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A抓住新的救命稻草

内忧外患下,EA还坐得住吗?

文|体育产业生态圈 蔡辰泽

「当你想要玩足球游戏,一定会玩《FIFA》,没有第二个名字。」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在这个月的一次公开亮相中说道,「我们正在与新的合作伙伴开发一款新的游戏,与往常一样,它将是最好的。」

虽然没有最终官宣,但游戏玩家们心里早已清楚,因凡蒂诺口中的新合作伙伴,大概率就是2K games。

FIFA抓住了新的「救命稻草」。另一边,与国际足联分手、失去FIFA冠名之后,开启新纪元的《EA SPORTS™ FC 24》即将迎来发售一周年,其最主要的盈利模式——UT也进入了这一代的运营后期。

但随着国际足联「另觅新欢」,2K有望推出新的《FIFA》系列游戏的消息传来,EA在足球游戏界的唯一巨头地位可能要就此动摇。

内忧外患下,EA还坐得住吗?

动荡的新纪元,FC 24这一年

4月,随着Ultimate Team模式(以下简称UT)如期推出「赛季蓝(TOTS)」活动,《EA SPORTS FC 24》(以下简称《FC 24》)宣告进入本代后期。

但从玩家端的反馈来看,本代游戏似乎并不能被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5月,一个游戏bug和一纸官方公告把EA和《FC 24》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样的运营失误不止一次,加上年初「年度蓝(TOTY)」活动期间恶意刷包BUG、TOTY梅西挑选BUG,由于EA的处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全世界的UT玩家连同头部主播们一同发起了停止氪金、减少购买的「#Boycott EA」行动。

他们的抗议重点在于呼吁EA做出改变:关注玩家权益,积极响应问题。而截至当下,EA还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回复,TOTS活动依照日程已经继续更新到了意甲&美国女子足球联赛(NWSL)。

诚然,一代新的游戏面世必然面临着各种各样难以预测的技术问题,但如果EA能够在准备和发布每日最新内容时「多长一个心眼」,多做几组技术测试,也许很多问题就能够得以避免。但实际情况是,EA似乎更愿意在bug实际发生后再来处理问题。

然而,抛开玩家、舆论端的反对声,《FC 24》在市场端的表现似乎还可圈可点。

根据Game Sales Data(GSD)的数据显示,2023年,《FC 24》在其主要市场——欧美市场的销售表现依旧亮眼,维持住了《FIFA》系列的传统,在英国和德国市场保持了最畅销游戏的地位(虽然销量在更名后有约8%的下降)。

对于EA公司而言,《FC 24》也是最大的一颗摇钱树:EA官方发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的收益财报显示,公司营收的增长比原有预期还要大,收入达到19.5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达到2.9亿美元(同比增长42%),而《FC 24》是EA在财报中提到唯二的关键游戏之一。

EA首席财务官Stuart Canfield表示:「随着FC品牌转型的势头持续,本季度的《FC 24》表现再次超出预期,净预订量同比增长 7%。」

玩家在线量同样不会说谎:全球发售后的前四个星期里,《FC 24》已经突破了1450万的活跃用户数量,不止UT玩家,专攻离线生涯模式或者将本作当成一款聚会同乐游戏的玩家也都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EA还首次实现了在UT模式中男女足球员共同出赛的场景,将女足联赛和球员直接添加入UT模式中,尽管发售初期受到了不少吐槽,但也是实打实地用电子游戏的形式为女足运动做足了宣传。

负面舆论的风潮究竟给EA和《FC 24》带来了多大的实际损失,我们还要等待最新季度财报的验证;但结合已有的市场表现来看,这绝不是一款「失败」的足球游戏。而在足球领域,游戏本身绝不是EA唯一的发力点。

离开了FIFA,照样玩足球

EA与FIFA的「分手」,源于双方对新赞助合同的分歧:FIFA的新授权报价为四年10亿美元,续约十年就是25亿美元,这远超过了EA的预期价位。

此外,双方对于经营权和授权范围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分歧,最终不欢而散,EA失去了《FIFA》的名字,而FIFA则失去了一大笔钱——对历代《FIFA》游戏的授权费用是国际足联收入的相当一部分。

即使失去FIFA授权并不会导致EA在游戏内容上有太大损失,甚至是一种「节流」,但EA仍然需要证明和扩大自己在足球世界中的影响力,来确保自家的足球游戏——无论是过往的《FIFA》系列还是未来的《FC》系列,不需要依靠FIFA的背书,也能成为「最足球」的游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谓「FC系列的品牌转型」。

而向五大联赛靠拢,就是EA本赛季的重要举措之一。

从本赛季开始,《EA FC》成为了西甲联赛的冠名赞助商,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所有西甲比赛的冠名权、联赛的完全更名,包括所有徽标、图形、字体和其他视觉元素......」甚至西乙联赛的新名称「Laliga Hypermotion」还引用了FC所使用的游戏技术来命名。

