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好丽友斥资30亿进军ADC领域,此前已布局中国生物医药市场

生物业务能否成为好丽友新的增长引擎?

图源:图虫创意

蓝鲸财经记者 邵雨婷

1月15日,韩国知名休闲零食品牌公司Orion Group(下称“好丽友”)斥资30亿元出手收购生物制药公司LCB25.7%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作为好丽友最大的海外市场,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一直备受关注,在跨越生物医药领域的整体战略布局下,好丽友早在2020年已经在中国市场中布局生物医药行业。

斥资30亿元进军ADC领域

好丽友成立于1956年,是韩国三大食品公司之一,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其广告语“好丽友,好朋友”成为许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

此次好丽友将以5500亿韩元(合4.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收购韩国生物制药公司LegoChem Biosciences(下称“LCB”)25.7%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据金融监督署,好丽友持有95.15%股份的子公司Pan Orion Corp. Limited将以每股5.9万韩元的价格收购LCB约796.33万股新股,并将以每股约5.6186万韩元的基准价格收购140万股已发行股份,付款日期及股东变更预定日期为2024年3月29日。

LCB是韩国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产品管线涉及肿瘤学和ADC平台技术治疗等领域。2020年以来,该公司与药明康德、和铂医药、基石药业、杨森生物、等全球生物技术公司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此次大手笔收购生物制药公司并非好丽友首次跨界生物技术领域。2020年,好丽友将业务线从食品扩展到医疗保健,与中国医药公司合作,共同创立了山东鲁抗好丽友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鲁抗好丽友”),进军生物领域。

2020年10月,综合性医药上市公司鲁抗医药(600789.SH)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鲁抗生物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投资者好丽友控股及好丽友中国,共同从事化学及生物药品、诊断试剂等的研发及生产,并将早期检测重症癌症和传染病的试剂盒选定为首个重点项目。

据公告,增资后的鲁抗生物将成为好丽友与鲁抗医药共同出资的中外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本的500万元增加至2亿元,各股东首期出资1.2亿元,其中好丽友控股出资6000万元,持股50%。好丽友中国出资1800万元,持股15%;鲁抗医药则出资4200万元,参股35%。

鲁抗医药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鲁抗好丽友净亏损567.26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385.38万元有所扩大。

好丽友控股副会长许仁哲此前表示,基于好丽友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业务网络,生物业务将成为集团新的增长引擎,以实现作为全球食品和医疗保健公司的飞跃。

不过,近两年好丽友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出现下滑。2021年,好丽友在中国地区的营业收入为62.5亿元,2020年同期为70亿元,这是好丽友进入中国市场后首次出现营收下滑。2023年上半年,好丽友集团在中国地区营业收入为30.6亿元,同比减少1.2%。中国市场的营收占该公司整体收入四成,是其韩国本土之外的最大海外市场。

业绩下滑或与近两年好丽友在食品领域的负面舆论有关。据报道,好丽友曾多次因售价、配方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引发热议。年初,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发布声明称,在好丽友第四清州工厂制造的好丽友蛋黄派产品中检测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要求购买了相关产品的消费者将其退回指定回收点。

ADC领域频现大额交易,中国创新药企登场

有“生物导弹”之称的ADC(抗体偶联药物)作为一种抗癌疗法可以专门针对癌细胞进行杀伤,由于ADC药物结合了靶向疗法和化疗疗法的作用原理,兼具两种优势,安全性更加可控,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ADC药物的开发过程复杂,很难被仿制,制药商有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高价,因此,ADC当前已成为全球药企布局的热门赛道。据乐普生物的招股书,预计全球的ADC药物市场2024年及2030年将分别达104亿美元及207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6%,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0%。

近两年,ADC领域频现大额交易,强生、辉瑞等巨头引领了ADC的收购潮。

2023年,全球披露的ADC相关交易超过70项,潜在交易金额最高的为BMS与百利天恒达成的价值最高为84亿美元的交易。

2023年12月,好丽友此次收购的LCB公司与强生公司达成许可协议,开发和商业化Trop2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ADC)“LCB84”。LCB获得高达17亿美元的总对价,包括1亿美元的预付款、2亿美元的期权行权付款以及其他权益。1个月后,强生公司又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ADC开发商Ambrx Biopharma,以加强其现有的ADC管线。

在ADC的重磅交易中,不乏中国创新药企的身影。

中国的ADC市场较晚出现,起步于2020年,但随着ADC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ADC治疗市场高速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自国家药监局批准首款ADC药物Kadcyla后,中国ADC药物市场于2020年开始增长,预期由2021年起以79.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将达689亿元。

据药融云数据库,目前国内ADC药物研发管线已经超过120个,研发企业已经超过70家,国内获批上市的ADC药物已达6家。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已有10家中国医药及生物技术公司与海外合作伙伴达成14项ADC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过220亿美元。

2021年6月,首款国产创新ADC药物——荣昌生物的RC48(爱地希)上市,是我国首个获得FDA、NMPA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的ADC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癌、尿路上皮癌。

2023年12月15日,和铂医药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与辉瑞刚刚完成收购的Seagen就靶向人间皮素(MSLN)的ADC候选药物“HBM9033”的全球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签订5300万美元预付款和近期付款,及最高达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和特许权使用费的独家授权协议。

不过,ADC药物的售价仍是当前阻碍ADC在国内放量的一项因素。ADC疗法属于肿瘤免疫疗法,研发成本较高,所以定价较高。据医药魔方数据,现阶段ADC药物每mg的定价在80-350元人民币不等。

此外,ADC属于新兴技术,技术成熟度有待发展和验证,对于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数据尚不充分。2023年3月,生物技术公司Mersana公布,由于发生5级致命不良事件,其XMT-2056(靶向HER2新表位的免疫合成ADC)的I期试验被FDA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