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打卡的养生茶饮,为何迟迟走不出“中医院”?

年轻人涌向中医院。

文|饮品报

这个夏天,茶饮界的“顶流”不在奶茶店,在中医院。

媒体报道中,5月21日,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版正式上线。上线半天配出24万余帖,上线首日下午,网友抢购导致互联网院系统瘫痪。上线24小时下单115万单,而下单人群中年轻人超过80%。

在央视的报道中,武汉市第一医院在互联网医院全新上线的五花茶等夏日中药茶饮,也吸引不少市场打卡。自去年9月上线中药代茶饮以来,武汉市第一医院已累计卖出14万单。

这一届年轻人涌向中医院排队打卡中药代茶饮!这一刻,年轻人的养生热情得到了具象化。

01 养生成茶饮界“流量密码”

年轻人挤爆线上中医院系统,养生茶饮成为社交硬通货!

抖音平台上,#浙江中医院乌梅汤 话题拥有1.1亿次播放量;小红书上,“乌梅汤”拥有5万+篇笔记;微博上,关于中医院乌梅汤的多个话题获得千万级别的阅读量。

图源:微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去年的夏天,中医院酸梅汤走红,激增10倍的订单挤爆了中医院的线上系统。和今年的乌梅汤一样,面对呼啸而来的订单,不断有医生或专家现身说法:“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中药代茶饮”,但社交平台上依然开启了一场流量盛宴:有人晒单,有人求购,还有人做起了“黄牛”代购生意,好不热闹。

去年,围绕着中医院酸梅汤的走红,还有一个话题格外引人注目:中医院酸梅汤能打败奶茶店吗?有人拿中医院酸梅汤和同期爆火的酱香拿铁比较,发现中医院酸梅汤的人气不输酱香拿铁。

图源:微博

从去年的酸梅汤到今年的乌梅汤,近两年饮品界的顶流“中药味”十足!

这股养生风潮终于还是刮到了茶饮界。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多个“茶饮+中药”理念的茶饮品牌走红。

今年年初,上海的村上安煎了付汤剂在抖音等平台上崭露头角。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在上海之外,村上安煎了付汤剂今年5月在江苏盐城开出门店。

根据媒体报道,“中药养生奶茶”品牌在山东扎堆出现,其中包括“开了个方子”、“青楠五味茶”等,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往打卡。

中药饮片老字号童涵春堂开了一家“童涵春堂·二十四节气茶”,将经典养生古方融入新茶饮理念,打造了一个 “国药奶茶”样本。

中药代茶饮、中药元素现制饮品,将养生饮品以更便捷的方式融入到年轻人的“无限场景”。

02 养生茶饮让年轻人“上瘾”

当代年轻人,对各类养生“速食/饮”近乎痴迷!

在中医院酸梅汤、乌梅汤爆火之前,当代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态度还曾带火一个现象级单品——“一整根人参水”。当年的“一整根人参水”有多火?

2022年5月17日,川渝罗森超市正式上架“一整根人参水”。第二天,首批1万支产品在川渝两省市销售一空。上线初期,该款产品标价19.9元/瓶,第二瓶5元,但在前期未开通线上售卖渠道的情况下,代购一瓶要加价10元左右。

一瓶“一整根人参水”,一夜之间炸翻了全国的“熬夜党”。奉行 “熬最深的夜,用最贵的眼霜”,“熬最深的夜,吃最好的宵夜”的年轻人,仿佛瞬间又抓住了一个情绪爆发点,一窝蜂地涌向罗森便利。

一款又一款的 “养生神水”,正是年轻人养生态度的“浓缩精华”。

首先是中药受众逐步走向年轻化。

当乌梅饮、酸梅汤等中药代茶饮成为时尚的宠儿,当“食药同源”、“道地药材”成为揽客的标签,当“晚安水”、“熬夜水”、“美颜水”层出不穷,中医药产品开始加载时尚属性。各类型商家开始主动拥抱年轻人,它们主动将中医药元素延伸到年轻人的生活场景中,随着年轻人喜好的变化推陈出新。如此,这些中药代茶饮不仅为中医药文化找到了迅速传播的新载体,又满足了年轻人对新鲜感的追求。

