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高德打车能做好阿里本地生活的“锦鲤”吗?(上)

一个行业要保持活力,就需要新玩家、新模式的加入。对出行行业而言,率先推出聚合打车的高德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文|商业范儿

网约车市场将高德视为“鲶鱼”,认为是它让网约车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但阿里却将它视为“锦鲤”,认为它将成为盘活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对于“到目的地”业务单元而言。

阿里2022年业绩报告和2023年Q1、Q2业绩报告的数据显示,聚合平台带来的订单量快速增加,也正在带动阿里本地生活板块的活跃用户持续增长。

高德作为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利用聚合平台为一众网约车公司赋能,也为网约车出行这一行业注入了新活力。随着接入的公司和司机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将高德视为“鲶鱼”,因为它虽然为网约车公司和司机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同时也分流了网约车行业的盈利空间,加剧了行业内卷。

一条被消费者需要的“鲶鱼”

一个行业要保持活力,就需要新玩家、新模式的加入。对出行行业而言,率先推出聚合打车的高德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自2016年滴滴跟优步合并之后,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就进入到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尽管市场仍然有曹操、享道、T3等一众车企组建的网约车公司,但它们由于背负着车辆、司机和流量等重资产的压力,扩张的步伐并不快,短时间内无法跟滴滴形成正面的竞争。

高德是在2017年推出聚合打车服务的,最早接入的第三方出行公司是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等网约车平台。不过,聚合打车服务真正大显身手,还要等到4年以后。

2021年,曹操打车、嘀嗒打车、美团打车等数十家网约车平台悉数入场,“打车大战”再次在中国互联网上演。

虽然,高德打车平台自身不提供网约车服务,但在这里通过聚合,用户能打到上百家打车平台的车。有数据显示,在高德的聚合平台上,提供打车服务的生态伙伴近三年单量复合增速超过100%,已有超100家合作网约车平台月峰值单量超10万。由此可见,聚合模式是非常受市场欢迎的。

高德APP截图

高德的成功,也带动其他互联网大厂推出聚合打车平台,包括百度地图、美团、腾讯、华为等。

高德之所以被称为“鲶鱼”,除了其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首先将众多网约车公司聚合到一起,还因为它让网约车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这主要体现在它的“比价”政策,以及正在被各地政府叫停的“一口价”政策。

“比价”是高德于2021年7月率先推出的商业政策。消费者使用高德打车,在输入目的地后,选择网约车平台时,可以看到打车界面中间部分的“预估价筛选”功能,通过移动滑块,消费者即可比价叫车,这样不在消费者选择范围内的网约车就不会接到订单。

因为有了“比价”,网约车公司为了接到更多的订单,就不得不采取相对较低的定价策略。

低价,让国内网约车打车聚合平台快速发展。自2022年7月交通运输部首次发布聚合平台月度订单量至今年7月的一年来,聚合平台月度订单量增长7900万单,同比增幅52%。网约车行业月度总订单量增长1.26亿单,聚合平台占行业增量的63%,成为网约车需求增长的主力。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8月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显示,当月共收到订单信息8.24亿单,环比上升0.5%。其中,面向乘客、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共同提供服务的平台(“聚合平台”)完成2.28亿单,聚合平台的市场占比为27.67%。

另有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55.1%的乘客表示已经形成了优先使用聚合平台打车的习惯。其中,高德打车的使用率已经达到50.4%,美团打车、百度打车分别为20.8%、11.0%。

在打车业务的带动下,高德地图的活跃度也在不断提升。据 QuestMobile显示,高德地图的月均DAU已经连续24个月稳定超过1亿。

盘活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锦鲤”?

2014年4月,阿里以15亿美元收购高德地图,随后高德地图从纳斯达克退市,成为阿里的全资子公司。

在早期,高德是被视为基础设施的存在,并没有变现压力。但伴随阿里的组织机构变革,高德被并入到阿里的本地生活集团,同时高德掌门人俞永福还兼任阿里本地生活的CEO。高德就承担起了盘活整个本地生活“到目的地”业务单元的重任。

过去几年,高德经历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在阿里本地生活版块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2021年7月,阿里基于地理位置服务,将饿了么、高德和飞猪组成了本地生活服务板块,由阿里本地生活集团CEO俞永福分管,直接向时任阿里集团CEO的张勇汇报。

随后,高德进行了品牌升级,将“生活服务”明确为公司的新战略方向,正式升级为“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

今年3月,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与高德正式合并,未来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业务将统一整合在高德的入口中。

而就在“口碑”正式并入高德不久,阿里开启了“1+6+N”变革,成立了淘宝天猫、阿里国际数字商业、本地生活、菜鸟、云智能和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飞猪被划到了N序列,阿里本地生活“到目的地”业务只剩下了高德。

资源整合之后,高德也成为了阿里本地生活最核心的业务载体。俞永福也高德制定的2023年“1号工程就是将高德打造成一个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换言之,阿里在本地生活上的核心策略是,要用一体化出行来驱动业务增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饿了么一直是阿里本地生活的核心聚合类服务平台。而今,饿了么将只承担阿里本地生活的“到家业务”,也就意味着过去与美团争锋的饿了么,以后将主要聚焦外卖业务,而“到店业务”将由高德全面承接。

尽管外界认为阿里的此番操作是“自废武功”,但阿里在2022财报中对此番调整表达了肯定:高德的用户交易量及使用频次不断提升,推动了“到目的地业务”,激发了用户的新需求。而且本地生活业务的竞争已经到了最为激烈的时刻,既有美团这一“守局者”,也有抖音、快手等后起新秀。比如,抖音自2021年开始推进本地生活业务,仅仅两年时间,其已经把2023年本地生活业务的成交额目标设定为4000亿元。

如此,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要做大,就必须找到新的流量入口。根据高德对外发布的数据,高德早在2021年底坐稳出行行业订单量第二位置的时候,其日订单量就达到了600万单。而同一时期,美团全网的日订单量也就是100万单。

这也意味着,在打车业务的带领下,高德也到了有能力做流量分发的阶段,将“口碑”与“高德”捆绑,才有了将核心业务由此前的“汽车出行”转向“本地生活”的发展意图。

所以,高德在接入不同网约车平台外,一方面还接入了加油、火车票、机票和酒店预订等其他出行相关服务,几乎覆盖所有出行场景下的相关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其以地图导航为起点的核心功能场景定位。

高德APP截图

另一方面,高德也在不断丰富平台上的到店服务场景,比如与星巴克合作推出“沿街取”服务,消费者可以提前在高德地图APP选择沿途的星巴克门店下单,并在途径的取餐点取货;与全国4000多家苹果授权经销商达成合作,上线“随手买、顺路取”服务,消费者可以直接在APP下单购买商品,到店取货。

不过,“口碑+高德”最终能否撑起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大旗”,则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美团、抖音都是基于用户兴趣来推荐门店,同时拥有UGC内容和评价体系。而高德则只能将地理位置放在首位,很难改变其作为“地图工具”的用户心智占位。

(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