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achel He
最近,冰杯的热度有目共睹。
图片来源:小红书@香菜波霸、@xixi今天迟到好吃的了吗、@dearleft
农夫山泉3-5元的冰杯爆火出圈、蜜雪冰城随之高调推出1元冰杯...... 伴随着大佬们的纷纷下场,冰杯开始引起消费者和行业的共同关注。
但是,一火,争议也跟着多了。
“某雪的冰一会就化了”——质疑质量型:化太快,没啥特别!
“4、5块买个杯冰?这个不能自制吗”、“加点果汁的能卖到十几块?”—— 质疑价格型:冰块而已呗!
“制冰的水达到了哪些标准?”——质疑安全性型:这要谨慎点!
而蜜雪冰城1元冰杯才上线没多久,就官宣部分门店会临时下架或暂停售卖“雪王冰杯”,并对于部分门店的冰杯售卖情况进行道歉,又将冰杯刚下落的热度又重新带了起来。
看到冰杯的热度和争议,相信很多人在思考,冰杯,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Foodaily研究院也带着同样的疑惑,探究了更为成熟完整的日韩冰杯以及整个食用冰市场,试图回答几个问题:冰杯为什么卖得动?凭什么卖得“贵”?到底是一时热,还是会成为更长期更普遍的日常消费品?
一、 卖出几十亿,日韩为何愿意为冰杯买单?
我们注意到了,在夏季,日韩的冰杯市场光是7、8月份就能在便利店卖出过亿的数量。
冰杯无疑是日韩市场近几年来的夏季大单品。
但意外的是,除了在夏季,韩国冰杯的全年销量也特别好。纵观韩国三大便利店的2020年最畅销商品,速溶咖啡和冰杯并列第一和第二位。
从左至右:
GS25:第一名速溶咖啡,第二名冰杯
CU:第一名冰杯,第二名速溶咖啡
7-11:第一名速溶咖啡,第二名冰杯
图片来源:亚洲经济
在日本市场也一样。
前瞻研究院调查数据称,冰杯在日本市场中的年销量高达25.7亿杯之多,比瓶装水卖得都好,成为一种高频次的大众消费品。
其实,这和消费者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日韩消费者都有喝冰饮的习惯与爱好,其中,日本人历史上就有夏季购冰的消暑习惯,是夏季一道独特的风景。资料显示,日本甚至存在“冰屋”这一专卖冰的门店形态,随着制冰工业的发展、家用冰箱的普及和商超便利店渠道的发展,“冰屋”数量锐减,但至今仍保留着部分店铺。
昭和年间的冰屋,图片来源:日本 每日新闻
而韩国人爱喝冰水也酷爱冰美式,甚至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热词“即使冻死也要喝冰美式”。
而在中国,随着新茶饮的崛起,奉行“多喝热水”的中国消费者对于喝冰饮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冰+杯子”这一饮品形式也打入了消费者内心。
当“喝冰”的行为形成,这个习惯会向各个细分场景自发性地延伸,也就是——喝啥都想加点冰。
Foodaily发现,大概是因为“喝啥都想加点冰”的习惯已经形成了,因此日韩的冰杯等食用冰产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场景用途上极其细分,推出不同包装、“冰型”的冰去满足不同的需求,消费者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找到合适且心仪的冰。
1. 冰杯的包装进化:冰盒、冰桶、超大size、带盖or不带盖、双吸管……
我们在日本市场观察到,在居家独饮、聚会、户外露营等场景下,冰杯分化出了不同的包装形式,日本罗森曾在一篇推文里介绍过各类食用冰的适用场景。
例如,200g左右的冰杯类产品,像国内消费者的习惯一样,同样适合用来冰镇饮品或者自制调饮,此外也很适合开车、运动的人使用。
图片来源:罗森
此外,冰杯向大容量进发,分化出了冰桶。500g的 PARTY ICE PAIL 冰桶,聚焦聚会场景,方便随时给饮料加冰或者是用来冰镇葡萄酒等酒饮。在露营、钓鱼等户外活动中,也可以同时充当食物保鲜的“保冷剂”和“食用冰块”的双重角色。
图片来源:罗森
为了更好地帮人们节约冰杯储存的空间,日本的食用冰头部品牌Rock Ice推出了盒装的冰杯,也可以成为冰盒, 容量为400g,针对的是那些独居且没有太多冷冻空间的人,扁平状的冰盒有效地节省了空间且还方便。
