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如何赋能医疗行业?三位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蓝鲸连线在现场对话智谱AI COO张帆、零一万物首席多模态架构潘欣、医联集团B端商业化总经理及投资并购部总经理朱琳等行业实践者,探讨AI与健康产业擦出的火花。

AI大模型正在影响着千行百业,其中医药健康产业成为AI+的重要赋能方向。在人工智能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激变出无数创新。

今年西普会“AI For Health”高峰论坛聚焦AI对健康产业的影响展开讨论,蓝鲸新闻旗下鲸平台智库在现场对话智谱AI COO张帆、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潘欣、医联集团B端商业化总经理朱琳等行业实践者,探讨AI与健康产业擦出的火花。

Know How比什么都重要

张帆告诉蓝鲸新闻,他们认为未来企业可能越来越多地把模型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智谱AI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打造自己的私有模型。张帆认为在医疗行业,大模型能够高效处理海量的医疗数据并维持高专业度,从而为精准医疗和临床决策提供强大支持。这一领域有很多专业知识、场景内容,根据不同的场景,可以采用prompt提示词工程或者进行微调来解决。企业应迅速采纳大型模型技术,以加速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切入医疗模型的门槛并没有公众想象中的高。张帆提到,“智谱AI有非常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无论是简单的开箱即用还是早期尝试的API接口,我们都能提供。目前,我们也对旗下产品进行大幅降价,并开源了19个模型,让大家可以更加容易和低成本地应用模型,共同打造生态繁荣。”

对于“模型够用就行,无需发展大模型”的观点,张帆认为这只能说明应用没有进入深水期,越实践对模型的要求会越高,“今天不是模型过于聪明,而是模型不够聪明。”

提及大模型与小模型之争,朱琳告诉蓝鲸新闻,她们不认为单纯地依靠把数据灌入大模型,能够驱动模型完成高准确率的诊断和治疗。医联大模型的核心采用的是快慢双系统,其中慢系统里有大量的医学知识、诊断决策逻辑,据朱琳介绍,这是医联与40多位中华医学会的专家共同推演出来的一套决策逻辑,能够保证最终准确性。

潘欣表示,从功能上看,通用大模型在很多行业无法超过具备一定垂直特色大模型的能力,但他也表示训练垂类的小行业模型,可以在基于开源的大模型上做基于垂类的微调。

AI赋能健康产业的潜力

AI可能会对健康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尽管AI目前还不能直接诊断病情,但在轻问诊、化验单解读、医疗文献翻译等方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尽管医药企业也在非常积极地推进和迭代相关业务,但技术应用的现实壁垒依然存在。与企业沟通的时候,张帆发现很多企业可能从一开始就选错了切入点,最后发现效果不好而放弃。据张帆介绍,今年行业内都更关注如何从模型能力转化为业务能力,智谱AI也在与企业共同探索共建医疗模型的方法论。

在朱琳看来,AI的出现可能会打破医疗行业的不可能三角:便宜、高效和服务好。据其介绍,由于AI可以无限复制顶级专家的服务能力,并且价格便宜,一定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现在有一些开始all in AI的倾向,目前线上、线下的业务板块都在与AI全面接轨,我们是希望用AI整体去改造自己服务能力。” 接受采访时,朱琳反复提及“know how”很重要,在其看来,技术的先进性存在时效性,企业要找准自己的方向,这也是医联深耕医疗行业多年的经验。“什么是最重要的,才能把东西做好。”

据悉,医联集团已经推出了专属医疗大模型,目前已经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机构展开医疗AI临床应用实验。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