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远离“闪光灯”,保持警惕

张颂文,一个转身等待20年。

文|另镜 刘雨婷

编辑|陈彦旭

张颂文永远难忘2023年的春节,因为《狂飙》,他登上了20年来演艺事业的最顶峰。

在爆火之后,张颂文回复粉丝的微博评论被一一翻出,语言幽默、态度亲和。翻开他的微博,几乎都是他分享的日常生活。在走红之后,他仍保持了回复粉丝评论的习惯,会在下班后逛菜市场买菜,站在人群中看元宵烟花。

演员是个职业,而不是把自己当成艺术家。张颂文并不希望曝光过度,曝光过度就无法走出去观察生活,“更多的是人家在观察你了,养分就断了”。

除非配合片方宣传,否则张颂文也极少接受采访。在这一次《狂飙》爆火后,张颂文婉拒了官媒在内的所有约访,使得所有人都在翻找过去几年采访存货,而张颂文则投入到新剧《孤舟》的拍摄中。

不接受采访、远离话题中心,也是对自身的保护。2月8日,张颂文从横店剧组飞到北京参加爱奇艺《狂飙》研讨会。在飞机落地后,张颂文悄悄从机场VIP通道离开,没有出现在接机的粉丝面前。

对于走红这件事,张颂文始终保持警惕,“这么多年看着身边的人大红大紫,也有失败的,火了以后,是不是应该先等一等,冷静一下”。

娱乐圈擅于捧人,也擅于将人拉下神坛。正如过去很多时候,张颂文和朋友周一围聊天时,张颂文都会以一句话作为聊天的收尾,“无惊无险又一天”。

从今年春节过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寒冷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属于张颂文的机会已来。对于努力20多年的张颂文,已经走到这个位置,更重要的是站稳、站住。

命运与安排

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他成为演员。

16岁,张颂文开始了打工生涯,在开始学习表演之前,张颂文做了5年的导游,他靠着这个技能生存,在旅游大巴上,他需要快速判断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情绪和兴趣,及时做出反应,这份职业让他变得愈发敏锐。

导游大概是世界上碰撞过最多新鲜面孔的职业之一。张颂文成为演员后所做的,不过是把他见过的成千上万人提炼组合,他说,“我演的人不分好人坏人,我演的就是真实的人。”

影评人谭飞这样评价张颂文的演技:“张颂文兼南北表演方式之长,加之他心思细敏,爱观察生活及市井人物,自身经历丰富,做过几年导游,见过各色人物,也蛰伏多年,心态上共情能力强。所以他这几年演戏塑造何种角色,都能做到轻松自如,信手拈来。松弛下的精准,即是《狂飙》里面高启强这个角色塑造给人的最大感受。”

张颂文一度连续多年荣膺「广东省优秀导游」,在常人一个月工资几百元的90年代,他的工资已达到上万元。

但二十四岁那年,一个刚入职的导游女孩问他,“你的梦想是做旅游吗?”张颂文告诉她,我没有梦想,只是安心工作,仅有爱好而已。我既不会喝酒,也不想出去应酬,在家的时候喜欢看电影,基本上无论哪里的影片,都会津津有味地看。

“你喜欢看电影,就是你的梦想,你可以做电影。”女孩的话为张颂文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你应该去上北京电影学院,张艺谋都是28岁才去学电影。”

这是张颂文第一次听说北京电影学院,当天10点钟得到小姑娘的建议,张颂文仅仅认真思考几十分钟,到11点钟就干脆利落地提出辞职。张颂文把房子退回单位,将房间里面的所有东西,1000元卖给刚刚入职的导游,到下午4点,张颂文就已经坐飞机前往北京。他担心现在不走,梦想就会永远溜走了。

1999年,张颂文来到电影学院导演系高职班咨询,被告知当年不招生,隔壁表演系招,导表不分家,他阴差阳错地报名了表演专业。可他不通乐理、没有准备形体和台词,与众多同学相比,相貌也不出众。

但表演题让他脱颖而出,当时有一道考题是:假设一个旅行团被困在孤岛上,你们该怎么演?作为曾经的导游,张颂文对这个情景十分熟悉。他承担了最难的导游角色,最后被录取。那年,他已经二十五岁了。

蛰伏与磨砺

张颂文做演员的运气可能已经在入门这段路上耗尽了,之后的日子并不像他做导游那样顺利。作为被挑选的一方,张颂文的努力仿佛并不能起到作用。

张颂文觉得自己的节奏永远是错的,“我刚出道时,电影圈里有陈宝国、陈道明、斯琴高娃,年轻人的我只能演孩子,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机会。我想着快点老去,到了45岁我应该能当主演了。但等熬到了40多岁,这个市场又流行另一个版本了”。

那时剧组会直接到表演系挑人,他每回都看到导演的眼光慢慢在同学们身上移动,到了他那儿明显加速,然后迅速跳过。整个上学期间,张颂文一次都没被挑上。

毕业了,他留校当助教,课余时间和周一围一起跑组。第一年跑了300个,却接不到一个角色。一次去剧组,遇见导演组和煤老板们在聊一个话题:什么人能当演员。他和周一围都被嘲讽为不适合当演员的人。

