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铑财研究院 李莉
大盘雄起,亢奋的不止是散户。
9月23日,均瑶健康公告称,收到股东《关于股份减持计划的告知函》,因个人资金需求,董事蒋海龙、朱晓明,副总经理罗喜悦、向卫兵,监事陈艳秋、朱鹏飞,财务负责人崔鹏计划自本减持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拟合计减持不超89.97万股,占总股本0.15%。
消息一出,互动平台评论区不乏吐槽声。往期看,均瑶健康股价走势并不讨喜,2020年8月以发行价13.43元登陆上交所,当月26日触及高点22.51元,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处在震荡乃至破发状态,2024年9月18日一度触及低点4.26元。即便之后受益大盘拉升股价回暖,截止9月23日收盘价4.53元,较开年的8.9元仍缩水近半。
客观而言,随着大盘冲高,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并不鲜见。如10月7日晚,北新建材、誉衡药业、智微智能等近10家上市公司接连披露股东减持计划。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此前A股表现不佳,一些高管早期股权持有成本较高、长期亏损,近期市场反弹,让个人股东减持意愿强烈。只要合法合规,减持是股东个人权利无可厚非。但在鼓励回购增持的大背景下,董高监密集减持仍显有些逆势扎眼,需注意节奏情绪,呵护来之不易的市场信心。
聚焦均瑶健康,受益大盘高热对冲了利空情绪,股价连续上扬,截止10月8日收于6.16元,但10月9日跌停收于5.54元。也是当日有业内专家建议规范上市公司减持,不分红、破发、破净等上市公司严禁减持。
01减持与回购
说起80、90后的童年回忆,多半会有李子园、AD钙奶、均瑶牛奶的一席之地。而提起创始人王均瑶更是传奇人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就承包了长沙--温州航线,在中国商界名声大振,又带着王均金、王均豪两兄弟创立均瑶集团,成为日后“均瑶系”核心。
1994年,均瑶集团成立均瑶乳业进军乳业。据长江商报,为快速打响名气公司请来张学友代言,并在央视投放广告,均瑶牛奶自此迅速走红。2000年冲入全国前五,跻身上海保鲜牛奶第二品牌。
2002年均瑶集团以1.2亿入股武航,成为国内首家投资国家民航业的民营企业。2004年收购上市公司大厦股份,2006年成立吉祥航空,并在2015年将其送进资本市场。2018年又成为爱建集团控股股东,布局金融领域。到了2020年,均瑶健康头顶“常温乳酸菌第一股”桂冠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至此,“均瑶系”资本版图基本成型。
而为提振投资者信心,均瑶健康不缺努力。2024年2月19日曾公告称,2 月 1 日收到王均豪《关于提议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回购公司股份的函》;2 月 7 日,又收王均豪《关于追加提议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回购公司股份金额的函》,2月19日董事会和监事会上通过以上议案。拟回购1亿元-2亿元公司股份,回购价不超14.84元/股。回购股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拿出真金白银难能可贵。考量在于,据公告,截至2024年8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量650万股,占总股本比1.082%,购买最高价为9.34元/股,最低价为人民币4.91元/股,已支付总金额约4794万元。而9 月 30 日,累计回购股份量仍为 650万股,即一个月未有回购动作,且按照计划已回购47.94%至23.97%,进展并不算快。而从前述表现看,至少大盘雄起前,该回购未对股价产生多少积极影响,这些因素叠加起来自然让一些投资者对上述董高监减持有些微词。
贵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市场在观望什么呢?
