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纷纷上线AI代码工具,字节跳动发布豆包MarsCode

“大语言模型的本质就是预测下一个字是什么(next token),而预测下一个代码显然比自然语言的预测更加简单。”

蓝鲸新闻6月27日讯(记者 张信宇)机器越来越能理解人类使用的语言,人机交互的门槛越来越低,是AI时代的重要表现之一。

“自然语言和编程语言不是0和1的区别,它们会互相融合,想要用自然语言(来编程)仍需要很长时间。”这是字节跳动开发者服务团队李东江的判断。

所谓自然语言即我们人类日常所用的语言,比如中文、英文,而一般来说,要让计算机按照人类的需求去创造一个什么东西,人都要使用编程语言来跟计算机交互,比如C++和Java。即使现在我们正身处AI大模型每天都在快速迭代的时期,李东江和他的团队也并不认为自然语言会马上替代掉编程语言。6 月 26 日,字节跳动在北京发布了基于豆包大模型打造的智能开发工具“豆包MarsCode”,面向国内开发者免费开放,而李东江就是这款AI代码工具的负责人。

今年3月,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基本上以后不会存在“程序员”这种职业了,因为只要会说话,人人都会具备程序员的能力。“未来的编程语言只会剩下两种,一种叫做英文,一种叫做中文。”

但随后以360创始人周鸿祎为代表的另一派人士即对此表示了反对,"尽管未来人人都会用电脑,所谓人人都是程序员,但不同的人用电脑创造的产品完全不一样,AI时代,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可能是各行各业最有发言权的。"

但在今年4月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称,“未来,只要用自然语言,人人都可以是开发者,就像拍短视频一样简单。”

在更早之前,Stability AI 创始人兼 CEO Emad Mostaque 也发表过与李彦宏类似的观点:“五年内,人类程序员将彻底消失。”

但最重要的论断来自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他曾称,人类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完美的编程语言,“必须学会计算机的时代过去了,人类生物学才是未来。”。英伟达是此轮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上周其市值一度超过苹果和微软位列全球第一,黄仁勋是最有动力为整个计算产业设立远大目标的人,以持续不断地销售自己的AI芯片和软件。

豆包MarsCode发布会的主题是“用 AI 激发创造”,李东江的观点更接近于周鸿祎。他认为 AI 不是替代开发者的“竞争者”,而是开发者的“好帮手”,豆包MarsCode团队更希望打造一款软件,能够助力提升开发者工作效率,让字节跳动的同事和外部的开发者有更多精力和时间用于思考和创造。

AI代码工具及其相关方向的创业在目前AI领域相对更加成熟。根据互联网投资人庄明浩对硅谷知名投资孵化机构Y Combinator过去两个季度投资标的的统计,在259个AI相关创业项目中,Coding相关的项目数量仅次于营销相关,达到了31个,占比接近12%。

推出AI代码工具的并不只有字节跳动,国内其他大厂也陆续推出了基于各自AI大模型AI代码工具。不久之前,百度智能云发布新一代编码辅助工具Comate;今年5月,腾讯云正式对外宣布旗下AI代码助手全面对外开放;阿里云在去年就发布了AI编码助手通义灵码,兼容VS Code、IDEA等主流编程工具。

“大语言模型的本质就是预测下一个字是什么(next token),而预测下一个代码显然比自然语言的预测更加简单。”李东江在解释为什么要在豆包大模型下面做一个代码工具时说。

根据豆包MarsCode方面介绍,豆包MarsCode目前有两种产品形态——编程助手和 Cloud IDE,这能够覆盖需求开发、修复Bug、开源项目学习三个实际应用场景。此外,豆包MarsCode还将推出开发者与社区共创计划,后续会通过成立用户组、各类系列开发者活动等方式,助力开发者探索 AI 编程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