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A股上市险企走出“M”型趋势,中期投资策略定调乐观

保险公司负债端刚性成本提升、投资收益水平下降态势下,利差损风险已成为影响板块估值的核心因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6月25日讯 (记者 石雨)年中将至,A股上市险企上半年股价表现逐渐完整呈现,保险业中期投资策略也相继发布。

半年内,保险股经历两波行情,整体走出“M型”走势。据Wind数据,截至6月25日收盘,保险指数从年初至今涨5.32%,6只个股中,天茂集团(000627.SZ)年内跌38%,中国太保(601601.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平安(601318.SH)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18.84%、8.75%、5.99%、3.1%,新华保险年内跌2.31%。

负债端来看,人身险方面,据前5月数据,除新华保险在优化保费期限结构背景下保费仍有所下滑,A股五大上市险企(未含天茂集团)寿险整体向好,其中5月增速回暖明显。招商证券研报分析,一方面寿险产品吸引力突出,储蓄险热销推动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超20%,另一方面渠道转型成效显著,代理人队伍量稳质升,银保渠道提质增效。

展望后市,“储蓄险及银保渠道共同驱动下,人身险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阶段”,申银万国证券研报提出。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显著弱化,居民资产有望进一步向金融资产迁移,释放新的需求增量;资管新规下,保险产品成为金融产品矩阵中唯一具有刚兑属性的产品,在“报行合一”落地、监管放开“1+3”限制后,银保渠道有望成为保险产品纳入大财富管理生态圈的核心通道; 同时,监管放松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普惠性要求,有望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产险方面,前5月上市险企保费分化趋势有所收窄,边际回暖。招商证券提出,年初以来汽车行业产销量延续增长以及政策引导农险“扩面提标”,推动行业保费实现稳健增长;但出行恢复与大灾损失拖累综合成本率,费用率改善对赔付率抬升趋势的对冲作用有限。

下半年,一方面,汽车销售的回升将拉动车险业务增长,非车险业务也有望在政策推动下扩展增量空间。同时,头部险企在综合成本率控制及优化方面更具优势。

资产端,今年上半年利率下行环境的“资产荒”,使资产配置难度加大,一季度末保险行业年化财务收益率仅2.24%。但人身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却相对刚性,防范利差损风险成为行业重大挑战,严重压制板块股价表现。

当前,利差损风险成为行业热词,行业持续思考如何在利率环境下推进防范和化解利差损风险,申银万国证券也提出,保险公司负债端刚性成本提升、投资收益水平下降态势下,利差损风险已成为影响板块估值的核心因素。

华泰证券研究员李健分析认为,保险投资正面临低利率环境和新会计准则的双重约束,过往以收益率为主要目标的投资理念是否适应新环境,值得行业深思。

“我们认为资产负债匹配的理念应得到更多重视”,李健提出,首先,面对低利率,投资端的应对举措不是提升风险偏好,而应尽量稳住收益中枢净投资收益率。防范利差损风险的答案要从负债端寻找,降低负债成本是必由之路;其次,新准则下各类保险资金的属性截然不同,应匹配负债特性差异化投资,加强资负匹配来降低市场波动对利润和净资产的冲击。

不过,结合业内分析来看,地产政策边际改善、经济复苏预期下长端利率企稳回升、监管引导及保险机构主动降压低负债成本将利好利差损风险缓解,利好险企利润表现。

招商证券研究员郑积沙、张晓彤提出,一方面,结构性资产荒缓解,经济增长预期向好,以及央行预期管理思路,长债利率下行空间或面临阻碍,市场对险企利差损风险的负面预期将有效缓解,顺周期的保险板块有望迎来利润释放和估值修复;另一方面,政策驱动下市场情绪有望改善,外资加持或将带动增量资金流入,随着权益市场走势企稳向上,具有强β属性的保险股也有望体现较大上涨弹性。此外,政策刺激与市场筑底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有望构建新模式,上市险企持续压降相关投资规模,资产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整体看来,多家券商对保险业中期投资策略持乐观态度,认为保险板块正处于低估值、低仓位时期,维持行业推荐评级。(蓝鲸新闻 石雨 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