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SNEC|欣旺达魏臻:头部储能厂商的技术指标水平将逐渐拉齐

“磷酸铁锂+石墨”这一体系已基本接近天花板。

蓝鲸新闻6月17日讯(记者 崔陆鹏)机器人巡展、代言人助阵、乐队现场表演……刚刚结束的2024SNEC热闹非凡,各参展厂商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经销商眼球。

“表演越多说明竞争越激烈。”欣旺达动力储能电芯产品开发专家魏臻称,这两年新能源行业“卷”的维度仍是技术,以储能领域为例,各家厂商通过创新技术,不断提升“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能量效率和极致安全。

展会首日,欣旺达能源科技发布了行业内首款液冷、10米级全球最大容量的移动储能车。该产品采用欣旺达自研自产12000循环次数的储能专用314Ah电芯,储能车能量高达2MWh,同时配置超大功率800kW PCS及2把120kW快充枪,最大可输出240kW快充功率。

据魏臻介绍,储能系统将会进入第三代产品——智能液冷系统,利用智能调控、智能预测的技术实现系统温差更小,效率更高,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欣旺达还预计将在明年推出下一代储能电池新产品,在热电分离、安全性、能量密度将有较大提升。同时,电芯容量高达625Ah,能量密度超430Wh/L,比314Ah电芯提升8.8%+。单电芯精准两度电,助力20尺集装箱能量达6.5+MWh,比5MWh提升30%+,小空间集成更大能量。

据魏臻透露,“产品研发难度较高,目前国内外的头部集成商都在配合我们的开发流程。如果顺利,预计明年6月量产,明年下半年将逐步出货。”

涉足储能领域时间不长,但从消费电池起家的欣旺达对电芯的研究已超过20年,在能量密度、循环性、安全可靠性,成本经济性等方面都有较强经验,并已拥有相对领先的技术优势。

魏臻称,储能行业正处于技术快速发展期,未来将逐渐接近技术发展的“天花板”。以消费电池作为类比,据魏臻介绍,现在手机电池技术来到一定的天花板,很难有太大创新,手机厂商每年对电池性能会有小幅度提升,类似“续航时间长一点,体积小一点、薄一点、轻一点,售价低一些。”做手机电池研发的人、企业也相对固定,新玩家很难入局。

“未来储能电芯的发展,也将面临这一趋势。”魏臻称,目前“磷酸铁锂+石墨”这一体系已基本接近天花板,预计三年内各储能厂商技术水平将拉齐。

魏臻表示,技术指标达到天花板,就将考验制造水平,如同样生产100万颗电芯,不良率是多少;再下一阶段比拼的便是,出货量上升后的成本控制能力。

除继续深耕“磷酸铁锂”,欣旺达还在寻找未来的“颠覆者”。

据魏臻透露,欣旺达已在小型家庭储能、A0级车等场景尝试使用钠离子电池;在光电产业平台、电车、储能设备尝试磷酸锰铁锂电池;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电芯样品,在未来推动实现量产。

#蓝鲸新闻聚焦2024SN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