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错位”、马东“缺席”,沈腾“躺赢”?

或许《独行月球》不够完美,但足以抚慰伤痕累累的影视市场。

文|蓝洞商业 贾紫璇

编辑|焦丽莎

《独行月球》身上的好消息和坏消息还在继续,即便如此,我们必须承认《独行月球》是2022年夏天的一部爽片,「沈马CP」跨越7年后的再度合作,「沈鼠叔」无厘头的表演,喜剧+科幻的碰撞,都是加分项。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再也没有坏消息了,坏消息是再也不会有好消息了。」

这样的「腾式语录」在电影《独行月球》中出现了三次,开心麻花出品的这部「含腾量」高达100%的科幻喜剧也在同时收获着好消息和坏消息。

好消息是:预售破1亿、上映首日票房破3亿、豆瓣开分7.3、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中国影史国产电影单日场次冠军……

上映后,《独行月球》连续收获「《独行月球》50亿概率有多大」等多条微博热搜,「沈腾演技」「金刚鼠顶流」「独行月球特效」「马丽拍独行月球结局时泪崩」等都是网友热议的焦点。甚至有消息称,美团外卖因错失与「金刚鼠」的联合营销而感到遗憾。

截至8月13日,《独行月球》票房已经达到23亿,登上暑期档电影票房榜首,超过不久之前的《人生大事》,为70亿的暑期档票房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力量。

坏消息是:上映时间拉长,《独行月球》的口碑开始下滑,豆瓣评分下滑至6.8。首都电影院工作人员向「蓝洞商业」透露,「上映第一周的周末和之后的一周,票房相当好,最近一周的票房下来了不少。」

豆瓣评论区的差评出现在点赞最多的前几位。「笑不出来.gif」、「煽情的有些犯规了。另外,刚子是美团派过去的吧?」、「好消息是沈腾贡献了最富层次的一次表演,坏消息是成片的质量到底辜负了他。即便他以一己之力将小品升华成电影,但片中呈现的一切都是二手的,成了一件昂贵而蹩脚的A货。」

《独行月球》身上的好消息和坏消息还在继续,即便如此,我们必须承认《独行月球》是2022年夏天的一部爽片,「沈马CP」跨越7年后的再度合作,「沈鼠叔」无厘头的表演,喜剧+科幻的碰撞,都是加分项。

「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笑的这么开心了,一整个晚上的心情都很好。」7月28日点映当晚,姜汁和女朋友就冲进了电影院,他告诉「蓝洞商业」,进场前就听见电影院工作人员感叹:「一个电影竟然来了这么多人!」

在被「坏消息」压抑的当下,观众们亟需一场大笑来纾解积压的情绪。连续三季豆瓣评分7.5以上的《脱口秀大会》,在今年夏天摇身变成《怎么办!脱口秀》,被网友评为:「笑果文化版向往的生活,公益讲座版脱口秀大会。」曾在2021年掀起高潮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也在这个夏天缺席。

在喜剧紧缺的这个夏天,《独行月球》成了刚刚好的「好消息」。

更多的好消息也在资本市场上释放。柠萌影视通过港交所聆讯,于8月10日登陆港股,首日破发;博纳影业苦等五年多,终于获得证监会批文即将A股上市。两位带头大哥扎堆上市,似乎在传递一个信号:影视行业在复苏。

「好笑就够了」

观众需要一个再次走进电影院的理由,《独行月球》虽不够惊艳,但足够好笑。

整个2022年上半年,电影市场可以用「一片荒漠」来形容。清明、五一小长假的票房几乎是近几年的最低点。观众无片可看,前段时间上映的《人生大事》和《神探大战》,即便是缺点明显,依旧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至今豆瓣评分保持在7.0以上。其中《人生大事》票房接近17亿。

过去两年多,影院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停业状态,偶尔复工,也需要控制上座率。「这两年我进电影院的次数不超过5次,其中有80% 的时间都可以包场。」一位电影爱好者告诉「蓝洞商业」。

全国院线复工后,《八佰》的上映算是让市场喘了口气,而2021年爆款《长津湖》下线后,影院又重新陷入「全民影片荒」。

根据艺恩数据《2022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报告》,2022年上半年,各类型影片供应量和票房产出都呈现缩减态势,其中喜剧片缩减最厉害,数量下降63%,票房下降73%。

长期的情绪压抑,最终在《独行月球》得以释放。

虽然《独行月球》并未留下如《夏洛特烦恼》一样经典流传的笑点和台词,科幻含量也不及《流浪地球》丰盈,故事逻辑不如《火星救援》缜密,但正是这种轻喜剧+轻科幻的效果,再配上无厘头的脑洞大开,才是开心麻花式的幽默。