02盈利能力变脸 二次创业难言讨喜
说千道万,提振根本还在基本面。早在2011年,均瑶就进入常温乳酸菌市场,是国内最早生产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味动力”系列是主力产品,包括“味动力”乳酸菌饮品(原味、蓝莓味、青苹果味)、“味动力”沁饮乳酸菌风味饮料(原味、柠檬味)、“味动力”乳酸菌水(柠檬味、蜜桃味)、“味动力”六种坚果植物蛋白饮料和“味动力”机智君乳酸菌饮品(利乐砖)等,2019 年公司国内市场销售份额达 15.1%。
据招股书,2017年-2019年均瑶健康营收11.46亿元、12.87亿元、12.46亿元,其中主营业务贡献99.97%、99.95%、99.94%收入,乳酸菌饮品销售收入达11.34亿元、12.57亿元、11.88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达99.02%、97.71%、95.37%。
高占比映衬了主业优势,也折射了单一业务的过重依赖性、暗含成长天花板隐忧。2020上市首年,公司营收同比减少31.62%至8.52亿元,净利下降27.6%至2.16亿元。毛利率减少5.96个百分点至40.62%。其中,乳酸菌饮品营收减少35.16%至7.7亿元,毛利率减少4.97个百分点至48.43%,成为拖累业绩主因。
上市即变脸,肯定不是加分项。或基于此,2020年报中针对未来发展战略提出,夯实基盘,树立巩固“常温乳酸菌饮品领域第一股”地位,通过二次创业,发展培育新品,尤其以益生菌为核心突破,向“益生菌第一股”奋进。
2021年,均瑶健康与江南大学战略合作,在功能性益生菌领域大力布局,拥有了业内具有高技术壁垒的十株功能性菌株、同时确定把益生菌和后生元作为两大发展品类,2023年又收购益生菌老牌企业润盈生物,同年还斥资4500万元取得泛缘供应链51%股权,逐步构建起“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一体化闭环体系。
对益生菌当家人王钧豪也极为看重,据中国证券报,其曾感慨“回顾均瑶集团的创业历程,有四个重要阶段:温州起步,完成了资本的初步积累;上海拓展,开拓国际格局;科技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益生菌领域,可以说是我们的第四次创业。”
再创业的均瑶不止押宝益生菌,2020年12月公司董事会通过设立“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议案,次年2月公司宣布收购湖北三座山饮品有限公司至少70%股权,收购完成后将后者更名为湖北均瑶恩赐天然矿泉水,推出“恩赐”天然矿泉水,定位中高端。
......
一系列布局,透露出浓浓的培育新曲线、打开新增量、扭转颓势之意,而并入以上业务后均瑶健康营收也确实迎来增长:2021年-2023年分别录得9.136亿元、9.861亿元、16.34亿元,对应增速7.24%、7.94%、65.71%。
尴尬的是,关键的盈利水平却没支棱起来,反掉头下行:分别为1.47亿元、0.77亿元、0.58亿元,同比下滑31.26%、47.79%、24.97%。连续增收不增利,难免让外界质疑其增长质量、发展可持续性。
到了2024上半年,公司营收也转向向下,同比减少14%至7.559亿元。其中益生菌饮品营收下降5.14%至3.37亿元,占总营收44.59%;益生菌食品营收增长23.12%至8623.36万元,占比11.41%;商品供应链下降28.09%至3.05亿元,占比40.35%;其他饮品下降10.5%至2474.15万元,占比3.27%,归母净利下降27.09%至3746万元。
整体看,兜兜转转数年,前述布局特别是被寄厚望的益生菌业务占比仍显羸弱、业绩提振有限,盈利能力还持续恶化,二次创业成绩单有多讨喜?到底卡在哪里呢?
03要补哪些功课
毋庸置疑的是,均瑶健康不缺努力。
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2024H1公司分别投入研发费1264万元、1797万元、2518万元、1571万元,对应增速530.3%、、42.13%、40.12%、63.22%。为扩大知名度、拓展培育销售渠道,同期销售费1.688亿元、1.87亿元、1.878亿元、9463万元,对应增速34.12%、10.79%、0.42%、-3.35%;管理费7571万元、8159万元、1.269亿元、6695万元,对应增速61.01%、7.77%、55.52%、21.15%。
为啥收效不佳呢?