图片来源:Yahoo Japan
冰杯甚至从带不带盖子上做出了场景上的区分。
日本食用冰品牌Rock Ice推出了带盖冰杯、无盖冰杯两种冰杯形式,分别适配不同场景与饮料。
带盖的冰杯适合搭配咖啡、运动饮料,在办公室、开车、运动后场景下较为合适,不用担心撒出来,具有可便携性。
无盖的冰杯则为直饮型,适合搭配苏打水、酒、碳酸饮料等,与下班后、聚餐、烧烤、家庭聚会等“大口喝饮料”的场景更为适配。
图片来源:KOKUBO
在夏季来临后,露营度假等各种户外活动的增多会推动对于冰杯的需求,但是普通单杯饮料容量的冰杯似乎几口就喝完了,无法满足长时间在户外场景下的需求。
因此,这样的需求也就催生了大容量的冰杯。
韩国的三大便利店之一CU,推出650g的特大号杯冰,与传统冰杯不同的是,这款冰杯的盖子上有两个吸管孔,不仅满足了户外活动冰块不易融化、冰镇持久、“量大管饱”的需求,还方便与朋友家人分享。
这款产品正是聚焦在观看棒球足球等体育赛事,以及户外音乐会、露营等户外活动的场景,该新品在推出后的两个月内便售出了10万多个。
图片来源:m.news
2. 冰杯的“冰型”进化:冰的场景适应性
除了包装,当聚焦在某个具体的场景下,根据单一场景衍生的非常细微的需求,冰杯里的冰也会“进化”。
例如,最近几年在韩国,受到疫情的影响,居家饮酒十分盛行。
想要在家里也享受美好的微醺时光,大家并不仅仅会满足于“温度低就够了”这一个点,所以对于体验感有了更高的需求。
因此在韩国便分化出了“只有一块大冰”的冰杯。
2021年,韩国头部便利店GS25推出big ball ice cup (大球冰杯),冰如其名,里面有一颗直径达7厘米、棒球大小的圆形冰块。
图片来源:sedaily、dailypop
为什么搞这么大?因为大,所以化得慢,与酒类搭配时才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酒的风味。
GS25声称,该大冰球在室温23℃的情况下,想要完全融化,需要比普通冰杯多70分钟。当与威士忌或其他烈性饮料搭配时,可以长时间保持酒的冰感,但又不会化得很快从而冲淡酒的味道,还美观。
图片来源:nodongilbo
其实,Big Ball是一种主要用于酒店和酒吧的优质冰块品种,GS25则是韩国业内第一个将其商业化的公司。
产品一推出,每年的销量都在上涨。2021年销量增长36.1%,2022年增长61.0%,2023年1月至5月则增长了75.7%。这款产品也带动了GS25这一便利店中冰杯品线的总销量。
图片来源:sedaily
打上了“优质冰”的标签,这说明制造过程也不容易。品牌资料显示,这颗大球冰是瓶装水通过细水过滤器,并在在-10℃下缓慢冷冻一天以上而制成的,这比普通冰球的制造时间更长,同时也能够消除冰块里的气泡并保持高透明度。
除了对于冰化得慢有需求,在“混搭学”流行的趋势下,对于风味的混搭也大有需求,这也就促成了风味冰的诞生。
韩国便利店GS25后续也推出了自带风味的冰块 —— GS汤力水味冰(140ml)和GS柚子冰(140ml),通过在冰中添加柠檬浓缩液、柚子汁以及汤力水(一种苏打水),消费者无需买多种饮料混搭,只需要直接加入一种饮料便可获得一瓶美味的饮料。
图片来源:sedaily
这样一来,一个冰杯同时解决了两个需求:多元风味的打造 + 简化调酒难度。
所以,该系列产品推出后也广受好评。
在韩国,冰杯销售的商业模式也最大程度上将“互补商品”的优势最大化。比如,便利店会将自有品牌与冰杯产品捆绑,从咖啡到果汁,通过冰杯的高销量带动品牌其他产品的销售量。
图片来源:creatrip
与此同时,网上还有各种冰杯食谱供大家参考,进而将冰杯diy的趣味特性打满。
图片来源:creatrip
可以看出,日韩的冰杯产品并不只是“有冰块,够冰”这一个特点,而是会根据不同场景下的用冰需求在包装与冰块本身上进行创新,这背后是对用冰需求更细致的洞察。
中国消费者对于冰杯的期待或许也不止于“制冷”,不管是此前的农夫山泉冰杯还是盒马的冷萃经典咖啡冰冰杯等爆品,都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于食用冰的品质、视觉、风味、可玩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伴随着某个细分场景下的极致需求,国内冰杯是否也有机会像日韩市场一样诞生一个现象级爆品,一举带动冰杯进一步破圈呢?