EA就此成为了游戏公司冠名欧洲五大联赛的「全球第一」,也是西甲第一位冠名合作的国际伙伴。而刚刚结束的UT-西甲赛季蓝周,球员提名和特殊卡片制作就是由EA和西甲官方共同合作推出的。

而就我们对本赛季西甲的观察来看,无论是视听语言、转播镜头还是娱乐创新,《EA FC》确实做到了如签约时所说,「模糊了足球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不只是授权联赛和球队在游戏中露出,游戏的视觉要素反过来也登陆了现实的联赛现场......球迷和玩家,两个群体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相互转化,相互融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代《FC 24》还着重于加强职业电竞内容与普通玩家之间的联系:UT模式中新设了「FC PRO」一栏任务内容,早期还推出过FC PRO赛事的活动卡种。而曼城这种旗下拥有电竞项目的俱乐部,更是EA不会错过的内容。

2K入局《FIFA》?EA还坐得住吗?

说回《FC 24》正面临的舆论压力,与其在同品类市场中的地位不无关系。

从《FIFA94》开始,EA凭借庞大的真实联赛、俱乐部和球员授权体系,就开始建立了自身在足球游戏领域的龙头地位;而UT模式的推出,更是让彼时的《FIFA》,现在的《EA FC》越做越大。

直至现在,EA FC游戏的五分之一左右收益已经由UT模式来提供,不仅EA旗下的其他类似体育游戏都开发了UT模式,甚至市场上其他公司的足球游戏(更广地来说,其他体育游戏)也都有样学样地将SPG(体育游戏)与TCG(集换式卡牌游戏)进行融合,形成一种买断制+付费增值服务+在线PVP多元兼备的游戏生态。

做了30年《FIFA》的EA,自然是其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一个。

这也体现在了用户粘性上:相当一部分玩家们如果对本代游戏不满意,大多表达的态度是「等下一代再看」,而非就此彻底退游。从《FIFA》到《EA FC》,这款「世界最大的」足球游戏已经如同EA的期望一般,成为了足球迷/体育游戏迷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而非单纯的一个体育游戏产品了。

这可能也是EA还没有为FC系列放弃年货游戏制、并且在运营中彰显出一种不紧不慢态度的原因:无论上一代表现如何,新的一代总会有玩家购买。

同时,《FC》系列的竞品们也表现寥寥:《足球经理》系列属于策略型游戏,在线功能不多,与《EA FC》不在同一赛道没有可比性;C罗宣布代言,Strikerz开发的新足球游戏——UFL宣传雷声大,但刚刚上线,具体表现情况仍有待观察;《实况足球》系列原本也是一代玩家心中的经典之作,但如今受制于版权问题和科乐美的体量,已不复当年之勇......

正因如此,FIFA在与EA分手之后,近期传出的将与2K合作,推出新《FIFA》系列的消息,才如此引人注目。

几天前因凡蒂诺的表态已经拉高了玩家的期待,而游戏媒体MohPlay也传出消息称,2K Games已经获得了FIFA的视频游戏授权许可,《FIFA 2K25》已经提上日程,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或者最晚在2026年,一款FIFA官方授权的新足球游戏将随着美加墨世界杯的巨大热度而上市。

更有意思的是,「更有动力取得成功」的2K,可能要把新《FIFA》做成一款开放世界游戏——考虑到2K同样也是体育游戏行业的巨头,如果真能搭载上FIFA的官方授权,似乎新《FIFA》与《EA FC》叫板,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新的《FIFA》真的推出,那么所谓的「《FIFA》正统」未来是2K手下有正式授权的新《FIFA》,还是EA原班人马的《FC》系列?按照玩家们的意见,还是后者的可能性要高一些。

不过EA也并非对此毫无准备:早在合作破裂,FIFA放出「将寻找新的厂商,开发一款新的FIFA游戏」的消息时,EA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表示:「我们做了30年,他们不能就这样推出一款新的《FIFA》。」

同时,2K之前主要着力开发的是其他运动的游戏,对于足球游戏能做成什么样还要打一个问号。

EA对制作足球游戏的核心技术壁垒,远超过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

但终究,关于怎么把《EA FC》做成一款更好的足球游戏,这个问题应该被拿到EA的办公桌上了。

其实,文章开头所说的EA和《FC 24》面临的舆论倒戈,如果诉诸国内的游戏厂商,可能情况都会有些不一样。删除违规账号、数据回档、这些处理负面事件的方式在部分情况下或许过于严格,但远比「什么都不做」有效。

一句最基本的废话,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尽可能地减少隐患,同时培养好同玩家群体之间的关系,不要消费玩家们的体育信仰、不要让用户们的期待落空。

而对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EA FC》,改变或许就要从这些地方开始。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