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造车,也是一场“换壳”游戏?

成也吉利,败也可能吉利。

文|唐辰同学

“魅族MX”再次登场,但这次是汽车名字。 

5月13日,魅族无界智行网站显示,魅族旗下首款车型将命名为“魅族MX”。要知道,“魅族MX”这个名字早就有了。

2011年12月6日,魅族发布一款3G互联网手机,原名为M9II,即承接上一代机型魅族M9。但黄章后来给它改名为MX,被魅友(魅族粉丝)称为梦想手机。这是魅族手机业务新的爆发点,也是后来魅族很多故事的起点。也正是这一年,小米正式进军手机市场,并发布了第一款小米手机。 

魅族汽车“擦边”命名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命名或许承载着魅族对这款车型的极高期待。 但当天稍晚些时候,魅族无界智行官网就将银河E5、领克Zero、魅族MX 三款未上市车型删除,仅保留已发售的领克07和领克08。据说是因为车辆名称未正式确定。 

这不禁让外界猜测,魅族在玩一个小把戏,通过官网“低调公布”首车命名,测试市场反应。继而根据反馈作出下一步回应。按理说,有李书福、吉利加持,还有小米汽车、华为鸿蒙智行珠玉在前,外加星纪魅族的灵魂人物沈子瑜刚被换掉,多个消息叠加应该能引起一番轰动,但这个小动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热度。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业界和市场都并不看好这台挂着魅族名字,本质还是吉利的新车的前景。 唐辰的朋友圈就有圈内人士表示,预期低,用户参与造车不靠谱(产品定义和取舍问题),到最后就是极氪的一个产品型号。 

根据官方说法,作为魅族品牌首款车型,“魅族MX”将搭载FlymeAuto全案智能车机系统,并基于SEA浩瀚架构和吉利工业4.0制造能力打造。有传言称魅族MX可能是在领克ZERO的基础上深度定制而来。

关于这款车型的更多信息,在去年11月30日秋季发布会上,时任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CEO沈子瑜就进行过充分的铺垫。他表示,魅族将结合吉利集团的一系列制造能力,推出第一台汽车:MEIZU DreamCar MX。这台车将由用户深度参与定制,魅友可以共同创作和定义它的涂装、内饰、车机主题等大量个性化细节。 

除此之外,沈子瑜还称,这台魅族定制车不仅会搭载Flyme Auto系统,更要从软件、设计、内饰等各个方面融合魅族过往的经验,并且只在星纪魅族集团渠道进行销售。

事实上,2023年,吉利收购魅族科技后与星纪时代合并为星纪魅族集团,业务横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XR(扩展现实)三大赛道。也就说,新魅族已经成为一个汽车与手机深度融合下的全新智能化品牌。 

沈子瑜是星纪魅族集团成立的主要推手。在他看来,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变成一个智能出行的互联移动平台,以“手车互联”为基础的生态模式兴起,半导体技术、操作系统、软件生态是核心优势和稀缺能力。而在这一阶段,真正有潜力的玩家一定是那些手机、汽车一体,软件、硬件一体,智能终端和物联网一体的科技公司。 

他还对媒体表示:“目前华为、星纪魅族、小米打造的三个OS体系,代表了汽车3.0时代的玩家。”结合魅族越来越突出“无魅友,不魅族”的口号来看,新魅族品牌的车,复现旧魅族的名字,其造车思路可以简单用一句话总结:学了小米的表面,却更像华为的内里,和魅友共创“梦想”之车。但这放在吉利汽车的体系里,又像是一场“换壳”游戏。

是学小米还是学华为? 

这种和行业头部贴身对垒的打法,让新魅族在落寞的手机业务之上,重新讲了一个诱人的“车机”故事,星纪魅族也摇身一变为汽车行业新秀。 

李书福入主后,魅族喊出“All in Auto”口号,结合自身在操作系统上的积累,举公司之力推出车机系统Flyme Auto,合作车型包括吉利银河E8、领克08、领克06 EM-P和领克09等等。这代表着传统车企布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一个思路:直接收购成熟智能操作系统进行魔改。

这个做法十分有效,一举将吉利车机系统拉升到行业头部水平。其中,搭载Flyme Auto的领克08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一度在中型插混SUV市场单周销量蝉联第一。卡片式小组件、车机手机无感连接等功能,让车变成了手机的外扩。 

这之后,星纪魅族推出无界智行方案,包括Flyme Auto全案、Service和Link三类。沈子瑜认为,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无界智行开放平台,就是基于Flyme Auto作为一个模块化的平台,就像是安卓系统,各家主机厂都可以去自研相关的产品。” 

具体来看,Link是车企在保留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接入手机域,让手机应用和服务流转到汽车上,支持硬件、算力共享等;Srevice的定制化更进一步,Flyme Auto向车企提供可定制的系统框架,包括生态应用、主题引擎、场景引擎、云服务功能等,帮助车企低成本定制智能座舱。

