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猕猴桃困局:产量全球第一,还要大量进口?

中国是猕猴桃产量最多的国家,还是进口猕猴桃最多的国家。

文|正解局

在中国人越来越有能力购买全球商品的时代,人们也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泰国的榴莲,智利的车厘子,新西兰的奇异果……这些进口水果,似乎也与产地绑定,成了人们心目中品质的保证。

可很多人并不清楚,一颗就要卖到十几块钱的奇异果,也就是猕猴桃,原产地其实就在中国。

中国是全世界种植猕猴桃面积最大的国家,一个县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整个新西兰;中国也是全球猕猴桃产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还拥有几乎所有的猕猴桃品种。

但另一个现实是,中国还是全球进口猕猴桃最多的国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过去的五、六年,在国内水果市场排行榜中,猕猴桃的销量一直紧跟着香蕉,排名第6。

最近几年,猕猴桃在国内的销量稳居第六 截图来源:央视《消费主张》栏目

虽然中国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猕猴桃种植面积(182566公顷,2019年数据)和年产量(219.67万吨,2019年数据),但是牢牢把控国内猕猴桃高端消费市场的,却是从新西兰漂洋过海而来的猕猴桃,它有个洋名叫“奇异果”。

自从2001年新西兰的奇异果进入中国市场后,就一直占据着中国进口猕猴桃市场超三分之二的版图,剩下的被智利和意大利产的奇异果瓜分。

2003年,新西兰产的100个果子里,有2个被送到中国,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7个。

这让新西兰最大的奇异果品牌佳沛作出大胆预测:5年之后中国将会取代日本成为最大的出口市场。

不过佳沛的预测还是太“保守”了,一年之后,中国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客户,占了他们全球销售总额的20%。

佳沛进入中国以来,占有率一直在进口猕猴桃的三分之二以上,近两年更是达到9成

因为新西兰产的奇异果在全球市场领先,所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消费者,要么不知它的本名叫猕猴桃,要么有意识地划分进口的、好吃的叫奇异果,口感酸涩、放烂都不熟的,是国产猕猴桃。

毕竟,好吃才是王道,叫什么名字不重要。

10块钱一个的奇异果,从登陆中国市场之初就成了高端水果的代名词,把国产猕猴桃打得满地找牙,也让人们渐渐忘记了,其实中国才是猕猴桃的原产地。

原产地,产量最大,种植最多;出口少,口感不佳,效益完败。

这两组极端的对比,就是中国猕猴桃产业的尴尬。

先来说产地。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猕猴桃原产地,从秦岭、大别山到海南都有分布。

仅人工庭院种植的历史,就超过了1300年。

在猕猴桃全部的75个分类群中,有54个种和21个变种。

这其中,有52个种是中国特有的,或是中心分布的。

中国不仅是猕猴桃的原产地,还拥有最多的品种分布 图片来源:齐峰果业

而新西兰的猕猴桃种植历史,仅有100多年。

1904年,新西兰人从湖北宜昌带回了猕猴桃种子,开始改良培育品种。

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这个来自中国的果子,才开始在新西兰大规模种植,并且用新西兰国鸟(KIWI)的名字,叫它奇异果。

这种酸甜可口的水果被出口到欧美后,猕猴桃就成了奇异果,在国际消费市场上声名鹊起。

再来说产量方面。

中国在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多年来一直都是世界第一。

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种植猕猴桃的果园面积有182566公顷,仅陕西的周至县就有42万亩(28000公顷)以上,比新西兰全国的种植面积还要大。

排名第二的意大利是25080公顷,新西兰第三,是14922公顷。

这两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加起来,都没有中国的一半多。

2019年全球猕猴桃主要生产国种植面积,中国以碾压性的优势排名第一数据来源:FAO

2020年,国内猕猴桃的产量大概是230万吨,占了全球猕猴桃产量的一半还多,比排名第二的新西兰多了整整4倍。

但量大并不代表全部。

2021年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全年进口的鲜猕猴桃12.8万吨,花了5.5亿美元,其中从新西兰进口的就占了91.41%,金额5.2亿美元。

而出口的数据比较尴尬。

中国全年出口的猕猴桃仅仅只有1.2万吨,占了产量的0.5%左右,出口的金额也只有1918万美元。

2021年中国进出口猕猴桃的数量和金额,数据令人尴尬

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更是惨不忍睹。

新西兰的亩产是2.49吨,其次是希腊,亩产是1.85吨。

而中国猕猴桃的亩产呢,在全球主要出产国中的排名接近垫底,只有0.8吨/亩。

果农的收益方面,同样如此。

新西兰的两个猕猴桃品种,其中绿果平均收益每亩1.9万元,金果的平均收益每亩更是涨到了4万元。

法国和意大利猕猴桃的平均收益每亩也都超过1万元。

反观国产猕猴桃,售价和收购价连年下跌,再加上人工、物流等成本不断增加,就算不考虑人工和地租,每亩也仅仅有3000-4000元的毛利。

如果刨去这些成本的话,有些企业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亏损。

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猕猴桃单位产量全球主要出产国中的排名接近垫底,仅有0.8吨/亩

中国猕猴桃种植产业的现状和种种问题,症结到底在哪里?

