月8日,深交所下发纪律处分决定书,对华自科技及董事长黄文宝、总经理佘朋鲋、财务总监陈红飞给予通报批评处分,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稍早些时候,8月22日,华自科技及黄文宝、佘朋鲋、陈红飞等三人,已被湖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通报批评+警示函,尽管措辞略有差异,但处罚的原因均为2023年业绩预告有误。

深交所称:

1月30日,华自科技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盈利3200万—4200万元;公司已就本业绩预告有关事项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预沟通,双方在业绩预告方面不存在重大分歧。

4月22日,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经与年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深入沟通和讨论,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6亿—1.8亿元。

4月27日,披露2023年年报,最终确认为亏损1.798亿元。

深交所指出,华自科技业绩预告披露的预计净利润与年度报告披露的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盈亏性质发生变化,且未及时修正。

从预盈3200万—4200万元,到亏损1.798亿元,一进一出业绩相差约2.2亿,为何存在云泥之别?

修正公告显示的原因有三:

一是调减部分营业收入及补贴收入。年审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深入沟通后,对中船国际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湖北谷城光储一体化建设项目的收入确认时点做出调整,调减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约14300万元。

二是增加计提减值准备。公司部分经营客户回款情况不及预期,经年审会计师评估,基于谨慎性原则,增加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调减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约4100 万元。

三是调整不确认当期及以前年度可弥补亏损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减利润1100万元。

也就是说,在跨期确认收入、不充分计提减值、不确认当期及以前年度可弥补亏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基础上,华自科技拟调增利润1.95亿元左右,并据此发出了2023年度扭亏为盈的业绩预告。

从公告相关表述不难看出,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可能并不认同这一做法。无奈之下,公司再发业绩修正公告,最终公布了一份亏损金额达1.798亿元的年报。

跨期确认收入是个老毛病

业内人士熟知,“跨期确认收入”和“计提减值不充分”,是企业调节利润的惯用手法。一年前,华自科技还因此被湖南证监局和深交所采取“监管”措施。

2023年7月,湖南证监局发出监管函,对华自科技责令改正,对黄文宝、佘朋鲋、陈红飞出具警示函。

2023年9月,深交所发出监管函,要求公司董事会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吸取教训,及时整改,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这个“上述问题”指的就是2022年度报告的财务错报:

一是商誉减值计提不充分。2022年,华自科技商誉减值测试中,因未考虑研发费用对营运资金的影响,导致2022年年报少计提商誉减值准备470 万元。

二是跨期确认收入。2022年,子公司精实机电确认6000万元收入,其对应客户在2021年12月完成产品验收入库,相关收入构成跨期。

熟悉的配方,还是“计提减值不充分”和“跨期确认收入”的问题。

当时,华自科技在相关公告中表示,将严格按照湖南证监局的相关要求进行整改,组织相关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

态度诚恳,但就是不改。

以至于,2023年年报“再度踏入同一条河流”,并导致再次挨罚。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此次处罚力度明显增强——前次还只是监管函,要求吸取教训,及时整改,杜绝问题再次发生;这次就上升到了“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匆忙更换年审会计师

如前文所述,从业绩预盈到年报巨亏,负责华自科技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显示,财务数据纠偏发生在“年审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深入沟通后”。

“不换思想就换人”?

年报披露前夕,华自科技的2023年度签字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复核人“临阵换将”了。

4月27日,年报公布当天,华自科技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年度审计机构天职国际的换人告知函。

天职国际原委派李晓阳、肖园为公司2023年度审计报告的签字注册会计师,王军为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为公司审计服务项目提供复核工作。

鉴于肖园、王军工作调整,天职国际指派曹彩龙接替肖园作为签字注册会计师,指派黎明接替王军作为质量控制复核人,继续完成2023年度审计相关工作。

作为国内特大型综合性咨询机构,今年8月,天职国际因虚假记载等违法事实,被中国证监会给予行政处罚,并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惟愿,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注册会计师能够为华自科技的投资者把好财务关。

募投项目大多不达预期

华自科技为何会在会计处理上屡次因试图调节利润而吃到罚单呢?

归根结底,公司募投项目质量欠佳。(详见《赛道热 VS 盈利冷,华自科技定增疑问手》《储能、锂电双误,华自科技迷失“钞能力”》)

华自科技能耐挺大。上市八年半的时间,包括IPO在内,公司先后五次从资本市场融资27.59亿元,用于主营业务项目的拓展。

奈何,募投项目质量一般,回报率不佳。

由图可知,IPO首发上市之时,华自科技募投建设的四个项目为水利水电领域,投入实际主营的智能发配电系统设计集成及总装总测基地建设项目、水利水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扩能及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的建设完成时间为2019年10月、2017年12月。

2018年—2020年,水利水电综合扩能及技改项目实现的年效益在850万元上下;2020年,智能发配电项目实现的效益为1212万元。

华自科技自称,公司IPO募投项目效益达到预期。不过,具体数字并不算亮眼。

拿智能发配电项目来说,历时四年建设,先后投入2.2亿元(含1.39亿募投资金),2020年效益为1212万,年收益率仅有5.51%。

或许原有主业不大赚钱,华自科技上市之后不久,便开始频繁融资,跌跌撞撞跨入锂电、水处理、储能等赛道。

2017年、2018年,公司两次定增,以“股份+现金”形式收购精实机电、格兰特100%股权,切入锂电设备、水处理领域。

收购完成后,华自科技再次启动融资,于2021年3月发行可转债募资6.7亿元,投入新能源自动检测装备及数控自动装备生产项目、水处理膜及膜装置制造基地项目、深圳区域运营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新能源自检及数控装备生产项目在2022年12月完成建设,水处理膜项目2021年6月已实现投产,深圳区域运营中心2022年11月完成建设。

截至2022年末,新能源自检及数控装备生产项目未产生效益,水处理膜项目效益不达预期。至目前,华自科技并未披露有关可转债募投项目的效益情况。

之后,华自科技再次跨界进入储能领域。

2023年2月,公司定增募资9.1亿元,投入城步儒林100MW/200MWh储能电站建设项目、冷水滩区谷源变电站100MW/200MWh储能项目、工业园区“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合计投入5.5亿募投资金的两个储能电站,于2023年6月、2024年5月相继建设完成。而工业园区“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变成暂缓,何时重启并无说法。

时至如今,三次定增和一次可转债募投项目的盈利状况究竟如何呢?

2024年上半年,储能领域,两大储能电站分别亏损1135.48万元、156.34万元,“未达到预计效益”;锂电设备领域,精实机电(深圳精实机电+湖北精实机电+长沙精实机电)亏损1001.71万元;水处理领域,华自格兰特盈利3133.33万元。

也就是说,除了水处理膜项目,华自科技其它再融资项目乏善可陈。上市八年半,公司累计亏损2.96亿元。

募投项目怎么搞?盈利难题怎么破?内控怎么健全?这些,都是摆在华自科技面前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