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见过这么恶心的财经博主,把自己的账号卖给杀猪盘,把粉丝当猪宰,没事千万别加什么财经博主。”
把卖公众号卖给杀猪盘团伙?
爱理财的小羊炮轰宋宇飞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财经博主,他们更新的内容大多为炒股盈亏实盘和日常理财的心得经验,“爱理财的小羊”和“宋宇飞”可以说是这一赛道的头部博主。
值得注意的是,两人出名并非因为高超的投资理财技术,恰恰相反,重仓半导体的“小羊”去年基金亏损最多超过130万,一路靠更新卖惨短视频收获超过110万粉丝。买啥跌啥,卖啥涨啥的“宋宇飞”更是被粉丝称为市场的反向指标。
连日来百万粉丝抖音博主“爱理财的小羊”,在账号内发布多条视频,炮轰财经博主“宋宇飞”把公众号卖给杀猪盘,割粉丝韭菜。
起初“爱理财的小羊”并没有具体点名,只是提醒自己的粉丝不要相信某些财经公众号博主,随后“爱理财的小羊”直接曝光了该博主,并于2月24日到今日,连续三天在账号内发布视频炮轰宋宇飞这一“割韭菜”的行为。
根据小羊爆料,这些财经博主割韭菜的方法五花八门,要么就是让粉丝开户,要么就是给粉丝推荐杀猪盘,从中获取提成。到最后账号没有价值了直接把号卖给杀猪盘,赚取最后一波利润。
对此,“宋宇飞”发布了两条视频进行回应,大概意为,没有卖公众号,而是别人冒用了自己的名义在推荐杀猪盘,“宋宇飞”表示,已经给该博主发了律师函。
然而“宋宇飞”的说法显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有粉丝质疑称:“刚卖了号,这会又反过来告人家。”
随着两人冲突的加剧,财经博主卖号事件不断发酵,其背后的产业链也逐渐浮出水面。
起底财经博主卖号产业链:
5块钱一个粉,号卖了继续养新号割韭菜
记者查询发现,“宋宇飞”口中冒用自己名义的公众号名为“勇敢铁牛”,该账号在2月10日进行了账号迁移,公号原名为“宋宇飞勇士”,后经更改才变为“勇敢铁牛”。
在2月7日以前,该公号所更新内容的作者均为宋宇飞,文章底部还附着了宋宇飞本人的微信二维码,他呼吁粉丝添加微信,在直播时为其“撑场子”。
2月7日以后,“勇敢铁牛”更新内容画风突变,该账号扬言要从100W起步,做到1个亿停更,并且每天更新实盘截图。
除此之外,“勇敢铁牛”还会在文章内插入链接,将粉丝导流至另一个新的公众号“逻辑盘中胜手”,以此推荐开户信息。
记者顺着该链接经过层层导流后进入了一个长江证券的开户界面,作者称,因为是特定经纪人开户,必须从专属二维码扫码才能获得专属佣金。
值得注意的是,“勇敢铁牛”与“逻辑盘中胜手”两个相互导流的公众号,其账号主体均为个体工商户,前者认证为海口美兰立唯百货,后者认证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泽富特百货店,经营范围均是零售日用品,与财经无关,并且注册日期均不到两个月。
一位有着多年反诈经验的科普博主对蓝鲸记者表示,如今财经博主卖号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了。
首先博主会在抖音、微博、微信等各种平台上发布投资理财相关的内容,以此吸引粉丝,当粉丝数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正式开始割韭菜,这里一般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将公众号卖给杀猪盘团伙,价格大概是5块钱一个粉丝,例如一个粉丝10万的财经公众号可以卖出50万的高价。至于主体变更后那些认证为个体工商户的只是一个空壳,多用于收取赃款。
另一种就是文章内部互推的模式,那些杀猪盘团伙会大规模联系财经博主,让他们在文章底部加上杀猪盘团伙的公众号,诱导粉丝进行关注。
当一个账号的价值被榨干后,财经博主又会创建另一个新的账号继续吸引粉丝,然后往复循环不断卖钱割韭菜。
粉丝掉入杀猪盘
卖号的财经博主是否要负责?
近年来,诈骗团伙手法的不断升级,不少投资者深受其害。
一位曾掉入过杀猪盘陷阱的投资者向蓝鲸记者分享了被骗的全过程:“起初是在公众号上看到一位博主时常分享各种夸张的盈利截图,在高额的投资回报诱惑下加到了他们的粉丝群中。入群后老师分享了一只妖股,短短一个礼拜便收获了超过30%的收益,此后,我便对所谓的老师更加信任”。
受访者供图
“几天之后群里老师提出要坐庄,要求群成员向助理报备可参与的资金,并多次强调该股票一旦重组成功便可实现至少10连板,超过100%的涨幅,但要求把资金打入他们的账户进行统一操作。虽然之前尝到了甜头,但我对此还是半信半疑,只拿出一小部分资金参与坐庄,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打进去的钱血本无归。”谈及此事时该投资者苦不堪言。
受访者供图
圈粉、骗取信任、蛊惑投资、最后“杀猪”,事实上杀猪盘的套路万变不离其宗,而财经博主互推、卖号仅仅是杀猪盘产业链最上游的圈粉环节,有了财经博主光环的加持,投资者对诈骗团队的套路将更加坚信不疑,这也为后续杀猪盘的成功实施打下了基础。
天使投资人、北京卫视财经观察员郭涛对记者表示,财经博主将公众号卖给涉嫌“杀猪盘”的行为者,这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诈骗罪:如果博主知道买家将使用该公众号进行欺诈活动,并且仍然出售,那么他们可能成为诈骗的共犯。
侵犯消费者权益:如果博主的粉丝因为相信博主的推荐而受骗,那么这可能涉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违反广告法:如果公众号的内容涉及虚假或误导性的广告,那么可能违反相关的广告法规。
对此,受害者应该向当地的执法机关报告此类活动,并考虑寻求法律途径来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