Flyme Auto全案则是Flyme Auto当中定制最为深度的形态,魅族将联合车辆品牌方共同定义,提供包含产品定义、HMI设计、产品研发、测试和交付,以及手机域完整体验的一套解决方案,与车企共同打造智能座舱。目前,领克07 EM-P、08 EM-P均是Flyme Auto全案成熟设计的产品。 

对应来看,雷军宣布造车时曾表示,“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我愿意押上我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此后三年,小米重度投入,自建工厂,参与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直接入场造车。 

期间,有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小米汽车要不要改名字?但最终,小米品牌得以保留,直至小米SU7“自带流量”上市。这背后是雷军对小米智能生态、渠道运营以及品牌流量实力的自信。小米汽车的加入,也促成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实现了真正闭环。 

华为则在最高层面的要求下,不直接下场造车,而是以供应商的身份与整车企业达成合作。目前,华为推出的合作模式有三种:零部件供应、提供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HI(HuaweiInside)供应模式、智选车(鸿蒙智慧行)模式,合作程度由浅到深。最受关注的智选车模式已无限接近造车,也是目前市场反馈最好的一种,问界新M7、M9在销量上大获成功,验证了这种路线的可行性。华为借此已与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成立“四界”联盟,并喊话包括一汽在内的更多车企加入。 

由此来看,魅族品牌下场造车,一方面学到了小米的表面:用魅族方式为魅友造车,并只在星纪魅族集团渠道进行销售;但另外一方面,其具体运作模式和华为更为相似,有着“摸着华为过河”的意味。吉利控股高级副总裁杨学良曾表示“魅族不会造车,只为车企提供服务”,这个说法与华为汽车业务的思路如出一辙。 

在此之前,对于魅族与亿咖通之间的关联,沈子瑜同样将其与华为生态进行类比,他称亿咖通科技相当于华为车BU,魅族则类似于华为消费者BG,亿咖通科技与ARM成立的芯擎科技,则约等于海思半导体。沈子瑜还认为,星纪魅族对汽车的理解比华为好,汽车是在公司基因里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有30年汽车经验。 

一场“换壳”游戏? 

对魅族汽车来说,它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魅族融入吉利汽车体系,造车门槛很低,无须入场布局供应链,就能得到吉利供应链和制造能力支持。目前来看,魅族参与造车的能力更多体现在与吉利集团的资源整合中,做的是手机与汽车连接的功能。 

这也形成一个客观的窘境:魅族的无界智行方案需要扩圈,就将面临吉利内外的关系、利益平衡问题。在外部,鸿蒙智行踩过的坑,无界智行也将无一例外的都会踩一遍,比如如何打消第三方车企“将灵魂交出去”的疑虑。在内部,魅族汽车的定制化路线(表现在魅友侧即为“共创”),难免给人留下“套娃”的印象。 

李书福此前表示,汽车智能化前景广阔,不能只停留在汽车产业,通过布局手机业务,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协同。

从这个表态,唐辰看到,魅族汽车未来的最大的挑战,不在造车本身的技术、工业实力,而是能在吉利体系内获得多大的成长空间。不然,魅族造车就只是一个“换壳”游戏,无论名字多么的有情怀,但放在吉利体系内,都只是一个牌桌上的洗牌。套用比较熟悉的一句话就是,成也吉利,败也可能吉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换壳”游戏,极星科技已经玩过一遍。根据媒体报道,不久前举办的极星品牌之夜活动中,首款极星设计的AI旗舰手机Polestar Phone正式发布,售价7388元,旨在为用户带来无界跨端互联的智能生态体验。 

需要补充的是,极星科技是星纪魅族集团与极星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由沈子瑜出任董事长兼CEO。而极星Polestar则是沃尔沃和吉利集团共同拥有的全球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如果说星纪魅族是为了吉利系汽车的智能化,那极星科技就是专门为极星汽车服务的。这个模式是不是很吉利(套娃)?‍ 

但在实际评测中,有机构发现,即便Polestar Phone加入了许多特殊元素,但与魅族21 PRO相似度极高的外观,还是很容易让人产生疑惑:“这不就是魅族吗?” 

官方备案信息也显示,Polestar Phone(型号M481S)的相关信息,申请单位和生产企业都是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仅仅只是增加外观,这意味着Polestar Phone大概率只是个“换皮”机型,核心配置预计将与魅族21 PRO保持一致。 

目前,从造车进展上看,星纪魅族走的并不是很顺利。就在前几天,星纪魅族经历换将,沈子瑜去任。此前有内部人士爆料,星纪魅族曾经历过裁员。去年8月,星纪魅族公司正式宣布,将停止研发自己的芯片,并对研究所内的芯片团队进行了裁员,保留有少数老员工。 

而对魅族汽车来说,首车是梦想(MX)之作,还只是个汽车梦想(MX),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参考资料:

第一财经,《从融入车企体系到独立造车:华为小米魅族手机造车之路分化》

观察者网,《魅族凭什么造车?》

南方周末,《瞄准“手机域”,魅族创新式下场“造车”》

界面新闻,《又一家!星纪魅族官宣下场“造车”》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