从沈腾被落在月球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把悲剧的情节扭转成喜剧的画风。有观众评价,「光想到人类唯一的幸存者是沈腾,就感觉很好笑。」

更多情节掀起了影片喜剧效果高潮,沈腾和金刚鼠的斗智斗勇;面对全球观众直播却毫不知情,仍然展现对马蓝星爱意的油腻;独自在月球过着破罐子破摔的生活,还要为全人类上香立牌位,所有笑点几乎都由沈腾撑起。

结尾悲情处理虽然是最大槽点,抛开不能说的理由,也确实有几分开心麻花式的浪漫。观众可以用「含腾量过高」和「剧情不合理」等理由来吐槽影片不够惊艳,但还是会被逗笑。

质疑声大多来自影视行业的「老炮儿」们。

一位豆瓣深度用户评价:「《独行月球》像是一部「拼盘电影」,是《楚门的世界》+《火星救援》+《流浪地球》+《星际探索》的低配版结合体。影片在后半段已经没有笑点了,所以这部电影的定位也就极其尴尬,如果说他是喜剧片,对不起,他不及格;说他是科幻片,对不起,他更不及格。」

内容之外,还有对逻辑设定和拍摄技术的吐槽:「科幻逻辑、情感逻辑完全经不起推敲。开头镜头凌乱,景别切换过于频繁,让人怀疑导演在炫技。」

而对于开心麻花自己来说,《独行月球》无疑是《夏洛特烦恼》之后的一部佳作。

《独行月球》出现之前,开心麻花出品的《李茶的姑妈》《西虹市首富》被指「开心麻花的作品一部不如一部」,《羞羞的铁拳》和今年元旦档、春节档上映的《李茂换太子》《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也是口碑平平,有网友评论称:「除了沈腾主演,开心麻花其他作品可以不用看了。」

「含腾量高」恰恰成了《独行月球》的期待值被拉满的原因,但是也并非唯一原因。

该片历时4年5个月,在决定拍摄时,《流浪地球》还未出现,导演张吃鱼仅仅凭借对动漫和原著漫画的喜爱,便决定尝试这一特效含量高达95%的影片。

2018年2月,导演张吃鱼开始带领团队进行剧本创作,直至2019年12月才打磨完成。此后经历的是漫长的特效拍摄期。2020年底,《独行月球》在东方影都宣布开机,一直到2021年4月杀青。这期间,东方影都有且只有《独行月球》一个剧组。

再加上金刚鼠扮演者郝瀚在动物园里长达4个月的学习,都透露出开心麻花为《独行月球》所做的努力。虽然批评的声量越来越大,但是「好笑就够了」。

李诞错位、马东缺席

这是个笑声含量极低的夏天,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李诞、马东掌管的娱乐综艺出现错位和缺失。

开心麻花、笑果文化、米未传媒可以看做「喜剧界三宝」,在过去的几年几乎承包了大部分观众的笑声。

「每个人都能说五分钟脱口秀」是李诞强调多年的宗旨,他成功把脱口秀从小众带到大众。《脱口秀大会》走出了「出场费500万」的呼兰、女QUAN主义代表者杨笠、脱口秀门神徐志胜和何广智,这些原本在线下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被观众牢牢记住。

但今年的《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却有些拉胯,涵盖婚恋、影视、基层等「各行各业脱口秀」的形式,看似达到了「每个人都能说五分钟脱口秀」的效果,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风格更是变了味道。

在第一期提案表演中,王建国与庞博组成的漫才表演是唯一接近脱口秀的表演。其他的民警、理发师、服务员等行业主题的表演,极力靠近主旋律。

《怎么办!脱口秀专场》更像是在直播一场场编辑部的故事。「编辑部冰壶比赛」「编辑部运动会」「徐志胜拍领导马屁」等内容和硬梗,让节目看起来更像是笑果文化的一次团建,而非纯粹的脱口秀。

观众感叹,李诞变了。网友吐槽,这是一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聊中有点好笑」的喜剧综艺,豆瓣评分只有6.9,相比前几季《脱口秀大会》差距不小。

「笑果文化最烂的节目」讨论词条挂在豆瓣第三名。网友评论:「历届脱口秀和吐槽大会都没有这么烂吧?简直惨不忍睹,只能给一分,算是安慰演员们的辛苦。」

至于马东的米未传媒,也曾是各类综艺中的焦点。连续播出七季的《奇葩说》,口碑曲线逐渐从波峰走向低谷,先后曝出团队八卦、内斗新闻,随着许多人的离开,《奇葩说》第八季尚未播出。

虽然奇葩说口碑走向下坡路,但《乐队的夏天》用摇滚和旋律引爆了2019年的暑期,让马东和一众乐队们名声大噪,然而受限于乐队和受众的小众性,第二季即遭遇「滑铁卢」,于是米未也在第三季及时止损。

