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驰危局:“蓝血”独角兽,急寻救命钱

2023年,更残酷的新一轮淘汰赛开启,自游家出局,威马、天际岌岌可危。曾身披光环的爱驰能否走出至暗时刻?   

文丨雪豹财经社 王亚骏 

 大厦将倾之际,仍有人希望将爱驰从生死线拉回安全区。  

他们积极接触资方,试图为公司寻找下一笔“救命钱”。但拖欠供应商的货款、支离破碎的团队和日益被侵蚀的品牌力,就像横亘在爱驰和融资之间的天堑。  

爱驰身上不乏漂亮的标签:创始人是资深“蓝血汽车人”,公司获得过全球汽车认证标准最为严苛的欧盟WVTA认证,在海外市场取得过数场局部的胜利,去年还跻身胡润百富“全球独角兽榜单”。但所有这些,都难以掩盖它“内力”的虚弱:成立6年来,这家造车新势力始终名声不彰、销量不振。  

爱驰首款量产车型爱驰U5于2019年12月正式上市,截至2022年11月3日整车下线仅1万辆。彼时,蔚小理的累计交付量均已超22万辆。对于第二款量产车型爱驰U6,有爱驰员工表示“尚未开始量产”。

2023年,更残酷的新一轮淘汰赛开启,自游家出局,威马、天际岌岌可危。曾身披光环的爱驰能否走出至暗时刻?   

被缺钱困住  

5年前,爱驰举办过一场战略发布会,公司联合创始人、前CEO谷峰言辞犀利,直斥同行“天天喊着融了多少钱,是没有自信的表现”。“现在一些企业,动不动融100亿、200亿元,造车不需要那么多钱。”他甚至认为,上市是一条“不归路”。  

时过境迁,自认为“不缺钱”的爱驰,如今钱成了最大的难题。  一家爱驰车友会的主理人陆羽(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从今年2月起,就有车主向他反馈用积分在爱驰App兑换礼品时,出现无法成功兑换的情况。曾是爱驰供应商的陆羽迅速意识到,爱驰可能已经没钱支付给供应商了。  

他过去与爱驰合作时,就经常被拖延货款,“正常账期是3个月,有时爱驰会拖到七八个月”。由于被长期拖欠货款,多家供应商已停止发货。在爱驰上海总部工作的夏添(化名)向雪豹财经社表示,自2022年年底以来,到上海总部讨要货款的供应商越来越多。  

爱驰引以为傲的江西上饶工厂,目前也已处于停摆状态。一位当地的爱驰员工告诉雪豹财经社,从今年2月起,上饶工厂就开始上3休4;从5月起,工厂开始全员“调休”,只留少数员工值班。  

爱驰上饶工厂调休通知

目睹了供应商上门讨债,听说了威马和天际的欠薪、停工风波,夏添做好了被停发工资的心理准备,“公司应该是彻底没钱了”。

4月10日,爱驰发布《关于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称因客观原因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4月和5月,爱驰均通知延迟发放工资,甚至建议员工自费垫付社保公积金。

一位爱驰员工告诉雪豹财经社,3个月没发工资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生活,还有员工为补贴家用去别的公司兼职,“4月通知居家办公后,公司就没什么工作了”。

 一位爱驰员工告诉雪豹财经社,自工资延迟发放以来,公司总监级以上的高层从未站出来回应员工关于何时发工资的疑问。这让他和同事们感受到不被尊重、不被理睬,“好像被抛弃了一样”。  

“蓝血”车企造血难  

在爱驰,创始人付强的定位是专注于融资事宜、为公司解决钱的问题,但这恰恰并非他的强项。  2017年2月创立爱驰的付强年近六旬,曾在一汽-大众、北京奔驰、沃尔沃等传统车企任职,被视为一汽-大众奥迪和上海大众斯柯达在国内的拓疆者。他将自己定义为“怀揣梦想的资深蓝血汽车人”。  

在一次访谈中,他这样解释“蓝血基因”:“真正来自汽车,来自科班”。  付强的打法也更偏传统车企的风格。爱驰成立后第二个月便开始在江西上饶投资建设工厂,项目总投资133亿元。2019年7月,爱驰汽车增资17.47亿元拿下江铃控股50%的股权,解决了造车资质问题,金额创造车新势力之最。  

有20年车企供应商经验的陆羽曾借工作之便参观过爱驰工厂。他告诉雪豹财经社,爱驰对造车工艺的打磨,证明了这家公司是想造出好车的,“尤其是焊接工艺,是潜艇级别”。那次参观后,他从一名燃油车的拥趸变成了爱驰车主。  

然而,与李斌、李想等连续创业者相比,付强在融资方面的经验明显欠缺。  自成立以来,爱驰汽车累计获得7轮融资,融资金额虽超百亿,但远不及已经登陆二级市场的“蔚小理”。  

他曾坦承,“我们从一开始没有按照资本市场所需要的方向走,明显是有问题的。头部三家新势力的创始人都是连续创业者,公司创建时就想好了资本市场的长期节奏,所以做的动作、搭建的体系、找的人,都是按照这个节奏来的。”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雪豹财经社,与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相比,爱驰在创始人名气、品牌宣传方式、营销网络建设、产品定位和创新性方面均存在差距,这导致爱驰难以获得投资人的持续青睐。  融资不利造成的资金短缺,让爱驰一直未能建立起自我造血能力。  

一位爱驰员工向雪豹财经社表示,因为没钱买材料和零部件,导致爱驰很多的海外订单未能成功交付。而这些订单本能为爱驰带来不菲的收入,“我们在国外卖的车,每辆比国内要贵10多万元”。  此外,拖欠供应商货款也导致爱驰推出新产品的节奏迟滞。

