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然牧业董事长更迭,袁军能否完成“五年再造一个优然”

“五年再造一个优然”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还需时间检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6月19日讯(记者 张静伦)近日,“乳业上游第一股”优然牧业(09858.HK)发布一则人事变动公告。公告显示,武翔因其他工作事务需要,自2024年6月14日起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杨慧成接任非执行董事,亦被委任为优然牧业附属公司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现任执行董事兼总裁袁军兼任董事会主席,亦进一步获委任为内蒙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公告显示,杨慧成在乳制品行业拥有超过24年经验,1999年8月加入伊利,历任伊利集团供应保障部招标副总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冷饮事业部副总经理等职务。

新任董事会主席袁军同样是伊利重要的老臣。1998年7月加入伊利,于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展开职业生涯,历任伊利集团冷饮事业部生产管理部生产总监、原奶事业部副总经理、液态奶事业部副总经理等职务,在乳制品行业拥有超过25年经验。2022年7月加入优然牧业,任执行董事兼总裁。

优然牧业方面称:“凭借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及知识以及董事会其他成员的支持,袁军能为本集团提供稳定持续的领导。此外,由同一人同时兼任主席及总裁的职务有利于确保本集团的内部领导贯彻一致,使本集团的整体策略规划更有效力及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伊利原料奶供应商,优然牧业似乎并不愁“生活”。但事与愿违,这家“乳业上游第一股”,发展之路走得并不平顺。

换人能否解难题?

优然牧业成立于1984年,公司业务主要为原料奶、反刍动物养殖系统化解决方案。曾是伊利旗下全资附属公司,2015年将业务从伊利分拆出来运营,并于2021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

但未承想,上市即巅峰。此后,优然牧业的业绩便急转直下。

2021-2023年,优然牧业分别实现营收153.46亿、180.51亿、186.94亿,分别同比变动30.26 %、17.62 %、3.56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5.58亿、4.15亿、-10.5亿,分别同比变动16.21 %、-73.38 %、-353.15 %。

其中,2023年-353.15%的净利润跌幅甚至可以用惨烈而形容。究其原因,占其总收入69%的原料奶毛利率下滑是优然牧业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据财报显示,原料奶业务的毛利率从2022年31.4%下降到了2023年28.6%。

优然牧业在财报中称,受宏观环境影响,奶牛养殖行业面临原料奶销售价格下降、肉牛与育成牛市场价格下降及大宗原料价格仍高位运行等严峻挑战,导致本集团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成本变动产生的亏损大幅增加及本集团原料奶业务毛利率下降。

2023年,生鲜乳产量阶段性过剩引发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年生鲜乳产量4197万吨,比上年增长6.7%,乳制品消费低水平恢复,生鲜乳产量仍阶段性过剩,乳制品加工企业面临生鲜乳过剩和去库存双重压力,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业主产省生鲜乳均价为人民币3.84元/公斤,较2022年期间的人民币4.16元/公斤下降约7.7%。另据优然牧业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原料奶平均单价由2022年期间的4.66元/公斤降至4.38元/公斤,同比下降6.0%。

奶价不断下降,玉米、豆粕、进口苜蓿等饲料成本却在不断上升。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豆粕、玉米价格仍高位运行,均价较2022年期间略有下降。另据优然牧业2023年年报援引的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口苜蓿干草价格于报告期间快速走低,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此行业大背景下,不少牧场不得不选择“倒奶杀牛”来缓解压力,这也显现在了优然牧业的财报中。优然牧业2023年公司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成本变动产生的亏损由2022年的16.17亿元增至36.13亿元,增幅达123.44%。

但纵观行业,2023年多家原奶企业净利润均呈现下滑趋势,现代牧业、澳亚集团、西部牧业等企业同样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在生鲜乳阶段性过剩的行业大背景下,优然牧业也难以挽回局面。

伊利是最大客户

事实上,即便已经从伊利独立拆分出来,但优然牧业的发展始终没有真正脱离伊利,其业务依旧高度依赖前者。

以原料奶为例,2015年起,优然牧业就与伊利订立框架协议,长期为伊利供应原料奶,一直延续至今。最新一轮协议签署是在2023年4月,优然牧业宣布与伊利续订乳制品采购框架协议,集团同意向伊利集团供应原料奶,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止。

财报显示,2021年-2023年,优然牧业向伊利股份销售的原料奶产生的收入分别为87.57亿元、104.85亿元、124.47亿元,分别占同期原料奶销售总额的91.8%、96.6%、96.5%。

优然牧业也在年报中承认:“伊利集团为且一直为本集团的主要客户,而本集团的成功部分取决于与控股股东伊利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股权结构上,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伊利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中国优然牧业控股有限公司及金港控股持有优然牧业34.8%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当然,这一合作模式可能会导致大客户依赖现象。

对此,优然牧业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提到,公司无法保证与伊利股份进行的合作可以长期保持收益。如果双方合作出现问题,将会对公司营收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如果伊利股份没有及时付款,优然牧业现金流及财务将遭受重大影响。

同时,优然牧业指出控股股东——伊利股份对公司拥有重大影响力,当控股股东的利益与其他股东利益不完全一致时,其他股东的利益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持续扩张拉高负债率

近年来,国内乳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都选择采取收并购战略进行扩张,作为行业上游牧场企业的优然牧业也不例外。

2021年,优然牧业提出“五年再造一个优然牧业”的目标,计划到2026年奶牛存栏量突破80万头,饲料业务实现翻番。为了达成目标,优然牧业也加快了规模扩张的脚步。

早在2019年7月份,优然牧业便以22.78亿元的价格拿下赛科星58.36%的股权;2020年10月,优然牧业又以23.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旗下在山西应县和河北玉田的6个牧场;2022年,优然牧业又以1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中地乳业27.16%的股权。

但激进扩张是把“双刃剑”,连年扩张也导致优然牧业负债率攀升。2021年—2023年,优然牧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3.44%、66.05%、71.65%,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蓝鲸财经记者还注意到,优然牧业2023年还多次进行了资产抵押。截至2023年末,优然牧业的若干银行及其他借款已由公司的资产作抵押而获担保,该资产包括优然牧业一家全资附属公司所持赛科星51.73%的股份、所持山西优然天合牧业有限责任公司60.59%的股份、所持唐山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61.44%的股份及账面值为人民币5百万元的已抵押及受限制银行存款。

“五年再造一个优然”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还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