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推出“人工智能第一课”,为首个基于其自研大语言模型的AIGC课程

本次推出的人工智能课程,正是基于自研的大语言模型,未来,好未来大模型还将支持更多的学习产品。

7月3日,学而思网校编程产品升级,推出业内第一个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课程——《人工智能第一课》,并持续进行编程课程产品的升级,助力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抓住并充分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开展科技人才培养,是将我国打造成为世界新兴科技创新中心的现实需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2018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要“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编程教育,作为当下最热门的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之一,有助于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好未来集团首席技术官田密表示,“好未来已深刻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的长期影响是会转移到学习领域的。” 提及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田密称,将对科技研发的大力投入和深度应用,让好未来成长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科技教育公司,现已积累了上百项教育定制AI能力,十余个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以及包括图像、语音、视频、题库在内的海量教育场景数据集。

田密介绍,好未来于今年春节起,已开始进行自研大语言模型的研发。本次推出的人工智能课程,正是基于自研的大语言模型,未来,好未来大模型还将支持更多的学习产品。

好未来在线学习事业部负责人郝月菲表示,学而思网校早在五年前就开启了编程课程的探索,以期望成为主体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编程课程服务用户数量超过百万,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增量价值。“我们希望每一个小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人工智能工具的强大,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成为科技小能手的种子,期待他们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会上,教育部信息科技课标组组长、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直言,青少年教育事关我国未来人才的密度、科技进步的速度和国家发展的力度,人工智能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科技知识,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智能化解构了‘教’与‘育’,人工智能在技术上无论多么前沿,都不能偏离‘育人大于教书’这一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中果提出,青少年处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生科技的真实冲击,急需学校、家长、社会各教育环节的正确引导。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将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巨大的变革。”据学而思编程业务负责人谢文怡介绍,本次学而思网校编程产品升级以“用AI,创未来”为锚点,推出了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的三大课程体系。

未来,学而思编程将持续在课程中融入更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学习,培养适应这个时代的学习者。而《人工智能第一课》产品作为业内第一个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课程,以“拓宽科技视野,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技热情”为原则,形成三大核心亮点。

首先,孩子们可以体验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课堂以前沿的生成式AI工具为依托,基于好未来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推出了7个人工智能创作工具,带领学生以生成式AI技术创作“文、图、音”相结合的作品,如有声绘本、登陆火星策划案等。并让孩子亲自体验图像识别的训练过程,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效运用AI工具的思维能力。人工智能时代是人机协作的时代,更清晰地与AI交流,就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课堂中会反复培养孩子“会提问-会迭代-会辨析”的思维模式。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将问题拆分成一个个机器能够解决的小问题,分步解决;根据回复的结果,不断迭代尝试,提出更精准的问题,得到更有效的回答;对得到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是否采用。通过这样的循环,实现运用AI工具的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探究实践,激发好奇心,培养创造力。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方面,《人工智能第一课》区别于以往“以听为主”的单向传授式学习,更强调以实践探究为主。每堂课上,孩子都能结合学到的知识并借助AI工具产出一个创意作品。让人工智能的学习不仅局限于科普,而是真正教会孩子更高效地驾驭AI工具,实现人机协作。

据悉,发布会当天,学而思编程还与人工智能学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后续将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领航计划,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