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素描|探寻废墟的小红书博主:商业化受限,存安全风险与合法化困境

近日,已混迹废墟探险领域近四年之久的小红书博主葉小迪和Chinsan接受了蓝鲸财经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废墟探险的背后故事及潜在隐患。

图片来源:东方IC

采写/王雅迪

编辑/刘敏娟

出品人/杨慧

“废墟探险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未知性,在亲眼见到它之前,你永远无法知道现在的它会是怎样的存在……”

“在废墟里寻找城市的过往”是流传在废墟探险爱好者之间的流行语,近年来,带着“寻找”、“回顾”、“缅怀”的心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废墟之中追溯过往。借助于互联网的传播,这项探寻活动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蓝鲸财经记者在B站、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搜索“废墟”,有关废墟探险的内容不在少数。

近日,已混迹废墟探险领域近四年之久的小红书博主葉小迪和Chinsan接受了蓝鲸财经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废墟探险的背后故事及潜在隐患。

四年打卡三百余处废墟点,透过拆迁新闻等探寻目标

葉小迪出身于工人家庭,很小便在工厂生活,大概六年级的时候,和同学们去家里附近倒闭的服装厂探险玩耍,为他埋下了一颗“探寻”的种子。

2018年偶然间他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了前辈拍摄的探险视频,血脉中对工厂的热爱再次被点燃,便开始研究路线并亲身参与其中。

据他讲述,四年间仅影剧院便探寻了五十多个,学校、工厂、医院、游乐园、烂尾楼等其他地点加起来,预估已探寻废墟点能达三百余个。利用工作之余,葉小迪基本每周都会去线下探险,保证小红书平台每周都有一定的内容输出。

至于如何找到这些废墟点,则需要探险者有一双善于探查的眼睛。

葉小迪和Chinsan都向记者指出,他们会特别关注拆迁新闻,赶在拆迁之前找到所在地点的废墟,或者通过查县志的方式找到一些老工厂类废墟。此外,查看卫星地图也是一种方式,例如某些工厂废弃建筑因为无人管理导致周边绿植很多,但建筑物在卫星上投影显示灰褐色,有别于其他正常建筑,分析下来后便可以实地考察。

疫情的不确定性为他们的内容输出增添了一丝阴云,尤其是在上海疫情期间,以线下为主的探寻活动被搁置,小红书的内容更新只能依赖库存。随着疫情好转,他们重新踏上线下探寻、线上吸粉的道路。

商业变现途径有限,经由互联网传播后可能带来破坏

目前,葉小迪和Chinsan的粉丝量均达万级,从0到万的质变,他们经历了预计中的增长与摸索中的困惑。

葉小迪认为,小红书平台比较自由开放,只要专注于自己热爱的领域,有比较持续的内容输出,涨粉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在Chinsan看来,积少成多是可预见的增长,在持续的内容输出中找寻吸引粉丝的关注点,例如在封面和文字表述中加一些有趣的话语,提升自然流量。

据他们观察,废弃医院、游乐园、学校这种能让人联想到童年故事的内容,流量会更好一点。有时他们的预估也会出现偏差,葉小迪感慨道,“做内容输出需要揣测粉丝对内容的喜好,到现在我也不能精准搞清楚粉丝关注点到底是什么,经常会遇到精心创作的文案无人问津,而随手写写的却点赞过万”。

还在摸索中前进的他们,对于如何向商业化转型则较为“佛系”,这源于废墟探险的自有特点与小红书平台本身的局限性。

“与小红书上偏女性导向的内容不同,废墟探险类能接到的广告数量有限,并没有迫切转型需求”,Chinsan向记者讲述,他之前有尝试过商业化变现,但接到的合作需求多为本地探店或居家方面的空间摄影,与其本身的内容定位有一定差异。

