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客
12月20日,方大炭素宣布,其在瑞交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已经获上交所附条件批准,这也将是其在2013年定增后,时隔9年多再次在资本市场有大动作。
其实方大炭素并不差钱,现金储备充分,且负债率极低。公司2017年、2018年连续大赚后,进入下行周期,何时能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1、
方大系五大上市平台中,方大炭素(600516)是方大系第一家控制的上市企业。
海龙科技2002年上市,好景不长,2004年、2005年,海龙科技连续亏损0.85亿元、1.4亿元,只得“戴帽”。海龙科技是国企,需要纾困。在整合国企方面颇有“战法”的方大集团也想要一个上市平台,进入资本市场,双方一拍即合。
2006年6月,方大集团和海龙科技、兰州炭素集团签署委托经营协议,方大正式接管海龙科技。接管海龙科技3个月后,方大集团通过竞拍,以8000多万元获得海龙科技51.62%股份,实现控股。
方大集团还要承担归还兰州炭素集团占用海龙科技2.77亿元。不过这笔钱方大集团没有自掏腰包,而是把旗下抚顺炭素、蓉光炭素、合肥炭素部分股权,估值2.81亿出售给海龙科技,抵消该笔费用。
方大集团将旗下三家炭素公司,成功借壳海龙科技。2006年底,海龙科技更名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大集团入主后,海龙科技当年就实现了1000万元利润,2007年净利润提高至1.02亿元,增长9倍多,2008年,公司再将盈利提升至6.21亿元,证券简称正式更名“方大炭素”。
从2006年至2021年,方大炭素只在2009年经历过小额亏损(1900万元),其他年份都有不错的利润。
2
方大炭素是石墨电极龙头,石墨电极均价从2017年初至2018年初以来上涨近9倍。这使得方大炭素在2017年、2018年赚钱赚到手软。
2017年、2018年,方大炭素收入83.5亿元、116.5亿元,增长249%、40%,净利润40亿元、60亿元,同比增长131倍、51%。净利率达到47.6%、51.4%。
方大炭素2002年上市以来至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159.4亿元,其中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总和近百亿元,大约占近2/3。
利润暴增,但方大炭素没有大扩产,员工人数始终在6000人以内。方威对员工并不吝啬,2017年公司人均薪酬从上一年的8.3万元大增一倍不止,达到19.66万元,2018年没有继续上浮,但人均薪酬也保持在高位(18.58万元)。
老板吃肉,员工喝汤,各得其所。在网络上,方大系上市公司年终给员工发红包,现场的奖金墙也是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
3
方大炭素是世界第一大炭素联合企业,炭素制品收入占85%左右。上游原材料主要为石油焦、针状焦,原材料占石墨电极生产成本比重较大,石墨电极的主要下游应用为电弧炉炼钢制造,难逃周期性。
2019年、2020年,方大炭素收入连续大幅下滑42%、48%,2021年略有好转,营收规模增加至46.5亿元,但和2018年高点相比,只恢复至不到四成。预计公司2022年收入规模或有望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至53.7亿元,依旧不到2018年的一半。
从现金储备上,方大炭素其实不缺钱。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有现金40.87亿元,比2021年末减少大约37亿元,去向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该项增加46亿元。
固定资产2022年前三季度比2021年末增加1.1亿元,在建工程减少0.4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短期借款不到3亿元,长期借款为0,负债率不到20%。
在二级市场上,方大炭素股价在2021年9月中旬曾站在阶段性高点13.68元(前复权),至本周一收报6.22元,腰斩不止。股价走势图上看,2021年12月开始,公司股价在下降通道中已经匍匐超过一年时间。
若将方大炭素放在A股万得“金属非金属”板块中比较,127家上市公司,自2021年9月11至上周五,平均涨幅-19.6%,方大炭素在此期间累计涨幅为-48.4%,跌幅排在第16位,也就是说方大炭素跑输111家(大约九成)公司。
自从2013年定向增发募资18亿元后,方大炭素没再从资本市场拿钱,现要奔赴瑞交所,股价还“趴在”地上,发行新股显然不划算。2023年宏观经济预计将重新恢复活力,这为公司业绩和股价上行奠定了基础。
方大炭素当前市盈率(TTM)大约35倍,比同行平均估值26倍值高出三成以上,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