二、 冰杯凭什么卖得“贵”?和自己冻的到底有啥区别?
正如前文提到的,随着冰杯热度上涨,不少人对冰杯3~5元的价格提出了质疑:“不就是冰吗?凭什么卖这么贵?是刺客吧?”
其实,在冰杯刚出现在韩国市场时,也面临着韩国消费者的质疑:“不就是冰吗?还需要买吗?”。
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咖啡馆、酒馆的消费受到限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所提供的冰杯成为了确保摄入冰饮的不可缺少的商品,消费者由此顺利地接受了冰杯的方便快捷,并在疫情结束后依然保留着持续消费的习惯。
图片来源:creatrip
新品类出现时,其价值总是会面临质疑。但冰杯为何最终能在日韩市场打破质疑?商业化冰杯和自己在冰箱冻的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价值点,让人心甘情愿买单?
从日韩的冰杯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最基础也是最好理解的“方便”,“化得慢”是总会被突出强调的价值点,长效保冷保冰让消费者愿意为“专业制冰”买单。
中国消费者对于“化得慢的冰”当然也是有需求的。在近日的冰杯争议中,不少网友都在吐槽“蜜雪冰城的冰杯化太快,直接成冰水了”。
此前,无印良品保冷杯曾因为超强的保冷保冰效果出圈,成为小众宝藏单品;瑞幸被吐槽“半杯都是冰”的时候,也有人提出瑞幸的冰化得非常慢,喝完咖啡还能循环利用剩下的冰,加点椰奶、无糖茶,又是一杯新冰饮,能多快乐一会。
这些现象都说明,“化得慢”也是商业制冰的高价值点所在。
图片来源:小红书 @居家小宅、@睡到自然醒
商业制冰化得更慢和其工艺有关。和家庭制冰相比,商业制冰使用了过滤了杂质的水,原料更纯净。制冰冷冻时间也比自制冰更长,根据工艺不同,商业制冰可在-8至-10℃冷冻48~72小时不等。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空气也会被去除,最终形成高纯度的、透明的冰,这些都是商业制冰比发白的家庭制冰更不易融化的原因。
制冰工艺示意图,图片来源:冰屋纯冰
盒马也从产品标准、包装设计、产品制备工艺等多方面科普了一个好冰杯是如何诞生的。
图片来源:盒马情报局
在日韩市场,消费者对于商业制冰化得更慢相对来说认知更清晰,但看国内市场,因为冰饮的消费刚兴起不久,消费者对于“专业冰块”的价值认知仍不够深,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还停留在“冷就行了”的层面,所以会质疑冰杯的价格。
随着国内冰杯玩家增多,冰杯的价值点被进一步普及,或许未来,中国消费者对冰杯的价格质疑也会消失。
三、小结
从日韩的冰杯市场来看,冰杯的作用并不只有“冰、冷、降温”这些特点。
大容量、包装适配不同场景的饮料需求、双吸管口可供分享、化得超慢、美观......等等都是日韩冰杯根据不同细分需求所延伸出来的价值点,这些也是日韩冰杯产品实现四季常青销量,成为高频日常消费品的关键。
看回中国市场,《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7月底至8月初,美团外卖上全国冰块销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182%。
卖冰的品牌冰力达,2022年之前只卖100万杯,但去年冰杯的销量达到了5000万杯,主要客群在便利店和商超。
盒马数据显示,今年6月,盒马冰杯系列商品同比增长30%,其中咖啡冰杯同比增幅达60%,“以前,夏天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空调+WiFi,如今还得加上个「冰杯」”。
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当下国内冰杯仍然面临着些许质疑,但近几年来的冰饮需求确实在不断上升,随着头部企业的不断入局,冰杯这一品类有机会爆发更大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