他之前认识的一名圈内比较知名的博主曾试图做过商业植入,但由于植入是偏女性的物品,与主题内容关联度不大,使其显得格格不入,投放效果反而不理想。

“小红书平台商业化变现途径比较有限,脱离物质上的转换,如今旅游出行类的内容都不太好做”,Chinsan坦言道,该领域的商业价值并没有很突出,美妆内容依旧是小红书的重头。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确实为这一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性。葉小迪指出,废墟探险是一个团队活动,需要队友们各司其职,大家发挥自身的长处,互联网能更方便寻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使队伍中拥有会看卫星地图、擅长医疗包扎、身手敏捷等各类人群。

在坦承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效果之余,Chinsan同样担忧因不了解废墟意义而带来的破坏,“本质上它是一种怀念,有对美学的思考,而不是单纯作为商业化摄影的场景,但有部分人搞不清楚废墟的真正意义及背后的美学价值,只是单纯猎奇,既不能直击背后的故事,也可能会对建筑物内里形成破坏”。

探废遵循“三不”原则,因误会曾被人持刀相向

葉小迪介绍道,他们圈内有一个公认的“三不”原则,即不破坏、不窃取、不公开,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废墟的影响,保持原有风貌。

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郭小明律师(知名法律博主@谈典看法)向蓝鲸财经记者指出,如果废物建筑及物品属于无主物,在没有危害社会利益或者公共安全的情况下,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废物建筑有所有权人,破坏或盗窃可能要承担侵权甚至违法犯罪的责任。

此外,记者查看相关废墟探险内容发现,很少会有博主公开废墟的具体地点,即便有时粉丝急切留言想前往所在地,博主一般也不会告知具体位置。

葉小迪解释道,“因为这是属于探险性质的活动,进入废墟点位会提前做一些专业的安全准备,以及对自己体能的预判,如果把点位公开给大众,很多人其实并不具备去探险的条件,很可能会遇到危险”。

未知的不仅是废墟风貌的呈现,还有行程中可能遭遇的种种“意外”。

令葉小迪印象比较深的是,此前和队友去青岛一个废弃度假村探险。起初进入时保安室并没有人,同行的人都一致认为这是无人看管的场地,于是他们从大门进入后开始探险。

中途,他们突然遇到一名手持长刀的大叔一边喊着“你们别动”,一边向他们冲过来,当时他们都很害怕,以为遇到逃犯了。

据他讲述,大叔呵斥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劝大叔把刀放下后再冷静交流,在得知他们只是来拍照的,大叔松了一口气道,“吓死我了,还以为又来贼了”。

这位大叔本是度假村的老员工,倒闭之后自愿看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由于度假村经常会有盗贼光顾,所以他看到人很紧张才拿长刀壮胆。交谈后他们发现大叔是个特别健谈的人,边带着他们逛度假村边惋惜这个曾辉煌过的地方。

虚惊一场的经历让葉小迪记忆犹新,而身体受伤却有可能真实遭遇。

探险不是旅游,存安全风险与合法化困境

Chinsan向蓝鲸财经记者坦言,进入废墟内部的手段不一定合法,它可能处于灰色地带,比如要自己翻墙进去,在翻墙的过程中可能会不小心被墙头上面的碎玻璃扎到,跳下的过程中也可能跌伤。

“前段时间我去抚顺一个工厂,就发生了这些事情,导致10个手指的关节都磨破了”,Chinsan建议还是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葉小迪也回忆道,之前和队友一起去一艘搁浅的船探险,倾斜角度大概接近30°,上船之前,所有队友都穿着了安全带及救生衣,使用绳索将自身连接在船上以用来保障安全。

废墟探险不是旅游,需要格外注意保护好自己。葉小迪建议,如果想去废墟探险,基础装备如手电、手套、头盔和一些防穿刺的鞋子务必准备好,这样会极大提升安全系数。

由于废墟常坐落于人迹罕至的地带,因此“安全”也成为这项活动的首要注意事项,这也是葉小迪和Chinsan屡次提到的关键词。

郭小明律师提醒道,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进行废墟探险,如果废墟处设置了禁止入内等标志、提醒,要严格遵守。由于废墟探险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造成人身伤亡或者其他损害,探险者要自行承担法律责任,所以请慎重为之。

#蓝鲸TMT | 科技素描