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给宁德时代打工,多家车企狂卷电池领域

除了吉利外,广汽、长安、上汽等多家整车企业也在加速切入动力电池领域。

蓝鲸新闻6月27日讯(记者 李卓玲) 6月27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其自研自产的最新一代“刀片式”磷酸铁锂电池——神盾短刀电池。

据悉,相比目前行业中的“长刀电池”,神盾短刀电池在安全性能、循环寿命、快充能力和低温放电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在寿命上,官方称其拥有3500圈循环寿命,可安全行驶超100万公里;在快充能力上,其速度是长刀的1.5倍,10%-80%SOC为17分4秒,平均充电倍率2.45C。

同时,神盾短刀电池长度较短,能量密度、体积利用率更高,成组排布更灵活,适配性更广泛,在轿车、商用车、SUV、MPV等不同车型上均可兼容。据了解,该电池将率先在吉利银河E5上搭载。

除了此次神盾短刀电池外,此前吉利在自研自产电池上动作频频。

据一组公开数据显示,吉利从2019年3月开始,在国内陆续投资了12个电池项目,累计投资规模超过1300亿,而2022年落地的鹰潭、桐庐、盐城、衢州4个项目,约占总投资的31%。

以衢州为例,去年12月中,衢州极电项目黄金动力系统正式下线投产。据悉,衢州极电三电智能制造工厂于2022年5月28日签约、7月18日开工,全面投产后具备电芯、电池、电驱和储能系统的生产能力。当天下线的黄金动力系统,包括800V平台下的电驱、电池以及电芯等核心三电产品。

同一时间,吉利旗下的极氪正式发布首款自研电池“金砖电池”,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超过500公里。该电池正是前述工厂投产的首款产品。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吉利控股集团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

除了吉利外,广汽、长安、上汽等多家整车企业也在加速切入动力电池领域。以广汽为例,2022年10月27日,由广汽埃安、广汽乘用车、广汽商贸联合投资,并由广汽埃安控股的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去年12月,广汽埃安宣布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同时全栈自研自产P58微晶超能电池下线。

对于车企押注自研自产电池领域的原因,业界认为,一方面在于降本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对汽车产业链的自主掌控能力。在电气化浪潮席卷下,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其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

此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直言,“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也曾指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企业,未来想要形成竞争力,电池是核心、最基础的要素,也是品牌未来发展的护城河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车企的不断布局,动力电池江湖的排位座次正在生变。

6月14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销量为56.2GWh,环比增长12.9%,同比增长12.9%;装车量达39.9GWh,同比增长41.2%,环比增长12.6%;出口量为9.8GWh,环比增长8.9%。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在排名上,据今年5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名榜单显示,宁德时代、比亚迪依然占据前两名,两者装车量占比分别为43.87%、28.97%,合计份额超7成,头部效应明显。但二三线动力电池厂的日子或许就不太好过了:不到3成的市场份额中,还要面临着来自车企势力的竞争。

前述榜单显示,吉利旗下的极电新能源市占率达0.77%,排名第11位;广汽系的因湃电池,装车量占比为0.18%,排名第14名。在车企加速布局下,后续市场格局将如何演变,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