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大单交付泡汤?关键人物周韡韡离场,鸿博股份股价跌停

公司股价已较2023年最高点回调超73%,市值蒸发超165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健文

6月11日开盘后,曾经的“算力黑马”鸿博股份股价一字跌停。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收于12.03元/股,总市值约为60亿元,封单超28万手。

消息面上,6月7日晚间,鸿博股份直言与北京京能、百川智能、紫光晓通签署的AI算力部分相关合同或将存在履约风险,截至2023年底,仍有价值超20亿元合同仍未履约。但今年4月,跨界算力联络人、前知名媒体人周韡韡已被解聘。

在2022年跨界算力后,鸿博股份的股价曾一度暴涨,成为新晋“算力黑马”。但随着业绩变脸,至今,公司股价已较2023年最高点回调超73%,市值也蒸发超165亿元。

算力大单交付推迟,业绩预告变脸

鸿博股份的回复函中,公司AI算力大单的情况受到关注。

今年1月10日,鸿博股份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3740-561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公司表示,实现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英博数科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4月12日,鸿博股份却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2023年的业绩情况修改为亏损5000-5800万元。

短短三个月,鸿博股份的业绩预告大变脸。对此公司解释称,2023年,公司与北京京能达成合作,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已经交付了部分设备,并取得了约5亿元的首笔合同款。在此前的业绩预告中,公司提前确认了上述收入,但审计机构认为,公司应在项目最终完成后才能确认收入。因此,鸿博股份对业绩预告中的财务指标进行了更正。

受此事件影响,4月16日,鸿博股份董事长倪辉、财务总监浦威被福建省证监局警示。且由于未能确认算力大单收入,鸿博股份再度陷入亏损。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20亿元,同比增长13.58%;归母净亏损0.54亿元,同比收窄27.51%。扣非归母净亏损0.71亿元,同比收窄18.71%。而这也是公司连续第六年出现扣非净亏损。

在年报发出后,深交所针就公司实控人变动、业绩表现、算力合同履行情况、预付款项等问题,对公司进行了问询。6月7日晚间,鸿博股份对问询函进行了回复,公司算力合同履行情况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从鸿博股份的回复函中看,2023年7月至12月,公司同紫光晓通、北京京能、百川智能签署了协议,承诺将向上述公司供应AI、算力相关设备,合计合同金额为28.76亿元。

其中,鸿博股份将在2023年10月31日前向北京京能交付128台GPU设备,合同交易总金额为10亿元。但到2023年年底,公司仅交付了62台GPU设备,确认了5亿元收入。此外,截至6月7日,公司与紫光晓通、百川智能的算力合作均未产生收入,二者合同金额为18.76亿元。

鸿博股份还表示,上述三项合同的实际情况均较预计进展存在延后。延后原因包括2023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对华高端芯片限制政策、国际贸易环境变化、GPU服务器到货时间推迟等。且上述合同均存在无法正常履行的风险。

抱上英伟达大腿,联络人周韡韡离场

虽然靠算力业务出圈,但鸿博股份在这一行业内的布局却并不算久。

鸿博股份的前身为“福建鸿博印刷有限公司”,由尤玉仙、尤丽娟姐妹创立于1999年。在成立之初,公司的主要经营印刷业务,后开始涉足彩票预制票印刷。2008年,公司登陆深交所。

但2015年,鸿博股份暂停了彩票无纸化代购业务,业绩表现也开始持续波动,2018年后,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因此,公司开始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先后筹划过跨界大数据、手游、RFID智能标签、物联网、5G等领域,但均未能挽救上市公司业绩。

2022年,鸿博股份再度跨界,这次公司瞄准了算力业务。同年6月,公司投资1000万元设立英博数科,8月,英博数科与中关村服务联盟、英伟达共同合作成立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

此次跨界让鸿博股份迅速在资本市场走红。2023年1月20日,公司收盘价为6.72元/股,至2023年8月22日,公司股价已升至45.29元/股,期间股价涨幅达573.96%。

鸿博股份此次跨界,前知名记者周韡韡扮演了重要角色。

公开信息显示,周韡韡曾于凤凰卫视、澳大利亚澳视传媒等媒体任职,并于2019-2021年期间在36氪担任高级副总裁。2022年8月,周韡韡被任命为英博数科总经理,全面负责英博数科的筹建、技术研发、团队建设、业务开拓等工作。2023年4月,其被任命为鸿博股份副总经理。

根据鸿博股份此前公告,周韡韡不但全面统筹领导英博数科的日常运营、经营决策,同时也是该项目能够顺利落地的关键人物。为此,2022年12月,公司授予了周韡韡限制性股票85万股,价格为3.68元/股。2023年6月,公司再度计划向周韡韡授予限制性股票100万股,但在深交所向公司下发了关注函后,这份股权激励计划也宣告终止。

不过,周韡韡与鸿博股份的“蜜月期”并未能持续多久。

今年4月15日,公司因下修业绩预告收到深交所问询函后,4月19日,公司即宣布解聘周韡韡副总经理职务,在解聘后,周韡韡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5月17日,鸿博股份发布公告称,将聘任浦威为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公司在人工智能AI板块的业务并担任英博数科总经理职务。浦威是鸿博股份的财务总监,此前未有过AI、算力相关的专业背景。

在此次的回复函中,鸿博股份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公司表示,周韡韡存在利用其个人在英博数科的权利,不服从母公司管理、擅自对外接受媒体采访、利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敏感信息、违反公司内部制度等情况,公司遂对其进行解职。

控制权频繁更迭,上市公司“无主”

在主业业绩不振,跨界频频受挫的背景下,近年来,鸿博股份的控制权也频繁发生变动。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鸿博股份的前十大股东中,有六位均为公司创始人尤氏姐妹同一家族的成员。但此后,曾涉猎电子、置业、安防、酒店和贸易等多个行业的80后毛伟盯上了公司的控制权。

2019年5月,毛伟控制下的寓泰控股受让尤氏家族14.26%的鸿博股份股权,并很快当选公司董事长,2020年11月,毛伟控制下的辉熠贸易再度受让尤式家族8.02%的股权。此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寓泰控股、辉熠贸易,实控人变更为毛伟,其合计持有公司22.33%的股份。

但在入主公司仅两年多后,毛伟便开始转让所持鸿博股份股权。2023年4月,毛伟将寓泰控股94.23%股权转让给黎小林,并将辉熠贸易100%股权转让给了杨凯。但二者又将持有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了毛伟,公司的实控人也变更为了毛伟、杨凯、黎小林。此后,毛凯辞去了公司董事长一职。

在成为公司实控人后,杨凯、黎小林均做出了18个月内不减持的承诺。不过,由于合同纠纷,自2024年1月以来,寓泰控股和辉熠贸易所持的上市公司股份便多次被司法划扣至巴中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济宁运河发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主体旗下。

截至2月29日,寓泰控股和辉熠贸易所持的公司股份合计已降至0.65%。至此,公司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

根据鸿博股份回复函,截至5月20日,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持股比例最高的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01%,其次为上海琦轩投资旗下的一支私募基金,持股1.19%,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