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解局
前两年,《脱口秀大会》里的选手豆豆,讲了个段子,引得很多观众大笑。
用他的话说,“全世界最像特工的一群朋友,都埋伏在各个城市的理发店。”
他借此吐槽许多并不大的理发店里,每位“Tony老师”都戴着一副耳麦,与同事相距不到两米,明明吼一嗓子就完事,却还要通过耳麦说话。
看起来很专业,实则多余。
这个段子引发很多人共鸣。
但其实大家都好奇:
城市里有些几十平方米的理发店,彼此说话都能听见,为什么“Tony老师”都要戴着一副耳麦?
有网友觉得他们是故意显得自己高大上,也有人吐槽他们可能是私下有些“宰客”的话不方便说。
这些原因或许都有,但更深层的原因,您可能想不到。
对于“Tony老师”戴耳麦这事,不少人严重怀疑这是不是理发店如今必不可少的“套路”道具。
如今,顾客跨进任何一家理发店,肯定会被询问要请哪位“Tony老师”服务?
听见“Tony老师”对着耳麦开始通报,客人感觉自己既像贵宾光临,又担心自己犹如“被宰的羔羊”。
毕竟,现在的理发店理发的价格可不便宜。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美容美体消费平均客单价可达200元,如果是一线城市,这个价格可能还要更贵。
某理发店的不同项目价格表
有人肯定不解,不就是理发么,至于那么贵么?
过去几块钱,后来涨到十多元也能勉强接受,可现在为啥这么贵呢?
不同的地方就是,过去给你理发的,统一叫“理发师傅”;现在却是浑身散发着时尚气息的“Tony老师”,身份还不一般。
几乎每家新式理发店,哪怕就四五位“Tony老师”,但“总监”至少有三位。
其中既有“创意总监”,也有“技术总监”和所谓“首席总监”。
客人自然谁都不认识,只能说“都行”。
一般理发店的套路就是,谁闲着谁就是总监。
反正不管哪位“总监”,收费都不菲,少则几十,多则数百。
很多人进理发店,原本就是想“剪短一点”。
可在“Tony老师”眼里,你说的“短”和他理解的“短”是两个概念。
没办法,如今理发程序越来越复杂,除了基本的“洗剪吹”,男性还有修面以及“要不要烫头”等建议……
女性就更麻烦了,理发护发烫头都是基础,完了还要捎带建议“要不要做个护肤”。
服务的项目多了,“Tony老师”的级别也高了,自然收费也贵了。
可问题是,很多客人发现,“Tony还是那个Tony,因为这个月升级为总监了,价格立即翻倍,可剪出来的还是同一个发型。”
而且无论你怎么展示你手机里存下的发型参考图,“Tony老师”都是不屑一顾的表情,剪出的效果永远和你希望的不一样。
在所有的理发项目中,最考验客人耐心的就是烫头了。
煎熬了几个小时好不容易看到最后的效果,却要么哭死,要么恨不得立即削发出家得了。
别不信,豆瓣“烫头成功组”拥有4万多名组员,可“烫头失败组”是超过28万名组员,点开每个人的评论,都是一段痛不欲生的烫发失败经历。
“烫头失败组”的公告
许多客人吐槽,自己就是进门之后,被几位戴着耳麦的“Tony老师”一通推荐,原本“剪短点”的计划,稀里糊涂就变成了“洗剪吹+烫头”等项目,然后大几百就没有了。
正所谓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下来二百五”,走出理发店的客人很多都面色凝重。
发型不如意就算了,关键是很多理发店实在太过黑心。
即便店内服务项目按照相关要求都有明码标价,可“Tony老师”们总能从中衍生出无数花样,累计收费。
杭州著名民生栏目《1818黄金眼》只要出现理发店的内容,几乎都与“宰客”有关。
有人统计过,从2018年7月8日到2021年7月8日的三年间,1818黄金眼的微博一共发了约96条理发店相关新闻,其中87条是客人维权。
看看这些新闻标题:
《小伙子去理发,提发际线修鬓角清单近4万》
《理发店检查乳腺,说姑娘活不过55岁?》
《充钱“送”女友,美容美发店充值7万还单身》
《杭州男子38元理发,发型师用了15支药水,结果花了6698》
《一开始只想理发 后来充值近四万》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理发的投诉量超过4000条,其中“宰客”是投诉最多的原因。
说白了,客人对“Tony老师”喜欢戴什么耳机并不关心,客人关心的是他们窃窃私语的时候,是不是在算计自己?
网上最大的疑问可能就是:
30元和几百元的剪发,差距真的很大吗?