内外或许都有考量。先说矿泉水,巨头林立、竞争激烈、入局需长期的品质品牌渠道积淀,后浪如无扎实基本功、致胜奇招较难撕开分羹口子。如2022年12月7日,湖北上市监局公告显示,近日湖北均瑶恩赐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的“岩心水润”2批次应用天然矿泉水(518ml/瓶)、饮用天然矿泉水(350ml/瓶),各检出溴酸盐0.018mg/L、0.017mg/L,不符合食安标准。
再看益生菌生意。市场调研机构 ZIONMarketResearch 预计,2025 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 770 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将超 25%,益生菌有望成为下一千亿级大健康市场。百谏方略(DIResaerch)研究统计,全球益生菌饮料市场2023 年销售额2722.1 亿元,预计 2030 年达到4391.3 亿元,2023-2030 年复合增长率(CAGR)7.07%。其中,亚太是全球最大市场,2023 年占有约 45.48%市场份额。
在此背景下,各大企业纷纷布局益生菌,其中乳企最为强势:如伊利推出益生菌品牌“全佳益”、蒙牛推出“优益C”“特洛益”等、光明乳业推出JCAN健能系列益生菌、澳优拥有婴童益生菌品牌“爱益森”、成人肠胃养护品牌“NC”等,且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培育等方面不断投入。如伊利2024上半年研发费超3.4亿元。
一句话,大市场更强竞争。强敌环伺内核拼刺刀中,均瑶健康综合竞争力并不突出。以电商渠道为例,截至2024年6月末均瑶健康电商收入1172.75万元,同比下滑48.87%,另外,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分别下滑8.19%、19.42%、14.98%、5.71%、0.85%、0.46%,好在东北地区、海外分别增长7.97%和107.18%,无奈体量受限难挽大盘降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均瑶健康线上电商收入下滑,主要是产品定位问题。“益生菌产品更多是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用户群体中,但是均瑶健康一直以来的核心市场在三、四、五线,定位错位导致渠道差异,因此均瑶健康的益生菌产品在线上电商水花平平。此外,均瑶健康整个产品体系严重老化,跟不上新生代的消费节奏,市场在三、四、五线城市,所以益生菌业务对公司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帮助,从目前均瑶健康的营收方面也可以看出,这对业绩增长没有太大的作用,业绩持续下滑是必然的。”
言语稍显犀利却也良药苦口。说千道万,产品才是掌握最终话语权的核心,在消费者日益理性、不缺选择的情况下,如何洞察趋势、扎实品质体验、加大创新特色出圈,均瑶健康需要补的功课依然不少。
04新人新气象 击破再创业迷雾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看清挑战阻点的同时,均瑶健康一些成绩亮点也不应忽视。
2024上半年,公司益生菌业务展现出明朗的成长势头。均瑶润盈收入增幅达到 89%,净利增加 166%,发货金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75%以上。
新品方面,上半年益生菌上新5款产品,中端产品线“体轻松”主打目标二三线城市中产女性。首发“血橙纤维饮”、“膳食纤维固体饮料”,“纤美闪溶益生菌活菌型固体饮料”、“养道闪溶益生菌活菌型固体饮料”也持续发力,根据最新品牌调性升级优化。
作为亚洲大型益生菌生产基地之一,均瑶润盈产品销往 72 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价格、供应链、技术等优势。目前公司已获全球头部乳业公司 A+供应商资质,入选国际知名发酵剂供应商名录,发酵剂产线入选 2023 年上海市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成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有望让均瑶在2024年实现发酵剂业务突破。
常温乳酸菌方面也有喜报,推新焕新产品升级的同时,还积极拓展产品销售场景。2024 上半年,公司物料随货配发共计 59 万张,截至 5 月底合计配发客户共 978 家。小红书“味动力”搜索指数增长 79%;视频号精细化运营,粉丝增长率达 96.2%。
......
2024年7月1日,均瑶健康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原因,朱航明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董事会聘任俞巍为总经理。后者曾在上海家化、相宜本草任职,在日化业有丰富工作经验。
都说新人新气象、至暗过后是黎明,经历了上半年业绩双降、换帅、高管减持后,俞巍能否结合自身经验,带领均瑶健康扬长补短、击破再创业迷雾,成功点石成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