一位爱驰销售部门的员工称,爱驰U6在公司内部曾被视为提升销量和营收的希望,但因拖欠货款导致供应商不供货,这款车研发进度缓慢,时至今日仍未量产,“原本的计划是U6在2021年9月量产”。  

无解的销量困境  

产品定位不清晰、缺乏市场竞争力,是爱驰陷入当下困境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付总(付强)长于营销,谷总(谷峰)之前是上汽的财务总监,但在整体公司经营、产品方向和技术领域,这两位都不算非常精通。”爱驰员工黄斌(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公司早期讨论首款量产车型爱驰U5的定位时,大多由公司前CTO兼技术中心总经理王东晨拍板决定。  

这并非是王东晨独断专行,而是其他高管主动让渡了权力,甚至有高管明确表示,“王总你自己看着办就行,我们都相信你”。  

高层间的“友好谦让”,让本该担任“球员”角色的技术中心,同时兼任了“裁判”。

“自己监督自己,怎么可能做得好?”黄斌认为,爱驰U5确实有亮点,但对于一家没有品牌积淀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这款车价格偏高、产品定位不清晰,导致“普通消费者难以感知到买爱驰U5的理由”。  

一位上饶工厂的员工告诉雪豹财经社,爱驰U5在2019年12月上市并开启交付后,“从第一个月起在C端的销量就不高”。  

为解决销量难题,爱驰请来了一位新的外援。  

爱驰员工张欢(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2019年年底,有40年汽车行业经验、曾担任上汽集团总裁的陈志鑫开始与爱驰汽车接触。2020年3月中下旬,陈志鑫以顾问身份介入爱驰的工作。  

“当时陈总和付总约定,公司的日常运营、技术方案、战略规划等全都由陈总负责。”张欢称,爱驰内部对陈志鑫的评价,是“雷厉风行、有权威、能强力推动项目进展”。  

在他看来,陈志鑫的加入为公司带来了许多立竿见影的变化。比如,让公司第二款车型爱驰U6造型更美观,推动ADAS(驾驶辅助系统)团队的组建和研发工作。

“他想把爱驰做成一家百年车企,这让我们觉得公司有奔头。”  

然而,随着陈志鑫的工作逐渐深入,缺钱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  

2020年下半年,陈志鑫已接手爱驰的大部分经营事务,并意识到爱驰的资金储备已经捉襟见肘。2021年11月,爱驰向员工发布邮件,称因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公司不得不做出决定,10月工资延迟至当月底前发放。  

事后复盘,付强从哪里找钱“救命”,决定了陈志鑫的去留,也对爱驰后来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寻找下一笔“救命钱”  

黄斌告诉雪豹财经社,当时摆在付强面前的有两个资方:一家是均瑶集团,另一家是爱驰的老股东陈炫霖,及其旗下广微集团。  

付强最终选择了与爱驰渊源颇深的陈炫霖。  多名爱驰员工告诉雪豹财经社,2022年1月3日,新一轮战略融资完成后,被拖欠的工资很快就得到了补发,一直为钱所困的爱驰也迎来了一段资金充裕的时光。“至少大半年时间里,公司是没有缺钱这个概念的。”  

同时,新融资也引发了管理层的剧变。  

在爱驰宣布完成融资当天,爱驰便在官网宣布,创始人付强仍担任公司总裁,但卸任董事长并由陈炫霖接任;曾担任蔚来产业发展副总裁的张洋担任公司CEO。半年后,爱驰再次发生高层人事变动,前CTO王东晨、联合创始人谷峰等退出。  

关于陈志鑫的去留,黄斌告诉雪豹财经社,“均瑶被否后,陈总很快就离开爱驰了”。  

陈志鑫走后,爱驰内部推进项目的效率大打折扣。一位爱驰员工告诉雪豹财经社,2022年,技术中心承诺的软件量产时间多次跳票,“U5改款车型的推出和U6的量产都被卡在这一环”。

产品迭代原地踏步的爱驰,不得不寻找下一笔“救命钱”。  

2022年11月3日,美股上市公司华夏博雅发出公告,称拟与爱驰签订合并协议,爱驰汽车将与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合并。  

在此之前的一份公告中称,华夏博雅已与爱驰达成不具约束力的合作意向,收购爱驰所有发行在外的股权。根据意向书,爱驰估值范围为50亿~60亿美元,收购完成后,爱驰所有股权将被转换为上市公司的普通股。  但黑天鹅也在11月降临,收购计划自此停止更新进展。  

去年11月底,上海北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北广投私募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公告称,包括自身在内的多家公司直接或间接投资了陈炫霖旗下的爱驰集团、广微集团和万象公司。但因陈炫霖个人原因,融资方经营管理出现了不确定性,导致投资的本金、利息未按期兑付。  

11月30日,爱驰发布声明称,陈炫霖的债务纠纷不影响爱驰正常经营,陈炫霖已辞任公司董事长。据企查查,公司董事长在11月22日由张洋接任。  

陈炫霖所在投资机构出现逾期无法兑付的情况后,公司资金链断裂的传言就开始在员工之间流传。“供应商欠款付的越来越少、越来越慢,直到现在几乎无力回天。”黄斌告诉雪豹财经社。  2023年5月2日,华夏博雅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终止了与爱驰的合并协议和计划,并将此结果书面了通知爱驰。  

在公司高层中,营救爱驰的行动仍在继续。  一位爱驰中层管理者告诉雪豹财经社,目前公司管理层在积极自救,“像是洋总(张洋,爱驰董事长),还在努力寻求融资想把公司拉上来。但现在投爱驰的话,资方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