其次是中药代茶饮、中药+现制茶饮,恰好符合年轻人的“朋克养生”理念。

推崇 “朋克养生”的年轻人在“自律”和“放纵”间反复横跳,“既要又要”就是他们的养生态度。

所以,在养生潮席卷年轻群体的同时,我们通过乌梅汤、一整根人参水,以及各种各样的养生茶饮,看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养生特征。

他们会跟风“养生”。乌梅饮并不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但这个夏天,在社交平台上,几乎人均一付乌梅饮。不仅多个城市的中医院在卖,很多直播间也在卖,且吸引不少网友下单。这其中,跟风消费的力量不容小觑。

他们的养生诉求往往“急功近利”。乌梅饮之所以在这个夏天如此火爆,是因为网传乌梅可以“减重”。“是否减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急于减重的年轻人却认为值得一试,“万一成了呢”?

区别于中老年人“细水长流”式的养生态度,年轻人的养生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他们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 “熬夜救星”“减重”“美颜”等标签对他们具有非同一般的诱惑力。

03 养生茶饮迟迟走不出“中医院”?

养生的风刮到茶饮业,但流量密码却留在了“中医院”。

先于中医院代茶饮的走红,早有品牌以现制茶饮的形式尝试养生概念和新茶饮行业的融合。但无论是早期的凉茶饮品、国风养生茶饮品牌,还是上述提到的几个养生茶饮品牌,在整体高速增长的新茶饮行业,养生风潮并未掀起太大的浪花。这又是为什么?

1、一天两杯奶茶的年轻人,“吃不了一点苦”

中药代茶饮一度被称为“中国人自己的冰美式”。中药代茶饮为什么会和冰美式产生关联?两者的味道都谈不上“美味”。

事实上,中药代茶饮更多的是年轻人“阶段性调理身体”的选择,毕竟,“可乐里泡枸杞”“啤酒里加党参”的年轻人,“吃不了一点苦”。“朋克养生”的年轻人主张在保留原有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养生,那么,违背年轻人追求美食意愿的养生茶饮就不是他们的主流选择。

所以,新茶饮要想利用 “一整根人参”、荷叶、茯苓等大家熟知的中药元素打造成长远爆品,首先就要解决“口感”问题。这一点,在乌梅山楂玫瑰饮身上得到所验证。乌梅山楂玫瑰饮是当下打卡率较高的一款中药元素饮品,乌梅、山楂、玫瑰三大元素的加持,既有年轻人“信得过”的“养生力”,饮品本身的颜值又很高,但是, “酸”“涩”的口感让很多年轻人浅尝辄止。

2、 “时令性”限制着“养生新茶饮”的发挥

在中医理念中,养生具有“时令性”,当下的中药代茶饮顶流也具有一定的“时令性”。包括乌梅汤、小吊梨汤等爆品事实上都是“季节限定”。对于新茶饮品牌而言,这样的“时令性”会影响爆品体系的稳定性,也会限制品牌的创新。

3、将跟风流量转化长远流量需要回归到产品逻辑

年轻人的消费观里不只有“猎奇的跟风消费”,还有追求个性化体验的消费主张。

上海市消费保委联合相关电商企业共同发布的《新洞察:00后的消费理念与消费主张》显示,00后“从众又个性”,他们会跟风消费又善于反套路,有从众消费行为又追求个性的消费体验。所以,养生茶饮需要从流量逻辑回归到产品逻辑,形成既能满足年轻人养生诉求,又符合新茶饮社交属性的产品体系,才能在新茶饮领域走得更远。

养生茶饮的火爆是新消费和传统文化碰撞出的美丽火花。火花耀眼,但稍纵即逝!且对标其他细分品类在新茶饮赛道上的发展,养生茶饮才堪堪起步。养生茶饮未来能否随着年轻人养生诉求的提升以及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间的持续渗透,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主流细分赛道?还有待时间验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