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价值星球Planet 沙拉酱
编辑 | 陈维
最近,ofo创始人戴威跑去美国开咖啡馆的消息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最新消息是,因为资金链遇到瓶颈,戴威的创业项目About Time Coffee咖啡馆的运营已经陷入困境。
据界面新闻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目前纽约About Time Coffee已经开始关店,而在除纽约以外的大城市开店事宜“根本推不动”,整个美东地区选址都已停止。另一位知情人士则表示,连锁门店扩张计划已彻底停止,原有门店运营处于停滞状态,维持着更简单的运营,项目内部成员都在观望。
五月中旬,戴威在美国重新创业的消息传回国内,不少前ofo用户想起还没退款的押金,喊着“退钱”。一些网友诚心发问:“戴威还能出国?”“戴威还能创业?”而另一部分网友则感慨道,距离“ofo小黄车”破产,竟然已经过了快5年时间。
ofo由来自北大的五位校友共同创立,巅峰时期曾经拥有超过2000万的日订单量,与摩拜占据共享单车超过90%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融资步伐扩大和同质化竞争加剧,ofo最终倒在了2018年。
如今,随着戴威的消息不断传来,大家也好奇起来,曾经那些风光无限的共享单车创业者,都去哪了?
把“瑞幸”带回北美
原ofo创始人戴威,被调侃“带着数不胜数的99、199元小黄车押金”杀到了美国,开启了新一轮咖啡创业。About Time Coffee,这个诞生于北美的咖啡厅,却有着国人熟悉的“瑞幸”味。
About Time Coffee目前主打性价比高的咖啡产品,单价基本在3至7美元之间。曾在美国留学的小楚说:“2016年时,美国大学门口的波霸奶茶都已经卖到8美元左右了,About Time Coffee这个价格放到现在确实相当划算。”
在About Time Coffee门店,主打的不是美式咖啡等传统产品,而是珍珠咖啡、芋头咖啡这类新式咖啡,饮品本身对标的更像是奶茶产品。包装上,基本用的是易拉罐。
除了推出口味新奇的咖啡产品,在营销策略方面,About Time Coffee还大力推进APP的下载量。据悉,About Time Coffee为吸引更多人下载APP,推行了注册APP在线下单,前五杯免费的活动。
不管从外观、口味、价格以及线上营销的策略,About Time Coffee都颇有当年瑞幸的味道。
About Time Coffee的CEO Marian Chen曾经向媒体表示:“我们有一个来自中国的成熟模式,我们卖的咖啡味道比星巴克好,但比星巴克便宜。”这似乎从侧面印证了About Time Coffee想要复制瑞幸成功之路的情况。
不过,About Time Coffee的“瑞幸模式”是否适合美国市场还很难说。
首先,比起咖啡、奶茶等新式流行饮品在中国市场的社交属性,这些产品在美国的社交属性就略逊一筹。
比如,虽然星巴克一直都在营销自己的“隐藏菜单”——在Instagram、Yelp上,时不时会有网红炫出类似“独角兽星冰乐”等粉色系、蓝色系的星巴克饮品,并且详细备注隐藏菜单的点单方法,但顾客在星巴克最常点的还是美式和拿铁。
而早在十年前,所谓“波霸咖啡”“波霸奶茶”就已经随着中国留学生一起“漂洋过海”到了北美,但至今仍未有新饮品品牌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
作为消费者,小楚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内新饮品的发展和外卖行业的发展是脱不开关系的,我们日常喝奶茶最多的场景可能是公司下午茶,其次是逛街和约会。但美国的外卖行业相对中国没有这么发达,奶茶本身不具备提神的功能性,热量也更高,除非逛街路过,不然专门去买的可能性并不高。”
“另一方面,奶茶店作为一个社交空间,也未必是美国人的最佳选择。”小楚补充道,美国人的社交场景很丰富,比如大学时期的社团、兄弟会,成年后各种小群体的meeting,或者教会为中心的社群等等。“他们社交空间、场景的选择更多元化,这就削弱了新茶饮店在提供产品本身以外,在提供社交空间上的竞争力。”
产品与市场之外,线上支付在美国的推进难度也会比国内高一些。不同于非常成熟的中国线上支付环境,很多美国消费者还是更习惯使用现金或者信用卡。实际上,星巴克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推行线下APP,但是至今仍有大部分本地人选择现金支付。
瑞幸模式的成功与中国消费者接受“私域营销”的概念也脱不开关系,相较之下,美国人似乎对“社群营销”的概念并不太“感冒”。
最关键的是,吸引流量并不是目的,赚钱才是。About Time Coffee能否冲破重重挑战,实现盈利,还不好说。
ofo的“光辉岁月”
戴威赴美创业的消息传出后,众多网友除了疑惑自己的押金还能不能退之外,最多的问题莫过于:钱从哪来?
