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规模预计达25万亿元,天眼查发布《2022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洞察报告》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道路更加智能,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收费停车走入现实;城市政务管理更加便捷,“网上申请”成为办理常态;智慧园区效率提升,企业、政务、生活服务形成息息相关的综合体……

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发展,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显示,至2022年,预计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25万亿元,较2016年翻20倍,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容量已成为万亿级蓝海赛道。

近日,天眼查发布《2022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专利数据与市场规模数量,与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呈现正相关,2017-2021年,智慧城市相关专利信息数量复合增长率达62.7%,2021年智慧交通融资金额超180亿元,为5年来最高。北京、上海在智慧交通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成都、杭州与长沙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城管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社会生产与管理效率。

专利数据增长超6成 政企合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从顶层设计、财政资金、项目规划,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支持。回溯智慧城市的发展,2015年称得上中国智慧城市的“起飞点”,截至2020年12月,已有900余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其中广东、湖南、安徽三地,智慧城市相关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三。

近日,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随着我国智慧迅速发展,智慧城市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22全国上半年发明专利超过77万件,总体授权率为 50.37%,知识产权推进力度高涨。针对智慧城市相关专利,报告显示,2017-2021年,智慧城市相关专利信息数量复合增长率达62.7%,为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到场景落地打好发展地基。

专利的授权认可不仅彰显了企业技术实力,更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代表着企业所处城市的科技水平。智慧城市相关科创板企业的不断涌现,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技术支持、产品与信息服务等底层支撑。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长沙等地科技创新潜力显著,科创板企业涉及领域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电力、智慧水务、智慧物流等,助力数字政务、数字生活等数字化落地应用进程。

全业务场景闭环管理 智慧园区向“决策型”发展递进

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行先试区域。目前,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逐步从智慧管理型、智慧应用型向智慧决策型园区递进。

技术创新引领园区发展,万物互联、高度互动的智慧制造,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园区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园区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共同辅助园区运营决策。广州民营科技园智慧园区利用大数据中台和孪生智脑中心,建设覆盖大数据全业务场景的闭环管理体系,可视化展示园区“规划、建设、党建、产业、招商、智慧”六大业务,实现人、物、园区功能系统无缝衔接。

随着政府业务场景的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成为激活区域经济的力量源泉,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智慧园区在“云计算+政企服务”服务模式基础上,搭建企业全量数据库,丰富城市数据云的数据样本量,同时,利用天眼查“城市数据云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大数据佐证、风险防控、招商引资寻源拓客等发展问题,成为智慧园区迈向智慧决策型新阶段的有效途径。

新基建投资增速 智慧交通融资单年超180亿

城市数字化浪潮席卷下,交通管理与服务面临更高要求。交通领域一直都面临着需求跟供给之间的矛盾,路不够,车多,运力不够,人多。智慧交通将构建人、车、路、云、网相结合的交通生命体。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进一步赋能交通发展。市场刚需促进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智慧交通融资超180亿元,为5年来最高。

近年来,新基建和智慧交通已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熟应用。报告显示,北京在5G、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增长26.4%,其中,北京5G基站总数已经达到6.3万个,位列全国第一。智慧交通方面,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设立了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无人零售和微循环接驳等八大类城市应用场景,打造区域级“车路云一体化生态系统”,统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为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行业发展持续贡献“北京经验”。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提到,将在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城市数体将具备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三位一体”的特点,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城市数治,全面重塑城市数字化转型。报告显示,至2021年末,上海在制造、医疗、教育等十大领域累计推进700余项5G应用项目,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智慧交通领域,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落地“聪明车”+“智慧路” 组合,居民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享受停车服务,驶离后5分钟将会收到订单信息,实现无人收费自动化停车。

拒绝千城一面 特色智慧城管因地制宜

基于“互联网+政务”模式与新技术加持,报告显示,杭州、成都、长沙因地制宜,在智慧城管领域实现特色化场景落地。

杭州着力建设“城市大脑”城管系统,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报告显示,杭州2021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36.2%。智慧城管解决了杭州城市管理诸多难题:“无杆”支付和“便捷泊车”有效疏解西湖周边的长期拥堵;智慧灯杆助力湖滨步行街实现安全管控和高效治理,“网事警情”联动治理智慧系统,实现多警情分析与统管。

成都作为智慧之都、宜居之城,如今正在积极构建“智慧蓉城。2021年,成都斩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宜居和包容大奖”全球冠军。报告显示,成都近七年智慧城市相关新增注册企业复合增长率达39%。针对各类“城市病”问题,成都创新推行网络理政,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网上可申请”。“天府市民云”服务突破2.6亿人次,全市二、三甲医院和 8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远程诊疗。

长沙持续构建“一脑赋能、数惠全城”运行模式,报告显示,自2019年启动5G建设以来,长沙已累计建设基站超4.2万个,基本实现长沙核心城区和重点区域、典型场景以及长望浏宁主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岳麓区引领长沙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企业830家,数量位列第一。“2021智慧城市案例TOP10”榜单中,“长沙城市超级大脑”排名全国第四,目前,长沙“城市超级大脑”已在政务、旅游、 医疗、党建等重点领域均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使“智慧愿景”从理想照进现实。

典型场景不断延展 智慧物流、智慧办公便利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对效率追求凸显,智慧物流、智慧办公场景需求增多。报告显示,智慧物流相关企业融资金额近5年持续增加,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青岛日日顺即墨智能仓储运用智慧物流体系,节省人力近50人,机械设备15辆,储存效率提升3倍以上,出入库效率较传统仓储提升5倍以上。

随着办公场景“云化”发展,智慧办公新增注册企业与市场规模逐年升高。报告显示,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达9200余家,为5年内最高。飞书、钉钉等智慧办公典型平台涌现,在帮助人们实现远程化、在线化、多终端、“多屏”共享办公的同时,降低办公与沟通成本,实现资源智能调配与优化利用。

科技改变未来,智慧点亮城市。如今,智慧城市已发展到数字孪生城市的集成融合期,更加倡导平台赋能、资源共享,需要政企、多部门合作。天眼查结合报告深度剖析智慧城市产业现状及前景,洞察智慧领域发展趋势,助力智慧城市相关企业壮大,辅助政府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共同促进区域经济规模化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