马东和米未当时面临一个抉择,转做喜剧还是继续《乐队的夏天》?权衡之后,马东还是选择了喜剧。

因为「喜剧的势能更大。」最先下决心的是米未联合创始人、COO牟頔,她替马东做出了他本该归属的「命运」选择。在很多人看来,马东受其父亲马季的影响,天生就该是做喜剧的料。

牟頔洞察到在喜剧市场极具潜力的腰部喜剧人才,米未决定给他们「搭个梯子」,走向头部,于是就有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借着2021年《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余热播出后,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这档喜剧让马东在做喜剧的道路上迈向一个新高度,也以漫才、默剧、物件剧、音乐剧等形式,让观众相信马东做喜剧能成功的必然性。《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让观众大饱眼福,马东名利双收。

但就在米未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和期待时,这个夏天却归于静悄悄。没了聒噪又搞笑的辩论,没了激情又浪漫的乐队,也没了那个让人猜测还会有哪些惊喜呈现的马东。

唯有《独行月球》交卷了今年喜剧行业的「填空题」。即使遗憾不少,但没了《独行月球》的夏天,终究是一种缺憾。

寒冬熬过了?

《独行月球》的票房,加上几家影视公司上市的利好消息,让整个影视市场看到了希望。

2018年至今,影视行业因阴阳合同、税务问题持续低迷。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已有16.78万家影视企业悄无声息地倒下,这场「影视寒冬」来得异常凶猛。

加之文娱监管政策的影响,投资也急剧减少。光线传媒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长田公开表示:「2018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影视行业的投资急剧减少。几乎很少有公司在创立初期或者是运营期间,能得到外面的股权投资。原来的大规模融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疫情影响下,影视行业多次阶段性关停。尤其是2020年,全国影业「长假」持续175天,2021年全国有3500家影院暂停营业。

如今,柠萌影业港股上市,博纳影业获得证监会批文即将上市A股的消息一出,影视行业的腰板终于直了直。然而,这两家公司守得云开见月明也经历了不少波折。

柠萌影业是拥有《小欢喜》《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实力派选手。捕捉生活痛点,并带来热议话题,是柠萌影业的长项。在《二十不惑》创作之初,就曾做了大量社会和校园调查,呈现出与观众有共鸣的情节。这些曾让柠萌影业出品的影片时常登上微博热搜榜。

柠萌影业也是影视寒冬中少有的连续三年营收正增长的公司。2019—2021年,柠萌影业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2.43及2.80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自2019年至2021年,柠萌影视已播映的八部版权剧中有六部属于高收视率剧集,占比约为75.0%,超出同期行业前五大竞争对手约 45.9% 的平均高收视率剧集率。

即便是如此优秀的柠萌影业,其上市之路也并不顺利。2021年1月和9月柠萌影业曾两次冲击A股。第一次申请于当年6月底意外遭到终止上市辅导;第二次申请则在2022年3月29日失败。无奈之下,只能转向港股。8月10日,柠萌影业终于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相比之下,博纳的经历更为曲折。

博纳早期在2010年赴美上市,之后选择于2016年私有化退市。创始人于冬对于强行纳斯达克上市一直引以为戒。对比当时在A股市值高达382亿元的华谊兄弟和373亿元的光线传媒,博纳仅有65亿元的市值差距悬殊。

重整旗鼓后,博纳在2017年转向深交所提交申请,2022年7月28日,博纳拿到发行批文,从退市再到重新上市,博纳一等就是五年。

这期间,面对影视行业寒冬,博纳开始转变公司发展战略,从主投港片转向主旋律影片。凭借《红海行动》《中国机长》和两部《长津湖》,博纳找到了主旋律影片作为立身之本,业绩较2020年寒冬期有所回暖。2021年,《长津湖》单片收入高达10.14亿元,占博纳当年总营收的32.5%。

于冬曾在2021年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上表示:「现在影视公司上市比登天还难。向市场拿钱,是我们行业的唯一生存之道 。」

《独行月球》票房大卖与两家影视公司上市获批,几乎是同一时间。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可以说是「双响炮」。

同样准备冲刺的影视公司,也在打击中重新站起来。据「娱乐硬糖」统计,3月,乐华娱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5月,制作《中国好声音》王牌综艺的灿星文化,多次冲击IPO未果后,于今年重组为星空华文控股有限公司,第二次向港交所提交申请。

7 月,制作分账剧《亲爱的柠檬精先生》《扑通扑通喜欢你》的耐看娱乐,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申请;8月7日,乐华娱乐通过港交所聆讯,或将于9月挂牌上市,此次冲击港股是其第三次IPO。

影视公司扎堆上市,暑期档影院正在复苏。或许《独行月球》不够完美,但足以抚慰伤痕累累的影视市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