据悉,真格和唯猎与戴威本人关系匪浅,都是ofo的老股东,戴威本人还是唯猎资本其中一只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因此,他也为About Time Coffee吸引了一些投资。而这些投资或许离不开ofo曾经的成功。
2015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戴威创立ofo的时候,其雏形只是一个针对校园内的“共享计划”,主要面向学生回收单车,并作为共享单车服务于在校师生。当时,戴威宣称要在北大内推出10000辆共享单车,并面向北大师生招募2000位共享车主。
共享单车模式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在校学生的认可,并在2016年受到了资本青睐,包括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等资本开始介入。
拿到融资的ofo迅速向全国20多个城市的200多所高校扩张,在校园里积累了80万用户,日均订单达到20万。到2016年10月,ofo在资本的助力下走出校园 ,进军城市市场。
天眼查显示,2016年2月至10月,ofo完成了A轮、A+轮、B轮以及C轮募资,参与资本包括小米集团、滴滴出行、经纬创投等。其中,光是2016年的募资就接近2亿元人民币。
ofo 2016年部分融资情况。图源:天眼查
资本介入、扩张业务、阶段性增收,然后再吸引更大的资本……但是,ofo的问题是,在其扩张过程中,“烧”的钱大于赚的钱。
为了补贴用户,ofo经常推出极低价格的优惠,还推出1块钱的月卡促销。促销结果体现在了用户的猛增上——2017年,ofo与摩拜几乎瓜分了超过90%的共享单车份额,其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单,还计划在当年年底投放2000万辆小黄车。
但是,展开促销的同时,ofo也面临着入不敷出的情况。据报道,2017年12月,ofo 账面包括押金在内,可动用的现金仅剩下3.5亿元,为了运营,还将30亿元押金用于支付供应链欠款。而这招“恶魔之手”,最终导致无数消费者的押金打了水漂。
要知道,真实的风口让人盈利,虚假的风口只能用来融资。
随着竞争更趋激烈、盈利更为困难,原先非常坚定走独立路线的ofo也开始松口向摩拜寻求合并,将股份卖给阿里套现... ...
但是,随着阿里系、滴滴系自家的共享单车下场,ofo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要知道,共享单车几乎是没有护城河的,单车谁都能收,补贴谁都能做,消费者更没有忠诚度,谁便宜就用谁。在这个“谁有钱,谁就能坚持”的行业里,ofo显然是没有优势的。
重压之下,ofo终于在2018年宣告破产,此后,戴威和共创ofo的伙伴们也鲜少出现在大众视野。
合伙人,都去哪了?
ofo的创始人中,戴威是最出名的。不过可能鲜少有人知道,ofo最初有5位联合创始人,均从北大毕业,其余4位分别是薛鼎、张巳丁、于信、杨品杰。
而关于几位联创的分工,此前张巳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无明确分工,都是“企业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开拓”。但是戴威在团队中拥有绝对的权威。
此前,有报道称,张巳丁在ofo先后负责校园拓展、人事财务和安全风控;薛鼎在ofo先后负责校园拓展、供应链和城市运营。
2016年,曾任Uber区域经理的张严琪加入ofo,担任COO。至此,ofo的六人团队形成。
随着ofo逐渐没落,六人团队也各奔东西。
早在2019年1月,ofo的关联企业北京拜克洛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就发生股东变动,薛鼎、张巳丁退出。资料显示,变更后,ofo创始人戴威持股70%,联合创始人杨品杰持股20%,联合创始人于信持股10%。当时ofo方面回应称,此动作系子公司的正常调整。
同年9月,薛鼎成立了北京空间共享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仍在存续。看起来,薛鼎从共享单车过渡到了共享空间,仍在延续共享经济的商业逻辑。
同样在共享经济中寻找其他商业机会的,还有张严琪。2019年2月,媒体报道称,Uber前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和ofo前COO张严琪合作,将CloudKitchens(云厨房)引入中国市场。但时至今日,云厨房这个品牌仍未引起什么水花。
张巳丁则在2019年注册成立了空无一悟(北京)商业有限公司,创立了名为“Blank”的消费品牌。除此之外,于信、杨品杰则鲜少有再创业的消息传出... ...
不论是共享经济还是消费品牌,这些和ofo一起打拼过的创始人们,似乎还没有找到下一个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伴随移动互联网崛起,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曾经是顺应时代需求而诞生的新型商业模式,在当时成就了一批年轻的创业者。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ofo彼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摩拜单车自2015年创立后,三年内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并在2018年被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
创始人胡玮炜身价随之暴涨。有媒体估算,按照9%的股份计算,她可以套现15亿元。从财经记者到商界新秀,胡玮炜在公司陷入运营危机时选择抽身而退,相比同时期业内其他创业者是幸运的。
摩拜单车的风行,吸引更多资本和共享单车创业者加入。然而,脱离了脚踏实地的经营,资本运作下的神话总会破灭。这些品牌,此后大多倒在了疯狂的烧钱补贴大战中。
小蓝单车在遭遇融资困难后,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同时还拖欠供应商近6000万元,创始人李刚最终将小蓝单车业务托管给滴滴出行;小鸣单车资金链出现问题后,创始人邓永豪失联,公司最终进入破产清算……此外,悟空、酷奇等多家企业也相继停运、倒闭。
如今ofo创始人戴威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但由其创立的咖啡品牌却在大洋彼岸再次遇到麻烦。这或许正说明,无论何时创业者都应更尊重市场规律,而真正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才是企业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