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2022成绩单:大小分化严重,腰部公司竞争激烈

尽管去年基民亏损,基金依然是个稀缺的好生意。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集中披露,基金公司业绩也浮出水面。截至3月28日,共有10家基金公司2022年经营数据出炉。

2022年市场震荡调整,受行情拖累,公募基金新发市场相对疲软。整体来看,头部公司比较抗跌,固收业务优势明显的招商基金比较稳健;第二梯队中,信澳基金成长性最好。

头部公司整体抗跌

华夏基金、招商基金和博时基金的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处于行业前列,称得上头部公司。整体来看,即使在动荡行情中,头部基金公司仍能保持较稳定的营收,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可观。

在去年震荡市下,固定收益投资能力较强的招商基金显露优势,是已披露的头部公司中唯一实现营收正增长的机构。

根据中信证券公告,截至2022年年末,华夏基金总资产为176.5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约为1.72万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4.75亿元,净利润21.63亿元,相比去年,同比下降6.74%和6.44%。

招商证券参股的博时基金和招商基金表现各异。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博时基金总资产117.88亿元,净资产83.03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3.16亿元,实现净利润17.24亿元,较上一年分别下降7%和3%;

招商基金则逆市增长,招商基金总资产123.10亿元,净资产81.75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7.57亿元,净利润18.13亿元,较上一年分别增长10%和13.1%。

腰部公司变动激烈

排在中游的基金公司竞争激烈,新锐基金公司来势凶猛,瓜分市场份额,也有老牌基金公司不进则退,被甩在后面。

其中,信达澳亚基金成长迅速。根据大股东信达证券年报,截至2022年年底,信达证券持有信达澳亚基金54%股权,信达澳亚基金总资产为9.21亿元,净资产为4.03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68亿元,实现净利润2.13亿元。

从财务指标看,信达澳亚基金赚钱能力突出。一方面是近几年公司管理规模持续增长,管理费收入水涨船高,边际成本递减,规模效应凸显。但随着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净资产收益率会向行业平均水平回归。

此前,信达证券招股说明书也披露了信达澳亚基金近几年的营收情况,2019年、2020年、 2021年和2022年1-6月,信达澳亚管理费净收入分别为9771.46万元、3.11亿元、6.88亿元和4.69亿元。

国投资本参股的国投瑞银基金和安信基金去年表现较好。2022年安信基金实现营收9.29亿元,同比增长36.61%;实现净利润9043万元,同比增长20.32%。安信基金总资产15.72亿元,净资产8.15亿元。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各类资产规模约3470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1276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2.55亿元,实现净利润1.63亿元。

去年市场环境下,各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情况冷暖不均,不少老牌基金公司受到冲击。

根据民生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民生加银基金资产总额22.17亿元,净资产16.46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49亿元,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滑44%。

另一家老牌基金公司也表现不佳。根据国元证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长盛基金总资产15亿元,净资产12.58亿元。2022年度,长盛基金实现营业收入4.56亿元,同比下降4.55%;净利润7082.86万元,同比下降9.68%。

就财务指标来看,长盛基金依然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净资产收益率仅为5.6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尾部公司盈亏线徘徊

在头部基金公司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也有不少尾部基金公司仍在温饱线徘徊。

南华期货2022年年报披露,其100%持股的南华基金2022年总资产16,097.56万元,净资产14,745.13万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5130.88 万元,较2021年大幅增长98.45%,而净利润仍为-1075.99万元,较2021年亏损额有所减少。

虽然净亏损有所收窄,但南华基金仍未实现盈利。同时,自2017年以来,南华基金已连续六年亏损。

2022年三季度末,南华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峰——138.93亿元,去年底又回落至116.76亿元。

方正证券年报显示,方正富邦基金在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同比增加41.27%;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236.86%,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基金份额509.19亿份,同比增加58.73亿份,增幅13.04%;管理公募基金资产规模499.85亿元,同比增加46.52亿元,增幅10.26%

#2022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