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汽车今日获悉,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简称“中汽协”)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超过德国的261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出口结构优化,欧洲市场成增量
由于海外供给不足和中国车企出口竞争力的大幅增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屡创月度历史新高,自8月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出口量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按车型划分,年内乘用车出口252.9万辆,同比增长56.7%;商用车出口58.2万辆,同比增长44.9%。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2020年以前,沙特、孟加拉国、埃及等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场。2021年汽车出口结构优化,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比利时、智利、沙特等国家。随着新能源车大踏步走出国门,去年以来,欧洲和北美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两大增量市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
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分别为墨西哥、沙特阿拉伯、智利、比利时、澳大利亚、英国、菲律宾、俄罗斯联邦、马来西亚、阿联酋,前三位对应的出口量均在20万辆以上,阿联酋、墨西哥市场表现较强,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2.7倍及1.6倍;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英国和菲律宾。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仅有比利时、英国两地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传统能源汽车。
图片来源:中汽协官网截图
在需求端,2020年1月1日,欧盟开始执行史上最严碳排放法规,过渡期仅为一年,各国均提高或扩大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和范围,欧洲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
而在供给端,岚图汽车CEO卢放曾表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提供的产品不是特别多,但欧洲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支持,还是从用户对环保的热衷、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对新能源汽车都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很多中国车企都往那边跑,因为大家都发现未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企业发力新能源汽车出海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大势之下,中国品牌车企紧抓转型机遇,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推进国际化发展。
2022年,上汽集团整车出口量领跑国内市场。该公司于1月9日宣布,2022年海外市场销量达到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旗下MG品牌作为上汽集团出海战略的主力军,保持了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四连冠”。
从增速上看,年内吉利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72.4%,达到约19.8万辆;奇瑞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67.7%,达到45.2万辆,在增幅上抢占领先位置。
近年来,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等自主车企持续加速海外扩张步伐。2022年,比亚迪接连登陆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并获得德国租车公司10万辆新能源车的大订单;吉利与塔维尔汽车集团签约正式开拓阿曼市场,并大手笔入股雷诺韩国,进军韩国市场;长城汽车正式发布“ONE GWM”全球品牌行动纲领,对未来的出海战略做出进一步规划。
在加速出海的同时,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产品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均价已经从2018年的1.29万美元提升至2022年的1.89万美元,其中纯电动车均价更是达到2.58万美元。据法国汽车咨询公司Inovev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欧洲新车销量的40%,中国品牌将占电动汽车市场的12.5%至20%,销量会在72.5万-116万辆之间。
海外全产业链布局提速
经过十几年的深耕,中国车企自主品牌出海方式已经由单纯的出口贸易模式逐渐进化为海外建厂、当地采购零部件、生产并销售的“因地制宜”模式。
2022年7月20日,上汽集团首批1000辆MG MULAN(海外定名为MG4 ELECTRIC)从上海海通码头出发,被运往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并计划于全球多地上市。
据了解,依托于全球化的生产线,上汽集团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对MG4 ELECTRIC进行了配置调整,如考虑到欧洲部分消费者“乡间飙车”的习惯,提升了底盘稳定性;考虑到中东地区炎热的气候,强化了空调快速制冷;考虑到智利等多山地区的使用环境,将车辆爬坡能力提高了20%。
上汽集团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其在泰国、印尼、印度建立了3个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和1个位于巴基斯坦的KD工厂;在硅谷、特拉维夫和伦敦设立3个创新研发中心,在欧洲、南美、中东、北非、澳新和东盟等地设立了多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建成逾1800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
作为出海强企,奇瑞也在欧洲、北美、中东、巴西建立了全球研发基地,拥有10个海外工厂、1500余家经销商和服务网点,覆盖“一带一路”沿线7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海外总产能达到每年20万辆。
在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紧密相关的动力电池领域,海外市场的缺口扩大之下,宁德时代等多家企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近日,宁德时代在欧洲的第一座电池工厂——位于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的工厂正式启动。该工厂于2019年开工建设,投资约18亿欧元,初始规划产能14GWh,满产后年产量将达到约3000万枚电池电芯,可装配18.5万至35万辆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