虽然中国是猕猴桃原产地,同时拥有天赐的丰富资源,但其实作为一个产业来说,无论是从优良品种的选育、品质管理、冷链储存到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我们的起步是落后于新西兰等国家的。

一方面,是对科研成果的不重视。

新西兰种植猕猴桃,是把它当做一个产品来看待,无论研发还是产权保护。

2021年,一件天价赔偿的官司宣判。

一名中国商人被判赔偿佳沛公司1225万新西兰元(当时约合5558万元人民币),原因是这名商人把佳沛公司研究出的猕猴桃品种偷运出境,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被中国果农大规模种植。

作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品牌,新西兰的佳沛公司和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联手,从资源采集、检测和育种等各个环节,都实行流水化作业。

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的多数经费来自于企业 来源:佳沛公司宣传片截图

新西兰的研究院有200多人专门研究猕猴桃,佳沛公司每年给研究院提供数百万的经费,让专家研究培育优良品种。

经过选育出来新的品种,就直接卖给佳沛公司。

这些新品种就是佳沛的“摇钱树”,好好地保护它们当然是必须的。

反观中国的猕猴桃产业,对科研成果的重视就显得不足了。

国内的猕猴桃科研和品种选育,其实也不是没有建树。

早在20多年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就培育出优质的猕猴桃新品种——“金桃”,但是当时国内没有企业愿意花合理的价钱买下它。

要知道,为了培育“金桃”,国内的专家团队可是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

原本指望这个新品种,能够打造出与佳沛抗衡的国产猕猴桃品牌,科研机构也能从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中源源不断获得后续科研资金。

可竞价最高的国内公司,出价才只有40万,而且要一次性买断。

2000年,这个中国人自己培育的优质猕猴桃,被转让给了意大利的一家猕猴桃公司。

17.2万美元的转让费,换来的是欧盟国家10年的品种繁殖权,还有一个“意大利猕猴桃”的名字。

如今,国内种植这种猕猴桃,反而需要意大利公司授权,才能使用这个品牌。

媒体对国内科研机构花20年培育的猕猴桃优质品种“金桃”命运的报道

另一方面,是缺乏科学管理。

在中国,猕猴桃一直是山里的土特产,并没有大规模的果园种植。

被当做经济作物试种,还是1978年从新西兰引进“海沃德”开始起步。

此时,新西兰奇异果早已经登陆欧美市场,成为人工选种栽培的成熟商品。

佳沛掌握着新西兰80%以上的猕猴桃,他们和果农的关系,更像是一个超大的合作社,从始至终都有着科学明晰的标准。

实验室培育出的猕猴桃品种授权交给果农,由果农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种植、管理和采摘。

新西兰果园规规矩矩、整整齐齐,树枝呈“鱼刺型”和“牵引型”,花期授粉采用机械授粉,生长的果实整整齐齐,采摘果子也需要达到规定的标准。

这就是新西兰猕猴桃树体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但这个景象,在国内绝大多数果园里是看不到的。

国内猕猴桃产业从一开始就缺乏统筹规划。

中国猕猴桃品种众多,适合的气候和生长环境也各不相同,各地自己的选品自发选育,从源头上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更别说有能叫得响的猕猴桃品牌了。

经历了上世纪末10年和2008-2016年的两轮快速增长,中国的猕猴桃种植和产量双双占据全球第一,但同时无论从行业统筹到种植管理、品质和品牌建设,也都因为急速扩张,而让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另外,就是对利益回报的短视。

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种和品牌,也就意味着给“劣币驱逐良币”提供了市场,意味着消费者选择国产猕猴桃的过程,更像是开盲盒。

2014-2019年,国内猕猴桃主产区的收购价格一直走低,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进口品牌

国产的猕猴桃之所以不被消费者认可,正是因为有许多“放烂不软口味寡淡”的“早采果”。

被坑过的消费者,面对国产猕猴桃,很难有信心再次说服自己。

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其中,既有无良种苗商以次充好坑害果农的原因,也有部分果农短视,为了提前上市卖个高价提前采摘的原因,还有缺乏品牌带来市场混乱的原因。

再一个,种植的品种过多,甚至一个县就种了多个品种,给消费者带来的认知错乱。

人们尝到好的品种,就会说这个地方的猕猴桃好,如果尝到不好的品种,又会说这里的猕猴桃不好。

这无疑就给消费者选择国产猕猴桃带来了困惑。

“早采果”让消费者对国产猕猴桃充满了不信任感 图片是某个买过猕猴桃被坑的人在朋友圈的吐槽

100多年间,中国的猕猴桃命运跌宕起伏:

被西方“植物猎人”带去海外变成了奇异果;我们自己培育的优质品种被“贱卖”;如今国产猕猴桃“大而不强”的窘境。

这些经验教训都值得总结。

我们拥有天赋的资源,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猕猴桃种植产业也曾经是许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这些都是中国猕猴桃产业不能“躺平”的优势和责任。

祝福国产猕猴桃,多一点自己的优质品种,早一点出现响当当的品牌。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