在离开房间、进入电梯后,两人迟迟没有按动按键。在多年以后,这件事给张颂文留下的伤疤都仍难以被治愈。

作为北电全届专业第一的学生,毕业后,张颂文三年面试了八百多个剧组,但几乎接不到什么戏。坚持到第三年,他才终于获得一些小角色。

但小角色并不能不到尊重。有一次张颂文在沙漠里拍戏时,剧组撤场后,他发现风把大家吃过的饭盒吹到到处就是,他就拿了一个垃圾袋捡垃圾。然而,当他捡了一半后,回头却发现拉演员的车已经开走了,他急忙给工作人员打电话,对方却说:“你不是要捡垃圾吗?你就留在那里慢慢捡吧!”他只能赶忙说:“不捡了,不捡了。”

2009年11月,因为市区的房租太贵,张颂文正式搬到北京郊外的院子。搬进去的那天,郊区的晚上气温降到了零下21度。第二天,张颂文家的水管被冻裂了,水流了一院子。

被生活磨砺的他已经有了与自我和解的方式:“我愿意接受一切发生在我身上一切的事。我接受它就好,你不接受它的话,又能怎么办。如果不接受的话,你会过得很痛苦的。”

在《狂飙》中,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有一段在深夜骑摩托车的情节。他对此并不陌生。在那些压力巨大的日子里,张颂文曾独自跑去家附近的公园里骑摩托车。夜里没有一盏路灯,他索性把大灯关掉了,只剩下朦胧的月光。他踩着油门,闷头冲进了黑夜里,用这样的方式宣泄愁闷。撞到哪儿就摔哪儿了,但是要是摔不死,就活过来了。

但不要怀疑任何一个正在蛰伏的人,也许一个转身,就会有不一样高度的人生。

2019年,张颂文迎来了他的银幕高光角色——《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的唐奕杰。为了演唐奕杰,张颂文去体验了一个月的公务员生活,增重三十斤,并且拔了前额的一部分头发。2020年,通过出演《隐秘的角落》,张颂文彻底出圈,成为了走入大众视野的演员。

走红与谨慎

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上映前夕,片方媒介对外约主创采访,媒介问记者是否可以加采一下饰演唐奕杰的张颂文,因为当时约采他的媒体几乎没有,但很多记者评估了一下拒绝了。在当时流量为第一标准的时代,一个知名度不高的演员采访是否会有人关注,人们心中已有定论。

但在电影上映后,张颂文的表演逐渐被更多人看到,那是第一次张颂文在看片会上被众多记者提问。有许多媒体想要采访张颂文,但除了事先安排的四家媒体之外,其他的都被张颂文一一婉拒了。这并不是因为出于内心的“报复”想法,而是其对演员身份的保护。

他并不喜欢接受采访,张颂文解释说:“想象一下,一个演员一年如果接受20次采访,有多可怕?职业演员用角色跟观众交流,如果把这些私生活全部问完后,这个人再演什么戏,其实都没有任何神秘感了。”

对于“走红”这件事,张颂文始终保持警惕。“我有时候会愿意去相信某些东西,不知道这样想、这样做,对不对。但是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了。”

在《人物》对张颂文的采访中提到,采访时张颂文掏出手机示意表示正在录音,他的经纪人和助理也在录音。三份录音是他对自我的保护,因为曾经的采访内容遭遇过恶意剪辑,当时,他也有录音,但最终还是选择没有将完整的录音放出来,因为不想让人丢了工作。

在那篇采访里,作者写过这样一段评价:“在人生的前43年中,张颂文一路沉浮,始终提着一口气,一个人面对生活所有的难,然后一个人去解决。而当变化终于到来时,他或许会松一下那口气,但也只是松一下而已,因为,在他的意识,甚至习惯里,他还需要提着那口气,自己去守住眼前来之不易的一切。”

“人的一生可能就是这样,摇摇晃晃走到这个位置,可能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样。他在十八岁当兵的时候,可能也在跟别人畅想人生,他怎么知道自己卖菜一卖就卖了20年?”在纪录短片《我和另一个我》中,张颂文和卖菜大叔聊完天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一个人成功后说什么都可以是经验,是对的,这个经验是相对他本人而言。别人用了他的经验却未必能得到相同的成功,因为你永远无法洞悉到发生在他身上的全部。

当初那个说走就走、奔向北京的25岁青年,或许也无法想到,从无人问津到众人追捧,他需要走20年。

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张颂文说出过这样一段话:“(演员火不火)跟寒不寒冬没有关系,跟你的命有关系。你把我的话,登出去,不怕的,大胆的录音录下来,就这么等出去——一个演员成不成,命第一位。”

如今命运已经来到他的手中,他要做的不再是等待命运,而是把握命运。

参考来源:

微博@张颂文、纪录短片《我和另一个我》、娱理《寻找真实的张颂文》

吕彦妮《周一围X张颂文:看呐,那两个在冰面上从容走路的人》

人物《张颂文 一个名为「表演」的残酷游戏》、《和演员张颂文一起郊游》、《时间的力量》

南都周刊《隐秘的角落火了,他45岁仍买不起房,长期年入不超2万?张颂文:我也没那么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