媒体采访了一位在上海开了20年理发店的李老板,从十几岁当学徒,到如今自己开店,他是这个行业最直接的观察者。
李老板不否认,很多街面小店,其实就是通过员工戴耳麦、起英文名,以及看似时尚的装潢来遮掩自己技术不精以及很多隐形消费的事实。
但他也想替自己同行解释几句。
理发如今被称为美容美发行业,正式的称呼是发型师。
听着高端大气,可实际就是一门并不好吃的手艺饭。
因为这个行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而且从业者已超过3000万,算是服务业中从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之一,竞争无比激烈。
虽然这个行业看似简单,但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发型师,并不容易。
一般来说,这个行业首先要经过半年以上的专业学习培训,看手脚是否灵活,下手没轻没重的肯定不行,要熟悉剪刀梳子的配合,还得学会滚梳转梳,懂得头部按摩等内容。
然后还得学各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皮肤学、毛发学、化妆品学等等,只有了解皮肤和头发的结构、功能以及常见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实操。
等培训毕业后,进入各大理发店,从业者就得从洗头的学徒工做起,顺便充当发型师的助手,帮忙染发、烫发,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一年。
学徒期满后,可以转为技师,也就是跟师傅开始学理发。
理发最主要的客户是男性,所以得知道平头、寸头、圆头怎么理,以及侧背、大背头、修边角、高脚边、渐变层次……又该怎么处理。
而且专业的发型师还必须掌握一个技能:刮胡子,俗称“刮刀修面”。
其实这个项目最考验发型师手上的刀功,但很多理发店早就不做这个项目了。
因为这个服务几乎是白送,可风险又大。
万一不小心给客人刮出血了,还得赔钱。
女性的服务项目就更讲究了,剪发有短发、中发、中长发、长发等技巧;染发有盖白发、潮色、改色等项目;烫发还有冷烫、热烫、直发之分;连吹头发也有讲究,还有男性吹风造型,女性吹花+电卷棒造型等。
此外,还有盘发、接发等技艺需要掌握。
如果理发店有多个服务项目,可能还要学发饰造型、人物整体造型、服饰搭配、护肤等常见项目。
从技师到发型师这个过程少则一年,多则三年。
不仅如此,发型师还得抽出学习各类营销技巧,为了迎合潮流,还有每年必要的外出培训学习时间。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有超过半数的“Tony老师”每年至少会参加三次培训,每次花费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频繁地培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还是一场大型的“氪金”游戏。
自然,这些消耗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会转嫁到顾客理发的价格上。
而那些有着进修经历又拿到证书的“Tony老师”,摇身一变成为“总监”后,他们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一次理发消费几十元和几百元,除了“Tony老师”参加培训后,身份变“高贵”了,也确实有技术提高、对各种发型处理的细节更为专业等原因。
此外,理发店收费贵也是因为店面基本都是开在繁华街区或人气较高的位置,房租几乎每年都会涨。
人工工资、水电费和物料费等经营成本高了,理发价格自然就贵了。
不过,李老板提起“Tony老师”喜欢戴耳麦的原因,却令我们没有想到。
他说自己也戴耳麦,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与同事交流,更重要的是他的听力越来越不好。
原来,他干这行很多年,几乎天天与吹风机打交道。
早年的吹风机声音特别大,每次开启犹如一架巨型引擎发动,他长时间被这种高声噪音包围,听力早就严重损失。
这与京东健康曾做过的一项调查不谋而合。
京东健康调查显示超过60%的理发师存在听力损失的困扰
京东健康的调查显示:发型师、牙医、乐团成员和DJ都是听力损失的高危行业从业者。
这些职业的共同特点都是工作环境伴随着高噪音,而噪音正是引发听力损失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而因为经常使用大功率吹风机,超过60%的理发师存在听力损失的困扰。
不仅如此,一名发型师每天都是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连续工作数小时,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疲劳也容易引发听力问题。
戴耳麦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Tony老师”的听力,也能让他们工作时更为专注,不受外界声音干扰,也方便他们在嘈杂的环境下互相交流。
在这些交流中,或许存在某些理发店“宰客”的内容,但更多的内容是高级发型师对自己同事工作的悄悄提醒和建议。
毕竟理发店很多时候是做熟客生意,手艺与口碑的好坏,直接影响客人以后还来不来店里。
对于那些室内面积数百平方,又拥有楼上楼下两层工作区域的理发店来说,使用耳麦确实是为了方便内部联系,不用跑来跑去或扯着嗓门高喊。
事实上,理发店的“Tony老师”作为服务业,戴耳麦更多是学习餐饮行业,希望入店的客人有一种仪式感,显得服务特别专业。
专业度上去了,看着也挺正规,理发店才有信心让客人办卡充卡。
办卡对于理发店来说,不仅可以提前收现金,更意味着牢牢拴住了客户,不用担心被其他竞争对手挖去。
因此,理发时的“Tony老师”喜欢在客人耳边喋喋不休,看似是与其拉家常,但往往都会话锋一转,“要不要办张卡?”
如今,越来越多的“Tony老师”升级了,技术未必更好,办卡的技巧却更多了。
对于客人来说,“Tony老师”戴不戴耳机并不重要,客人也不在乎是哪个“总监”来服务自己。
重要的是,这些“Tony老师”能专业多一点,套路少一点,让自己剪完头可以面对镜子露出满意的笑容。
至于耳麦,想戴就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