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东方在京举办“第十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旨在推动全社会深刻认识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现状、趋势,树立正确的科技认知和新时代的家庭教育观,以及提升家庭教育素质,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穿越周期:为家庭赋能,伴孩子成长。这一主题得到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深刻认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代表本届论坛的学术支持单位专程到会致辞,表达了对新东方在家庭教育领域所取得成就的肯定和对论坛寄予的厚望。
会上,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教育和科技领域的两位领军人物开启了一场以《人工智能时代,什么才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巅峰对话。对话中,他们分享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与实践经验,并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未来教育与生活的影响等当下热点话题。
对于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高压力”问题,俞敏洪认为,有些父母习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容易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梦想附加在孩子身上,但有的孩子承担不了这样的期待,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幸福剥夺感等。
他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期待。每个孩子都有差异,家长应适当地帮助孩子成长,适当地对孩子提出行为、道德、习惯等要求,把孩子的个性培养得积极乐观,这比仅仅对孩子提出学习要求更好。
而李彦宏则更强调“自驱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自驱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就是他自己特别想做好。真正优秀的人有自驱力,会自己给自己提很高的要求,就会学很多新的东西。这样的人我觉得成功的概率会很大”。
对于这一观点,俞敏洪也表示了认同,他提出,“孩子的自我醒悟、自我成长比什么都重要。”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他们自己喜欢学什么让他们去学,这样的话孩子内心也开心,家长压力也小”。
对于当前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渗透的越发深入的情况,二人现在论坛上也进行了探讨。作为科技大咖,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会改变包括教育在内的每一个产业,比如,大语言模型可以给出问题的答案、解题的思路、知识点等,可以提升学习的效率,但不是取代老师和家长。
俞敏洪也认为人工智能对老师的帮助很大,可以给老师节约出批改作业、备课等的时间。但他对人工智能对孩子的影响有一些担忧,人的大脑需要在不断思考中进行锻炼,而当孩子可以通过大语言模型就能达到某种目的时,那他可能不会去自己更多地思考怎么写好作文。
李彦宏则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时代,孩子们的思考方式可能要发生变化,“在人工智能时代,从头开始制造内容的能力没那么重要了,但是怎么跟AI合作一起生产内容进行创作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以及人工智能引发的技术革命的到来,家庭教育的整体环境正在快速地发展和变化,新问题、新挑战正撼动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甚至冲突,传统价值观面临重塑,家庭少子化的结构已形成,电子风暴势不可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问题频现,家庭作为最基础的社会单元被推上风口浪尖。家庭教育如何走上科学的轨道,这无疑需要全社会的有识之士戮力同心,共商大计。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雄,为大家做了题为《青少年心理与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主题演讲。他总结了当下青少年群体在学校、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各种压力下出现的普遍心理困境,提出了“钝感力” “鲁棒性”“幸福感”三个应对之法。
“我不主张家庭教育心理学化,家庭教育要生活化。”杨雄建议,要培养青少年“钝感力”,这可解释为“迟钝的力量”,即培养孩子们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凡事不要过于敏感。”杨雄建议家长们,可以增强青少年的“鲁棒性”,即“压不倒、打不垮的精神”,可适当打破常规,锻炼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家长要保持积极情绪,提高儿童的心理弹性,让青少年习得“幸福感”和“乐商” 。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提到现实中的家庭教育呈现三大状态:一是更焦虑,隐形变异学科培训野蛮生长;二是更功利,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改革被功利教育观、成才观绑架更复杂;三是更复杂,家庭教育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但教育供给无法满足。
他同时指出,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仍比较单一。第一,政府制定的家庭教育政策大多是宏观指导、缺乏实地可操作性;第二,在政府的积极带动影响下,社区及学校虽然积极开办了各种家庭教育相关活动,如讲座、报告、亲子活动、实践课程等内容,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对于孩子的成才之路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件事,很多家庭会提出共同的问题,如“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上一点都不费力气?”“为什么有的孩子花了再多的钱培养也没用?”他讲述了几个中外历史人物的家庭故事,建议家长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求启发。同时,秦春华认为,伴随孩子一生的五大力量是“安全感”“慢慢放手”“多鼓励,少打击”“自己做决定”以及“保证家庭的和睦幸福”,建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重视这五点。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在演讲中分享他生活、工作中的所想所思。在经历了一次重大生死磨难后,他依然心怀理想,向光而行,从科普防治到人文关怀,他用积极努力的行动对这个世界报之以歌,这是陶勇医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父母和孩子赋能。
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刘嘉在认知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积淀,他从自己的研究视角为大家做了题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范式转换》的演讲,探讨AI对家庭教育和思维学习带来的巨大改变。他指出:人的一生中,极少有机会亲身经历一场引领时代变革的范式转变,而我们、我们的下一代,正在经历这样的变革。
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也出席了本次论坛,以“知识直播”走红的他在开场白后,便引用“孟母三迁”“陶母割发”“欧母画荻”“岳母刺字”四个故事给大家带来家庭教育中值得思考的话题。
演讲中,董宇辉还回顾了自己成长中的三次关于人生的触动,每一个选择中都有祖辈、父母带给自己的影响和支持——在果园被暴雨击溃后,仍然坚强生活的奶奶;在面临工作选择时,用朴素的语言点醒自己的父亲;在事业遇到挫折时,自己如何看淡困难并再次启程……讲到动情处,董宇辉说道,“孩子和你一样,成长都是瞬间完成的。”他建议家长把人生看作马拉松,教给孩子从容的心态和生活的智慧,保持耐心,“短期拼智力,中期拼毅力,长期拼体力”“幸福的人生一定是成功的,成功的人生不一定是幸福的”。
论坛的最后,“四位爸爸”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谈。他们分别是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周雷,在新东方儿童素养智学推广管理中心总经理傅诗淇主持下,针对育儿之道,聊起了各自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
作为学霸,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认知和期待,又是如何度过焦虑和内卷困境的。这四位爸爸现身说法,观点交汇碰撞,将来自北大的认知高度、作为爸爸的育儿心得、以及AI时代发展的思考和远见和盘托出,为大家呈现了今天高知家庭的教育实践,也给与会者提供关于“爸爸育儿”更多的示范和可实操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