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八条”首项举措已落实,科创50指数走高,分析师预计年内盈利将迎改善

截至目前,科创板共上市573家公司,总市值超5万亿,五年累计融资超过一万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6月20日讯(记者 胡劼)科创板五周年之际,市场期待的利好政策如约而至,一揽子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称“科创板八条”),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科创板八条”针对市场较为关注的新股发行高价超募、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等问题,均提出了相应安排。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当前的科技创新企业来说,登陆科创板将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科创板从开板初期就定位打造‘中国版纳斯达克’,随着越来越多的‘硬科技’公司能够登陆科创板,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更近一步。”

今日午盘收盘,科创50指数逆势上涨1.46%,报762.69点。其中科创板次新股开盘较为活跃,截至发稿,锴威特(688693.SH)、晶华微(688130.SH)、逸飞激光(688646.SH)、思林杰(688115.SH)等均20%涨停。

5年573家、融资超万亿,“硬科技”定位清晰

科创板历经5年多发展,已成为持续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介绍,截至目前,科创板共上市573家公司,总市值超5万亿,五年累计融资超过一万亿元。

“其中,新一代技术、高端设备制造和生物医药,在500多家公司中占了80%,在众多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科创板助力科技创新由‘点的突破’到‘系统提升’。”邱勇介绍称,2023年科创板的公司投入研发强度12.2%,是A股公司平均3倍以上。

此外,500多家公司中有400多家实行了股权激励计划,覆盖了9万多名核心人员。从2019年到2023年,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是23%和24%。值得一提的是,私募创投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提升,有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资本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科创板五年的发展,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持续监管等方面提供更丰富的制度供给,以制度建设促进形成产业集聚、释放创新活力,初步形成与科创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本市场生态。

浙商证券分析师王杨认为,相较2023年,2024年科创板盈利将迎改善。根据2024年一季报,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证的净利润累计同比分别为-4%、0%、1%、-28%,其中,科创板归母净利润同比较 2023年第四季度显著提升42个百分点。从资金动态来看,截至2024一季度,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占比约9.89%,处于历史高位。

上交所已火速落实“科创板八条”首项措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科创16条”已经提出要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并要求完善识别机制,此次是一脉相承延续下来,要进一步推动制度向前走。随着“科创板八条”的实施,科创板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将迎来新的活力源泉。

杨德龙表示,科创板开板五周年之际,证监会推出“科创板八条”,意味着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过去五年,科创板整体运行平稳,一批具有科创属性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以及经济转型,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如今推出“科创板八条”,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是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体现。“对于当前的科技创新企业来说,登陆科创板将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科创板从开板初期就定位打造‘中国版纳斯达克’,随着越来越多的硬科技公司能够登陆科创板,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更近一步”,杨德龙认为。

亦有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科创板八条”从发行、交易、再融资、减持、退市等各个环节进行重新优化,对过去五年中暴露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预计将有效提升科创板未来的成交活跃度、交易风险防范度。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创板的改革也将带动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完善。

业内较为关注“科创板八条”的实际落地情况。据记者了解,19日下午,上交所已火速落实“科创板八条”第一项措施,即为进一步加大网下报价约束,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据悉,上交所将在后续科创板新股发行与承销方案备案工作中,对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执行前述安排的情况予以关注。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稳步推进深化科创板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动态评估优化相关制度规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再平稳有序推向其他市场板块,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蓝鲸新闻 胡劼 hujie@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